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數據中心服務器 → 正文

數據中心即服務器:Google、微軟、Amazon三巨頭的言與行

責任編輯:editor007 作者:張廣彬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05-28 00:36:52 本文摘自:張廣彬

吳軍博士在《浪潮之巔》一書中寫道:在2000年前后,由于對互聯網發展過度樂觀,美國超前建設了大量互聯網基礎設施,包括數據中心和鋪設的光纜。到了2003年,生存下來的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恢復乃至超過了2000年以前的水平,原來留下的基礎設施面臨飽和。由于互聯網泡沫的殷鑒不遠,敢于大規模投資數據中心和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公司不多,這類基礎設施建設的事情就落到了這些大互聯網公司自己身上。Google比其他公司更早的看到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重要性,而負責工程的高級副總裁Urs H lzle在其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在全球租用和收購已鋪設的光纜,以及鋪設新光纜,保證網速不會成為Google業務發展的瓶頸;

第二,搶先在全球布局,占據建設數據中心的最佳點;

第三,設計節能高效的服務器機柜,大大降低運營成本。

QQ截圖20150527224344

愛荷華州康瑟爾布拉夫斯(Council Bluffs, Iowa)的巨大天線,為Google的訪問服務(Access Services)裝置接收信號,通過光纖送往全球的家庭。這些天線也是Google Fiber的TV服務上百個電視頻道的主要信號源

作為較早期的Google員工,吳軍博士提到Google的人和事時,難免有一些溢美之詞。不過,沒有基礎設施先行,2004年推出的Gmail不可能一炮而紅(初期仍然需要通過邀請來控制用戶數量,換言之,限制服務的規模),而近些年來,Google在數據中心建設及相關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已是業界公認。從投入和規模上,堪與Google相提并論的,惟微軟與亞馬遜耳。

Google在俄克拉何馬州梅斯郡(Mayes County, Oklahoma) 的數據中心內景,每個服務器機架配備4臺交換機,采用不同顏色的線纜,便于故障后更換

難稱巧合的是,微軟與亞馬遜的數據中心建設,都與同一人有密切關系。

2006年,Sun發布了基于船運集裝箱的模塊化數據中心原型“Project Black Box”(黑箱項目),掀起了集裝箱數據中心的熱潮。微軟成為集裝箱數據中心的早期用戶之一,時任微軟Windows Live核心團隊架構師的James Hamilton認為基于集裝箱的商品化數據中心(Commodity Data Center)是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未來。

 集裝箱數據中心具有便于運輸和室外部署等優勢

James Hamilton在IBM工作了11年,任至DB2首席架構師。來到微軟后,歷任SQL Server架構師和Exchange托管服務總經理。2007年1月中旬,James Hamilton出席亞馬遜內部開發者會議時介紹,在他領導Exchange托管服務團隊時,為220萬個坐席提供電子郵件反垃圾信息、防病毒和歸檔服務,帶來2700萬美元收入,約700臺服務器分布于全球的數據中心。

2008年12月,James Hamilton加入亞馬遜,擔任AWS(Amazon Web Services,亞馬遜網絡服務)副總裁兼杰出工程師至今。作為亞馬遜基礎設施領域的代言人,2011年James Hamilton在演講中透露,AWS每天增加的容量相當于公司第一個五年Amazon.com全球的基礎設施(當時還沒有AWS),即支撐一個年收入近28億美元的企業——到2014年,這一表述發展至“AWS每天新增的服務器容量可以支持亞馬遜作為一個年收入70億美元企業時的全球基礎設施”。

作為平臺型的互聯網公司,基礎設施乃核心及命脈所系,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斷隨著業務的發展而追加投入,才能繼續參與競爭,而不被判出局。作為一個誕生在互聯網時代之前的“老派”企業,持續的基礎設施建設則是微軟從PC時代的平臺型公司,轉變為互聯網時代的平臺型公司的必要保障。

就在2015年2月初,Google公布的財報顯示,2014年第四季度在基礎設施上的花費達到創紀錄的35億美元,全年更接近110億美元;

Amazon第四季度超過11億美元,全年約49億美元;

微軟同一季度近15億美元,全年約53億美元;

