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正在建設數據中臺,統一處理集團近千PB數據,每天被掃描的數據量相當于2千萬部高清電影。目前對外服務千萬商家與其它生態伙伴,對內服務上萬名小二,2015年雙十一當天平臺調用超過75億次。”
4月20日, UBDC全域大數據峰會?2016上,阿里巴巴公共數據平臺負責人羅金鵬首次對外披露了在阿里中臺戰略下,如何推動數據中臺落地的個中細節。
阿里巴巴公共數據平臺負責人羅金鵬
據悉,中臺戰略是阿里巴巴于2015年底首次提出。作為阿里中臺戰略的核心之一——數據中臺旨在對內提供數據基礎建設和統一的數據服務,對外提供服務商家的數據產品。
OneData是阿里數據中臺的核心,羅金鵬介紹,OneData體系建立的集團數據公共層,從設計、開發、部署和使用上保障了數據口徑的規范和統一,實現數據資產全鏈路管理,提供標準數據輸出。
統一數據標準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譬如,針對UV這一相同的指標,在統一之前阿里內部竟然有10多種數據定義。據介紹,OneData數據公共層總共對30000多個數據指標進行了口徑的規范和統一,梳理后縮減為3000余個。
盡管工程浩大,但是此舉卻為阿里帶來了顯著的收效。借助于OneData平臺實時數據分析能力,在2015年雙11當天,淘寶搜索排序中引入實時數據影響因子,實現增收數十億元,羅金鵬表示。
在DT時代,數據暴增對存儲計算成本帶來很大的挑戰。據羅金鵬介紹在沒有建設統一的數據公共層時,阿里內部服務器需求量會在5年之后達到現在的100倍之多。而經過數據公共層的統一建設,5年后的服務器需求量相對會節約90%。
此外,阿里基于數據中臺孵化了一個內部名叫“GProfile”全域用戶檔案的標簽服務。“GProfile”根據用戶行為,打上不同的標簽,再推薦與買家消費能力和喜好匹配的商品。基于此每個用戶在手機淘寶上搜索“連衣裙”,每個人看到的搜索結果都是不一樣。
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背后的數據基礎就是“GProfile”。據羅金鵬的介紹,目前標簽有300多種,如此多的標簽,都是為了更精準地定位用戶,從而實現更好的用戶體驗與精準營銷。
除對內挖掘數據的價值,用技術驅動和創新內部的業務,阿里數據同時也將數據能力通過產品對外服務。而這一產品即是“生意參謀”,為商家提供多維度的數據服務,幫助商家通過數據分析來進行商業決策。
羅金鵬告訴記者,生意參謀可以用數據化來貫穿到企業管理的整體鏈路中,包括了,品類管理數據化、營銷數據化、品牌數據化以及服務數據化。
據悉到目前為止,生意參謀已經為千萬商家服務,月成交額30萬元以上的商家中,逾90%在使用生意參謀;月成交金額100萬元以上的商家中,逾90%每月登錄生意參謀天次達20次以上。
在DT時代,數據已經成為推動商業發展的新能源,而數據中臺的建設成為新能源能否在阿里巴巴生態中發揮價值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