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數據中心都工作在恒溫恒濕的環境中,數據中心內部溫度常年保持在22~26度之間,空調全年高速運轉,這樣數據中心每年要在空調上花費大量資金。我國至少一半的國土面積上,全年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差可達50度以上,寬幅的溫度變化自然給數據中心保持恒溫恒濕造成了很大負擔。目前都在積極倡導建設綠色節能的數據中心,這種粗放式的運行方式越來越不受人們待見,就算保持數據中心內部恒溫恒濕,也可以通過內外部通風的方式來減輕數據中心的運維負擔。如此就簡單了,如果數據中心采用的是全封閉空調方式,就需要對空調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在低溫環境里,空調系統能否正常運轉;如果數據中心采用的是半封閉方式,需要對通風管道、閥門進行認真檢查,在冬季來臨之前排查隱患,并及時修復。在北方很多地區,冬季都有供暖,數據中心里也不例外,一般在機房里不會安裝暖氣片,但有些數據中心可能是原有建筑改造的,這樣墻壁邊都有不少的暖氣片,這些暖氣片發熱量足以將室內溫度維持在26度左右,正好是設備運行的最佳溫度,此時就不需要啟動空調系統,而只要做好通風就可以了,及時將暖氣的發熱在機房里均勻擴散,避免出現局部的熱點或冷點區域。
冬天寒冷的天氣對于數據中心來說是獨特的挑戰,只做好以上的工作事宜還是遠遠不夠的,具體還應該做到如下詳細的五點。首先,當冬天來臨后,早晚溫差加大,這樣冷熱變化最容易形成結露,這些結露是萬萬不能碰到數據中心設備的,對電子設備來說是致命的。所以冬天里,數據中心要避免和外界通風過多,內部溫度變化過大,這樣容易形成結露,尤其是冷空氣與熱空氣相遇,極易形成霧,霧對電子設備的腐蝕是很強的,在冬天里都應該盡量避免。在溫度低時,空氣流動性會變差,尤其是數據中心內外的溫度較大,這時空氣流量會更差。數據中心內部要增加一些吹風設施,讓空氣流動起來,避免在數據中心產生局部溫差點,減少環境對設備運行的影響,通過充分的空氣流通也可以大大降低結露的風險,也可以避免產生大霧,對設備造成腐蝕。其次,嚴寒的冬季會凍結數據中心外部的設施,包括排水管、燃油系統、暖通空調加熱盤管、冷卻塔和加濕裝置等。如果空調冷凍機組開始漏水,雪和霜則會堵塞風口,發生這樣的情況時輕則導致空氣流通困難,重則導致整個系統關閉。所以注意保養是至關重要的,在冬季來臨之前,要經常檢查所有模塊的加熱器、發動機油加熱器、電池加熱器以保障正常運行,并制定嚴格的維護計劃。第三,為了應對寒冷的冬天,很多數據中心設備都要做一些特殊處理,以便保護設備。比如發電機需要絕緣和加熱器發電機外殼,濕度的問題與寒冷的環境也需要特殊處理,如配備高效的加濕器。為保護數據中心的設備,需要使用防靜電手腕帶和其他的保護措施,如果使用超聲波加濕,要比傳統的加濕效果明顯。第四,數據中心設備很多都是電子產品,里面也有不少鋰電池。在寒冷的環境中,電池內部的電解液遇冷導致凝固,放電性能下降,會導致電池放電電壓達到最低值,從而使得耗電更快。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手機在嚴寒的天氣里不好用,甚至停機的原因,溫度過低耗電越快,甚至電池會不能工作,所以應該避免將數據中心暴露于低溫之中。如果數據中心的空調系統在冬天發生故障,一定要及時尋找熱源,避免數據中心內部的溫度太低,否則會導致設備受到損害。最后,數據中心要儲備足夠的除冰產品,在遇到嚴寒和冰雪天氣,通過清潔,鏟雪消除數據中心內外部的冰雪,保證設備的24*7小時訪問。
除了技術上的保障,最為關鍵的還是要從人來入手。在冬天寒冷的環境下,數據中心需要做很多準備,尤其是作為數據中心的運維人員,要經常看天氣預報,惡劣天氣時推遲或中止維護工作;增加對數據中心外部設施的巡檢,確保遠程監控面板正常打開,如果發電機缸體加熱器有故障或不工作可以進行預警,便于采取應對措施,確保溫度探頭正常工作;數據中心人員還要重點檢查發電機有沒有預防天氣惡化準備著燃油添加劑?發電機的加熱器是否正常工作?針對燃油、冷卻塔、空調機組的水凍結問題是否有應對措施,是否已密封等等。所有這些工作都需要運維人員一一進行確認和檢查,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數據中心才能安然渡過這個漫長的冬天。
冬天已經來了,面對寒風刺骨的嚴冬我們出門通常會穿的厚厚的,暖暖的。殊不知數據中心也會怕冷的,甚至數據中心比我們還要“嬌氣”,保護不好,時不時還會“感冒”,處理得不好影響數據中心正常運轉就不好了。因此,數據中心一定要做好抗寒的準備,確保數據中心安全渡過這個漫長的寒冷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