Facebook全年超過18億美元,只相當于三巨頭一個季度的水平,但也已經比2013年高出34%……

Google每季度在基礎設施(資產和設備)上的花費從2012年的不到10億美元,一路攀升至2014年的超過30億美元,2014年全年超過亞馬遜與微軟之和

數據中心是IT設備(服務器、網絡、存儲等)的“家”,因而服務器數量是估算互聯網巨頭們基礎設施投入的另一參照,理論上也更直觀。但是,大到如此的規模,服務器數量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增長,精確數字只有自家才可能統計出來,偶爾會為了公關宣傳的需要透露大致的數量級。

Google視其服務器總量為機密,即使業內人士也只能推算。2007年1月初,James Hamilton估計Google在30個數據中心里有約50萬個系統(服務器)。2010年,有猜測說Google的服務器總量大約有90萬臺。總之,突破百萬大關只是個時間問題。

Google在Council Bluffs的數據中心超過11.5萬平方英尺(接近1.1萬平方米),以很高的空間利用率支持搜索和YouTube等服務

微軟的服務器數量也在快速增長。僅以Xbox為例:

2002年Xbox Live上線時有500臺服務器;

隨著Xbox 360推出,這一數字超過3000;

2013年5月,為Xbox Live服務的服務器已經達到15000臺,微軟宣稱Xbox One將推動服務器用量超過30萬臺。

2013年7月8日,時任CEO Steve Ballmer在微軟2013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在微軟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中有超過100萬臺服務器,比Google少,略多于亞馬遜("Google is bigger than we are. Amazon is a little bit smaller.")。此時,通過用電量等指標推算,人們認為Google擁有的服務器數量已超過200萬臺。

微軟在德州圣安東尼奧的數據中心,注意看右邊路上汽車的大小,不難想象這個數據中心的占地面積之大,風格似與都柏林的數據中心不同

Bigger than bigger是2014年第四季度的流行詞,11月10日下午,James Hamilton向參加AWS re:Invent 2014大會的全球分析師們委婉地“明示”,AWS所擁有的服務器總量,早已超過100萬臺。至于何時超過,現在大約是多少,James Hamilton笑言公司的政策是不透露服務器總量……

很快,微軟云計算相關人士在面對中國媒體的采訪中,以同樣的手法予以回擊:微軟現在全球有19個區域,最大的一個有16個數據中心,60萬臺物理機。那么,總量有沒有200萬?也沒有答案。倒是2015年5月的消息說,由于在印度增加了2個區域,區域總數達到21個。

這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一個問題:百萬量級的服務器意味著什么?如何使用及管理遍布全球的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即計算機(Datacenter as a Computer)

2009年,Urs H lzle與Luiz André Barroso合著的《The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Design of Warehouse-Scale Machines》(數據中心即計算機:倉庫規模機器設計簡介)出版,簡要介紹了倉庫級計算機(Warehouse-Scale Computer,WSC)的方方面面。Google早期托管服務器(計算機)的場所不是那種對設備精心呵護的商業化數據中心,更像是有較充足電力供應和空調的大型倉庫,這一點也會在下一章有所討論。

截至2015年5月初,Google分布在全球13處的數據中心

2013年,這本書更新到第二版, Urs H lzle從第二作者變成第三作者,兩個版本總體上都更偏設計原則和數據中心基建(風火水電)部分,較少提及Google的工程實踐。要形象的理解Datacenter as a Computer,James Hamilton在AWS re:Invent 2014上的演講披露了更多的細節。

從大機(Mainframe)到Unix服務器(小型機),再到x86服務器,潮流的轉變周期至少以十年計。以Google、微軟、亞馬遜、Facebook為代表的超大規模(hyper-scale或web-scale)數據中心,可以說都是基于x86服務器的分布式計算體系——ARM的成規模應用尚需時日。

具體到亞馬遜,我們知道AWS有區域(Region)和可用區(Availability Zone,AZ)的概念。選擇區域可以靠近用戶、數據或滿足監管等需求,目前AWS在全球有11個區域,28個AZ。除了仍處于有限預覽階段的中國北京(截至2015年5月初),所有區域都由2個或以上的AZ組成。

AWS在全球的分布,北京即將擁有其第29個AZ?

