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其他科技公司,谷歌的眾多商業活動都是圍繞著遍布全球各地的數據中心所保存呈現的龐大數據而展開的。面對如此復雜的網絡需求和特性,谷歌除了投入分布式計算的懷抱沒有其他多余的選擇。然而對于谷歌來說不幸的是,當回過頭來回顧數據中心的最初網絡建設,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來滿足需求。所以像其他硅谷公司一樣,谷歌開始打造自己的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的內部網絡技術從“消防水管”(Firehose)開始,最新一代名為“木星”Jupiter,并暗示已經量產。單個數據中心的處理性能是初代數據中心的100倍,帶寬能夠達到每秒1 Petabit。如果你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這樣的速度意味著十分之一秒內能夠閱讀美國國會圖書館所有的掃描電子文檔,這無疑是令人感到驚訝的。
打造自己的數據中心網絡顯然具備自身的優勢。它意味著能夠對數據中心的所有組件進行高效控制,更能有效的調整優化性能。此外也意味著谷歌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來完成,例如要達到某個新目的,除了軟件之外還需要配套的硬件資源,相比較依賴其他公司的解決方案很多東西都需要自己動手。這就意味著所打造的軟硬件并不需要完全依賴行業標準協議,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進行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