從紅芯的官方宣傳上來看,紅芯瀏覽器號稱有三大自主知識產權內容,即隱盾、云適配、私有DNS加密緩存,可以為購買紅芯瀏覽器的企業提供更安全的數據傳輸等服務。紅芯創始人及CEO陳本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應:不能把紅芯與漢芯綁在一起比喻,紅芯最大的問題是宣傳有誤,紅芯瀏覽器在加密數據傳輸等方面,是強于谷歌瀏覽器的,我們在瀏覽器內核上面做了實實在在的創新,尤其是在滿足中國企業級用戶的功能上做了很多工作。
實際上,業內對于是否具有核心技術,一般是看創新程度,但多少程度才能被視為創新,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嚴謹一些,如果按學術論文來算,沒有標明引用的內容,都可視為抄襲。但開源技術與學術論文畢竟不同,紅芯瀏覽器是否有創新?紅芯瀏覽器如果使用的是谷歌開源瀏覽器這個底層框架,創新技術體現的越來越多,那的確可以逐步開始宣稱自己已經掌握了一定程度上的核心技術,其邊界便是要看創新的比例,是否達到了一定的質量標準。而這個質量標準,紅芯還需要組織專家進行評估,在后期給大家交待。
按照正常的邏輯,這個時間點,應該有相關的主管部門、瀏覽器方面的專家出面解讀一下“紅芯瀏覽器”是宣傳用力過大還是欺騙行為,再深挖一下紅芯真實的客戶與投資方,畢竟這些人才是行家,而且如果受騙,他們才是真正的損害承擔者。但截至目前,這些權威人士的發言還沒有看到,仍然只是紅芯方面弱弱的回應。
而從公開材料來看,紅芯產品在企業級用戶中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實實在在得到使用,一位集團型CIO朋友在紅芯被曝質疑時回復筆者:“App在業務場景、業務需求和滿意度方面是比較符合我們要求的,但是整體上線速度比較慢,且開發周期長,在我們這個行業里面基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能將一個完整的應用上線。所以我們對于紅芯這樣快速的移動化開發工具是有需求的。而且,很多企業在中國二十年到三十年的信息化過程中積累了很多好應用,紅芯能夠把原本的應用快速轉移到移動端,的確可以解決很大的問題。但紅芯事件爆發至現在,相關部門沒有給出一個說法,作為集團的一個使用部門,我們也不好回應,以免有為廠商站臺的嫌疑。”
而對于給紅芯投入了A輪、B輪及C輪2.5億的這些精明的投資人,他們的立場又是什么呢?
紅芯事件背后真正損失的誰?是一眾看客?是紅芯這家只創立了6年的公司以及近三百位員工?是這些年使用紅芯產品的客戶?是這些年投入的所有資金與投資人?
當然,除了損失,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教訓!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成熟型企業,不封頂沒有邊界的營銷策略最后便是一記懸在頭頂的重錘;沒有邊界界定的創新也容易經不起考驗。這一切,還需要紅芯自己用時間拿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