從“可用區”這個名字上就能看出以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HA)為目標,AZ組成區域的根本原則是“就近”,相距小于2毫秒(ms)則可以在至少2個AZ之間進行同步復制,能夠故障切換(failover)而沒有數據丟失或不影響應用;還可以在不同AZ的EC2實例之間彈性負載均衡(Elastic Load Balancing,ELB),多AZ的EC2應用也相對容易;挑戰則在于DynamoDB、S3和Multi-AZ RDS(多可用區關系數據庫服務)等對持久化狀態(特別是存儲)有要求的應用。

AWS中多AZ的RDS實例比例呈逐年上升之勢

距離太遠,就只能采用異步復制了。譬如,提交到一個SSD需要1-2毫秒,但是洛杉磯到紐約(美國西南到東北,3982.9公里)的往返就要74毫秒,顯然不能等待這么久來提交這個交易。故障發生時,要么切換而丟失交易,要么不切換而喪失可用性,兩難的選擇。實際上,洛杉磯屬于美西(北加州)區域,紐約屬于美東(北維州)區域。私有的AWS光纖鏈路互連所有主要區域。

區域內的AZ之間可以無需管理員參與的(自動)故障切換,能夠與區域間的復制聯合使用,提供非常高的可用性。畢竟,距離近也意味著容易受同一自然(天氣或地質性等)或人為災害影響。

以一個包含5個AZ的區域(目前只有美東有這么多,其他最多3個)為例:區域內有多達82864個光纖束(fiber strand),AZ之間為城域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密集波分復用)鏈路,延遲小于2ms,通常小于1ms,峰值流量達25Tbps。AZ通過冗余路徑連接到2個轉接中心,轉接中心通過私有鏈路連接到其他AWS區域、Direct Connect(AWS的一項服務,后面軟件定義存儲的章節有簡要介紹)客戶,Internet傳輸為對等付費方式。

從右上至左下,依次為AWS的全球分布、區域、可用區、數據中心之間的關系

每個AZ由1個或更多的數據中心構成,有些AZ的數據中心達到6個,數據中心不能跨AZ。AZ內的數據中心間相距不到四分之一毫秒(0.25ms),不必有AZ內的獨立性,但需要低延遲和全部帶寬。

亮點來了:單個數據中心通常超過5萬臺服務器,經常超過8萬臺!演講結束,我特意向James Hamilton確認,5年前AWS建設的數據中心就有這樣的能力。這樣,即使以最保守的每個數據中心5萬臺,每個AZ只有1個數據中心,28個AZ(北京短期內恐怕達不到此水平),AWS的服務器總量也明顯超過了100萬臺(140萬+),實際上應該不止此數(考慮一下6個數據中心的AZ)。

提供給一個數據中心的帶寬可達102Tbps。AWS不需要更大的數據中心(譬如,10萬臺及以上),也不希望數據中心之間距離太近。據未經證實的消息,AWS最初在寧夏的規劃,是3個相互間距離50公里的數據中心。

無論AWS在寧夏的發展如何,北京還會繼續增加數據中心以形成AZ,因為從前面的介紹不難看出,以北京和寧夏之間的距離,不能是同一個區域,更不會是同一個AZ。按照同樣的原則,如果上海有數據中心,也應該是另一個區域。北京區域要增加AZ,必須在北京周邊解決。往壞的方面說,寧夏幫不上北京的忙;往好的方面說,AWS在中國的正式商用,不必等寧夏的進度。

多可用區MySQL RDS的同步復制(左)與Amazon Aurora RDS的3可用區6路復制(右)

互聯網巨頭們自研(或部分自研)的數據庫應用很好的體現了跨多個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優勢,AWS在re:Invent 2014大會上公布的MySQL兼容RDBMS(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Aurora,作為AWS RDS(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關系型數據庫服務)家族的新成員,宣稱以云服務的價格提供企業級數據庫軟件的功能,支持多達16路讀副本(RDS MySQL為5路)、可達64TB的表(RDS/MySQL為3TB) ,跨3個可用區的6路復制(即使2個數據中心不可用仍不會丟失數據),為11個9(99.999999999%)的耐久性設計,近即時故障切換,能夠從存儲故障中自動恢復……均與基礎設施的支持緊密相關。在Google F1和阿里巴巴OceanBase這兩個旨在替代MySQL的分布式關系型數據庫的描述中,也都可以看到基礎設施支持的表達。

關鍵字:數據中心Google服務器機柜

本文摘自:張廣彬

x 數據中心即服務器:Google、微軟、Amazon三巨頭的言與行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數據中心服務器 → 正文

數據中心即服務器:Google、微軟、Amazon三巨頭的言與行

責任編輯:editor007 作者:張廣彬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05-28 00:36:52 本文摘自:張廣彬

