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首席執行官兼發行人Elizabeth Bramson-Boudreau表示,“我們必須改變一切。事實上,在過去7年的時間里,我們已經改變了很多次。我想這可能很正常,當然,我并不是說我們在2015年的表現很正常,而是我認為這種不斷的重塑可能是我不會停止的事情。”
挖掘細分市場
當Bramson-Boudreau來到《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這家出版社后,就看到了自己所面臨的挑戰,她知道自己可以指望的只有一件事——一流的內容,但問題是沒有足夠的人能有機會接觸到它。
她表示,“我們的大部分內容都非常非常棒。在真正了解我們之前,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一本學術期刊。不,它實際上是關于新興技術的科技新聞,初衷是在這些新興技術從實驗室走進我們的生活之前對其進行挖掘報道,比如,我們早在30-40年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和報道人工智能話題了。但由于它只有印刷版,所以長期以來只能接觸到一小部分受眾。為了獲得長足發展,我們必須深入挖掘細分市場。”
圍繞人工智能出版的一個熱門活動為Bramson-Boudreau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并催生了聚焦重點的郵件通訊(newsletter,通過郵件來交付內容和價值)。
她解釋稱,“事實證明,圍繞人工智能主題的活動非常成功,包括報道硅谷的名人錄和該領域的學術領袖等。所以,我們需要真正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的利基市場。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建立了特定利基的newsletter——我們有一個關于太空的,我們有一個關于未來工作的,這在2016年左右是一種新的概念。我們建立了這些newsletter,這樣我們就能不斷地圍繞著關心這些話題的人建立受眾群,這些人也可能成為購買我們期刊的潛在客戶群。”
轉向訂閱
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數字產品而言,該雜志最初關注的是抵達受眾,作為一種快速傳遞新興事物的方式,但最近將重點轉向訂閱,以確保長期繁榮。
Bramson-Boudreau回憶稱,“當我剛加入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已經跌到了谷底。所以,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繼續循規蹈矩并不能讓我們的業務有起色,因為一切都變了,我們也需要改變。所以,雖然我們首先需要一些快錢,但我們知道讀者收入將是我們的未來。我們需要做的是確保我們的注意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轉移。隨著廣告業務的穩定,我們知道我們必須建立訂閱服務,但要做到這一點,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要改變的是編輯部的思維方式。如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方法是為特定的受眾撰寫文章,利用大型企業的故事來產生大量的流量,吸引人們閱讀。
然后,該出版物試圖將讀者轉變為免費訂閱時事通訊的用戶,提供更多關于人工智能、生物醫學、機器人和網絡安全的“熱門報道”。
Bramson-Boudreau表示,“我們希望定期為用戶提供這些服務,由此產生用戶粘性,因為我們已經把用戶帶到了一個大的轟動故事(可能是一個獨家或深入的調查),這就是我們鼓勵用戶訂閱的方式。”
Bramson-Boudreau采用了她所謂的“投資組合法”來管理編輯團隊。
她解釋稱,“并不是所有的新聞都是為了培養現有的讀者,有些新聞應該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這些人可能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做大型的調查報道,所以他們的報道量會少一些,因為他們的目的是要有更多的轟動報道。”
而團隊中的其他人則需要每天或每周追蹤自己特定節奏的變化。他們需要制作更多的故事。但我們的預期是,這些故事中的每一個在流量方面的表現都不會那么突出,到今年年底,這些單獨故事的集合應該會形成一個適用于整個平臺的投資組合。
隸屬于麻省理工學院這樣的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學,也為Bramson-Boudreau及其團隊提供了很多指導和幫助。
“類似‘標題黨’這樣的操作對我們不起作用,因為你可以想象,人們會對此深惡痛絕,并吐槽‘麻省理工學院怎么變成這樣了?’”
當被問及“有什么建議可以給那些正著手雜志公司數字化轉型的首席執行官”時,Bramson-Boudreau稱,關鍵是要了解你的利基受眾,了解他們到底會為什么付費。
她補充道,“我認為,我們媒體行業的很多人都認為,內容至上。當然,這種想法沒有錯,但它還必須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們已經被訂閱請求淹沒了,它必須有脫穎而出的實力。”
關于企業網D1net(hfnxjk.com):
國內主流的to B IT門戶,同時在運營國內最大的甲方CIO專家庫和智力輸出及社交平臺-信眾智(www.cioall.com)。同時運營19個IT行業公眾號(微信搜索D1net即可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為企業網D1Net編譯,轉載需在文章開頭注明出處為:企業網D1Net,如果不注明出處,企業網D1Net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