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還在津津樂道于光纖通道和以太網連接的市場之爭時,這二者之間的整合趨勢也已經來臨。
這種整合,實際上更多是出于外界需求的推動。當數據吞吐需求越來越高,LAN和SAN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部署、維護成本和難度不斷提升的時候,我們不由自主地就會想到一個問題:為什么不能夠將不同的連接方式進行統一呢?
“如今在網絡方面的改變是由服務器虛擬化所驅動的。今天,盡管差不多有60%的服務器只安裝了5到10個虛擬機,但是我們預計,在兩年之后這60%的服務器所安裝的虛擬機會增加到11到25個。這種對于網絡需求的集成效應意味著用戶需要有更大的帶寬。”Emulex企業營銷副總裁Shaun Walsh的看法也許可以表明業界的一個態度,“目前,在主機端我們可以使用10Gb/s以太網以及16Gb/s光纖通道,刀片服務器也出現了40Gb/s的連接。因此,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數據中心實際上現在已經演進出三種網絡模式。”
在當前如火如荼的云計算和數據中心話題之下,多樣化且復雜的網絡模式無疑帶來了更多困擾。
利用FCoE實現整合:任重而道遠
FCoE是業界對于融合數據中心愿景的一個具體技術實現。但是,很顯然,目前來看這種融合并不意味著FCoE將在短期內達到業界此前曾經預期的成就。盡管FCoE曾幾何時被很多人看作是統一主機到存儲連接,乃至實現融合數據中心的關鍵一環,不過,多方面的壓力(包括不同廠商陣營出于利益和產品需要,而對這一技術的支持程度),使得FCoE依然處于一種被用戶、廠商以及行業組織所觀望的地位上。
來自于IDC的報告顯示,2009年用戶在iSCSI存儲設備上的開支為19億美元,到2013年,這一數字將增長到44億美元,也就是說,這部分市場每年的增長率達到了23.4%。與之相對應的是,2009年用戶在光纖通道/FCoE/InifiniBand上消費了92億美元,據IDC統計,到2013年將會增長到111億美元,每年的增長率則不到5%。
來自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的調研能夠更為清晰地說明FCoE正在面臨的窘境。根據Forrester對213家公司所做出的關于存儲和統一連接規劃的調查顯示,有2/3的受訪者在未來一至三年內有轉向統一連接的計劃,其中有56%的人認為iSCSI是最佳候選技術,而只有27%的人認為FCoE能夠最終實現愿景。
因此,FCoE還并不能夠讓我們認為其是未來光纖通道和以太網整合的有力技術手段。至少目前來看,僅僅將希望寄托于FCoE,不僅對于用戶來說很難接受,對于廠商也很難成為實際業務目標。
那么,對于數據中心融合,我們究竟需要考慮什么呢?