吳軍博士在《浪潮之巔》一書中寫道:在2000年前后,由于對互聯網發展過度樂觀,美國超前建設了大量互聯網基礎設施,包括數據中心和鋪設的光纜。到了2003年,生存下來的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恢復乃至超過了2000年以前的水平,原來留下的基礎設施面臨飽和。由于互聯網泡沫的殷鑒不遠,敢于大規模投資數據中心和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公司不多,這類基礎設施建設的事情就落到了這些大互聯網公司自己身上。Google比其他公司更早的看到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重要性,而負責工程的高級副總裁Urs H lzle在其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在全球租用和收購已鋪設的光纜,以及鋪設新光纜,保證網速不會成為Google業務發展的瓶頸;

第二,搶先在全球布局,占據建設數據中心的最佳點;

第三,設計節能高效的服務器機柜,大大降低運營成本。

QQ截圖20150527224344

愛荷華州康瑟爾布拉夫斯(Council Bluffs, Iowa)的巨大天線,為Google的訪問服務(Access Services)裝置接收信號,通過光纖送往全球的家庭。這些天線也是Google Fiber的TV服務上百個電視頻道的主要信號源

作為較早期的Google員工,吳軍博士提到Google的人和事時,難免有一些溢美之詞。不過,沒有基礎設施先行,2004年推出的Gmail不可能一炮而紅(初期仍然需要通過邀請來控制用戶數量,換言之,限制服務的規模),而近些年來,Google在數據中心建設及相關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已是業界公認。從投入和規模上,堪與Google相提并論的,惟微軟與亞馬遜耳。

Google在俄克拉何馬州梅斯郡(Mayes County, Oklahoma) 的數據中心內景,每個服務器機架配備4臺交換機,采用不同顏色的線纜,便于故障后更換

難稱巧合的是,微軟與亞馬遜的數據中心建設,都與同一人有密切關系。

2006年,Sun發布了基于船運集裝箱的模塊化數據中心原型“Project Black Box”(黑箱項目),掀起了集裝箱數據中心的熱潮。微軟成為集裝箱數據中心的早期用戶之一,時任微軟Windows Live核心團隊架構師的James Hamilton認為基于集裝箱的商品化數據中心(Commodity Data Center)是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未來。

 集裝箱數據中心具有便于運輸和室外部署等優勢

James Hamilton在IBM工作了11年,任至DB2首席架構師。來到微軟后,歷任SQL Server架構師和Exchange托管服務總經理。2007年1月中旬,James Hamilton出席亞馬遜內部開發者會議時介紹,在他領導Exchange托管服務團隊時,為220萬個坐席提供電子郵件反垃圾信息、防病毒和歸檔服務,帶來2700萬美元收入,約700臺服務器分布于全球的數據中心。

2008年12月,James Hamilton加入亞馬遜,擔任AWS(Amazon Web Services,亞馬遜網絡服務)副總裁兼杰出工程師至今。作為亞馬遜基礎設施領域的代言人,2011年James Hamilton在演講中透露,AWS每天增加的容量相當于公司第一個五年Amazon.com全球的基礎設施(當時還沒有AWS),即支撐一個年收入近28億美元的企業——到2014年,這一表述發展至“AWS每天新增的服務器容量可以支持亞馬遜作為一個年收入70億美元企業時的全球基礎設施”。

作為平臺型的互聯網公司,基礎設施乃核心及命脈所系,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斷隨著業務的發展而追加投入,才能繼續參與競爭,而不被判出局。作為一個誕生在互聯網時代之前的“老派”企業,持續的基礎設施建設則是微軟從PC時代的平臺型公司,轉變為互聯網時代的平臺型公司的必要保障。

就在2015年2月初,Google公布的財報顯示,2014年第四季度在基礎設施上的花費達到創紀錄的35億美元,全年更接近110億美元;

Amazon第四季度超過11億美元,全年約49億美元;

微軟同一季度近15億美元,全年約53億美元;

Facebook全年超過18億美元,只相當于三巨頭一個季度的水平,但也已經比2013年高出34%……

Google每季度在基礎設施(資產和設備)上的花費從2012年的不到10億美元,一路攀升至2014年的超過30億美元,2014年全年超過亞馬遜與微軟之和

數據中心是IT設備(服務器、網絡、存儲等)的“家”,因而服務器數量是估算互聯網巨頭們基礎設施投入的另一參照,理論上也更直觀。但是,大到如此的規模,服務器數量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增長,精確數字只有自家才可能統計出來,偶爾會為了公關宣傳的需要透露大致的數量級。