“同一種產品,不同的夢想”
“One Product, One SKU, Multiple I/O Connectivity Options”(一種產品,一種SKU,多種I/O連接選擇),這是來自于Emulex Engine XE201 I/O控制器產品介紹中的一段話,而這也恰恰就是當前HBA/CNA廠商所賦予的新整合定義。
FCoE的應用愿景,是統一LAN與SAN主機和端點(存儲、客戶端等等)網絡,使其共享同一適配器、控制器以及交換機,減少布線和維護成本。不過,既然目前不能達成這種愿景,那么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不從網絡連接中入手,而從適配器以及控制器中尋找解決方案——在單適配器/控制器上提供對不同網絡連接的支持。當然,這并沒有從本質上實現融合數據中心的夢想,因為LAN與SAN依然在走著不同的道路,但是,至少在端點上,我們已經能夠盡所能地實現更低的成本和管理難度。
這也就是目前包括Emulex、博科(相關產品已經出貨)等廠商所推出的解決方案——單控制器多協議支持。
Emulex是這樣形容其單控制器多協議產品XE201的:“可以讓您自主選擇多達四個端口組合,這中間包括原生8Gb/s和16Gb/s光纖通道,光纖通道以太網(FCoE),iSCSI,RDMA融合以太網(ROCE),10Gb/s和40Gb/s以太網,來為最終設計提供靈活性。”
Emulex Engine XE201 I/O控制器的架構設計圖(依托上圖左側PCI-E 3.0的高帶寬支持,上圖右側右側外部通信可以支持包括40Gb/s以太網在內的多種連接)
目前我們已經能夠見到博科推出了在同一塊卡上同時支持16Gb/s光纖通道以及10GbE DCB的產品——Brocade 1860 Fabric Adapter,而且這款產品應該在上月底已經針對渠道出貨,我們在國內已經可以見到。Emulex則更有可能以其擅長的LOM的形式為其單控制器多協議產品XE201尋找突破口。
未來,當處理多種協議的交換機量產時,我們的融合數據中心網絡步伐應該說比現在邁上了一個臺階。而這在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16Gb/s光纖通道:速度早已經不是唯一
作為下一代產品的實現,目前所出現的單控制器多協議產品無一例外地都已經開始支持16Gb/s光纖通道,而這離8Gb/s光纖通道產品真正量產僅僅相隔了三年左右的時間。
另一方面,10Gb/s以太網正在以低成本、通用性以及遠距離性能等多個方面的優勢沖擊著光纖通道的市場。來自于Dell’Oro的統計及預測數據顯示,從2009年至2014年,光纖通道市場端口出貨量將保持平穩,而且,從2014年開始,這一市場將開始呈現下降勢頭;而以太網市場在這一時間段將以25.5%的年復合增長率呈現遞增。
在這期間,兩到四路X86和Unix機架服務器(我們一般意義上的中型企業服務器應用)將會通過模塊化的LOM和UCNA來推動10Gb/s以太網業務增長,同時,10Gb/s的NAS和iSCSI也會持續擴展非結構化數據的IPSAN存儲的市場。
光纖通道與10GbE市場份額調查與預測(資料來源:Dell’Oro,2011年5月,注:各年份市場預測)
那么,16Gb/s光纖通道的機會在哪里?
從業界的角度來看,發展至今,光纖通道已經不在速率上做文章了。畢竟,從未來技術路線圖來看,光纖通道的理論速率是難以拼得過以太網的,比如說,二者下一代產品的指標分別為32Gb/s和40Gb/s,此后這一差距會被進一步拉大。
從我們對Emulex企業營銷副總裁Shaun Walsh的采訪中,也同樣收獲的了這樣的觀點:16Gb/s光纖通道并非只靠速率取勝。
“過去我們從1Gb/s光纖通道到2Gb/s光纖通道,從2Gb/s光纖通道到4Gb/s光纖通道,這些增長對于產品本身特性沒有變化,而只是加快了速度。當從4Gb/s光纖通道增加到8Gb/s光纖通道的時候,加入了一些虛擬化特性。”Shaun Walsh表示,“而16Gb/s光纖通道則可以把虛擬機支持的數量增長到256個,HBA也增加到256個,這樣就更好的保證了這一技術在虛擬化世界當中的應用。而這類創新技術,會推動人們選擇下一代16Gb/s光纖通道的產品,即使他們現在使用還是8Gb/s光纖通道的模式。”
當然,Shaun也承認,真正的16Gb/s光纖通道時代離現在還有一定的跨度:“如今4Gb/s光纖通道和8Gb/s光纖通道這兩種不一樣的架構將會共存兩年,直到兩年之后4Gb/s光纖通道整個壽命結束,才完全進入了8G的時代。而16Gb/s光纖通道產品上市之后,我們預計也會有兩年時間是8Gb/s光纖通道和16Gb/s光纖通道共存,一直到兩年之后8Gb/s光纖通道終結,才會迎來16Gb/s光纖通道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