Google視其服務器總量為機密,即使業內人士也只能推算。2007年1月初,James Hamilton估計Google在30個數據中心里有約50萬個系統(服務器)。2010年,有猜測說Google的服務器總量大約有90萬臺。總之,突破百萬大關只是個時間問題。

Google在Council Bluffs的數據中心超過11.5萬平方英尺(接近1.1萬平方米),以很高的空間利用率支持搜索和YouTube等服務

微軟的服務器數量也在快速增長。僅以Xbox為例:

2002年Xbox Live上線時有500臺服務器;

隨著Xbox 360推出,這一數字超過3000;

2013年5月,為Xbox Live服務的服務器已經達到15000臺,微軟宣稱Xbox One將推動服務器用量超過30萬臺。

2013年7月8日,時任CEO Steve Ballmer在微軟2013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在微軟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中有超過100萬臺服務器,比Google少,略多于亞馬遜("Google is bigger than we are. Amazon is a little bit smaller.")。此時,通過用電量等指標推算,人們認為Google擁有的服務器數量已超過200萬臺。

微軟在德州圣安東尼奧的數據中心,注意看右邊路上汽車的大小,不難想象這個數據中心的占地面積之大,風格似與都柏林的數據中心不同

Bigger than bigger是2014年第四季度的流行詞,11月10日下午,James Hamilton向參加AWS re:Invent 2014大會的全球分析師們委婉地“明示”,AWS所擁有的服務器總量,早已超過100萬臺。至于何時超過,現在大約是多少,James Hamilton笑言公司的政策是不透露服務器總量……

很快,微軟云計算相關人士在面對中國媒體的采訪中,以同樣的手法予以回擊:微軟現在全球有19個區域,最大的一個有16個數據中心,60萬臺物理機。那么,總量有沒有200萬?也沒有答案。倒是2015年5月的消息說,由于在印度增加了2個區域,區域總數達到21個。

這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一個問題:百萬量級的服務器意味著什么?如何使用及管理遍布全球的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即計算機(Datacenter as a Computer)

2009年,Urs H lzle與Luiz André Barroso合著的《The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Design of Warehouse-Scale Machines》(數據中心即計算機:倉庫規模機器設計簡介)出版,簡要介紹了倉庫級計算機(Warehouse-Scale Computer,WSC)的方方面面。Google早期托管服務器(計算機)的場所不是那種對設備精心呵護的商業化數據中心,更像是有較充足電力供應和空調的大型倉庫,這一點也會在下一章有所討論。

截至2015年5月初,Google分布在全球13處的數據中心

2013年,這本書更新到第二版, Urs H lzle從第二作者變成第三作者,兩個版本總體上都更偏設計原則和數據中心基建(風火水電)部分,較少提及Google的工程實踐。要形象的理解Datacenter as a Computer,James Hamilton在AWS re:Invent 2014上的演講披露了更多的細節。

從大機(Mainframe)到Unix服務器(小型機),再到x86服務器,潮流的轉變周期至少以十年計。以Google、微軟、亞馬遜、Facebook為代表的超大規模(hyper-scale或web-scale)數據中心,可以說都是基于x86服務器的分布式計算體系——ARM的成規模應用尚需時日。

具體到亞馬遜,我們知道AWS有區域(Region)和可用區(Availability Zone,AZ)的概念。選擇區域可以靠近用戶、數據或滿足監管等需求,目前AWS在全球有11個區域,28個AZ。除了仍處于有限預覽階段的中國北京(截至2015年5月初),所有區域都由2個或以上的AZ組成。

AWS在全球的分布,北京即將擁有其第29個AZ?

從“可用區”這個名字上就能看出以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HA)為目標,AZ組成區域的根本原則是“就近”,相距小于2毫秒(ms)則可以在至少2個AZ之間進行同步復制,能夠故障切換(failover)而沒有數據丟失或不影響應用;還可以在不同AZ的EC2實例之間彈性負載均衡(Elastic Load Balancing,ELB),多AZ的EC2應用也相對容易;挑戰則在于DynamoDB、S3和Multi-AZ RDS(多可用區關系數據庫服務)等對持久化狀態(特別是存儲)有要求的應用。

AWS中多AZ的RDS實例比例呈逐年上升之勢

距離太遠,就只能采用異步復制了。譬如,提交到一個SSD需要1-2毫秒,但是洛杉磯到紐約(美國西南到東北,3982.9公里)的往返就要74毫秒,顯然不能等待這么久來提交這個交易。故障發生時,要么切換而丟失交易,要么不切換而喪失可用性,兩難的選擇。實際上,洛杉磯屬于美西(北加州)區域,紐約屬于美東(北維州)區域。私有的AWS光纖鏈路互連所有主要區域。

區域內的AZ之間可以無需管理員參與的(自動)故障切換,能夠與區域間的復制聯合使用,提供非常高的可用性。畢竟,距離近也意味著容易受同一自然(天氣或地質性等)或人為災害影響。

以一個包含5個AZ的區域(目前只有美東有這么多,其他最多3個)為例:區域內有多達82864個光纖束(fiber strand),AZ之間為城域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密集波分復用)鏈路,延遲小于2ms,通常小于1ms,峰值流量達25Tbps。AZ通過冗余路徑連接到2個轉接中心,轉接中心通過私有鏈路連接到其他AWS區域、Direct Connect(AWS的一項服務,后面軟件定義存儲的章節有簡要介紹)客戶,Internet傳輸為對等付費方式。

從右上至左下,依次為AWS的全球分布、區域、可用區、數據中心之間的關系

每個AZ由1個或更多的數據中心構成,有些AZ的數據中心達到6個,數據中心不能跨AZ。AZ內的數據中心間相距不到四分之一毫秒(0.25ms),不必有AZ內的獨立性,但需要低延遲和全部帶寬。

亮點來了:單個數據中心通常超過5萬臺服務器,經常超過8萬臺!演講結束,我特意向James Hamilton確認,5年前AWS建設的數據中心就有這樣的能力。這樣,即使以最保守的每個數據中心5萬臺,每個AZ只有1個數據中心,28個AZ(北京短期內恐怕達不到此水平),AWS的服務器總量也明顯超過了100萬臺(140萬+),實際上應該不止此數(考慮一下6個數據中心的AZ)。

提供給一個數據中心的帶寬可達102Tbps。AWS不需要更大的數據中心(譬如,10萬臺及以上),也不希望數據中心之間距離太近。據未經證實的消息,AWS最初在寧夏的規劃,是3個相互間距離50公里的數據中心。

無論AWS在寧夏的發展如何,北京還會繼續增加數據中心以形成AZ,因為從前面的介紹不難看出,以北京和寧夏之間的距離,不能是同一個區域,更不會是同一個AZ。按照同樣的原則,如果上海有數據中心,也應該是另一個區域。北京區域要增加AZ,必須在北京周邊解決。往壞的方面說,寧夏幫不上北京的忙;往好的方面說,AWS在中國的正式商用,不必等寧夏的進度。

多可用區MySQL RDS的同步復制(左)與Amazon Aurora RDS的3可用區6路復制(右)

互聯網巨頭們自研(或部分自研)的數據庫應用很好的體現了跨多個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優勢,AWS在re:Invent 2014大會上公布的MySQL兼容RDBMS(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Aurora,作為AWS RDS(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關系型數據庫服務)家族的新成員,宣稱以云服務的價格提供企業級數據庫軟件的功能,支持多達16路讀副本(RDS MySQL為5路)、可達64TB的表(RDS/MySQL為3TB) ,跨3個可用區的6路復制(即使2個數據中心不可用仍不會丟失數據),為11個9(99.999999999%)的耐久性設計,近即時故障切換,能夠從存儲故障中自動恢復……均與基礎設施的支持緊密相關。在Google F1和阿里巴巴OceanBase這兩個旨在替代MySQL的分布式關系型數據庫的描述中,也都可以看到基礎設施支持的表達。

關鍵字:數據中心Google服務器機柜

本文摘自:張廣彬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冈县| 阿拉善盟| 抚松县| 安顺市| 广元市| 新建县| 内黄县| 黄平县| 南充市| 灵山县| 慈利县| 阿拉善左旗| 青神县| 无极县| 文山县| 南丰县| 大理市| 兰西县| 饶平县| 东乡族自治县| 聂荣县| 利川市| 临沧市| 崇信县| 楚雄市| 永顺县| 衡阳县| 黔西县| 驻马店市| 佳木斯市| 秀山| 大竹县| 五莲县| 西城区| 宁明县| 莎车县| 唐山市| 容城县| 宁陵县| 谢通门县|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