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產業的發展,不久將迎來一個全新的大數據時代,我們現在計劃打造三七產業大數據中心。這是未來產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也是實現三七產業銷售千億級夢想的有力助推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七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崔秀明這樣說。
作為全國著名三七專家、云南省三七研究與開發創新團隊負責人,崔秀明從事了30多年的三七研究工作。他透露,下一步他們將全力開展三七產業大數據分析中心的研究與開發建設工作。這是繼三七輪作年限縮短到3至5年之后的又一個好消息,這對將三七打造成為我國第一大中藥材品種,把三七產業建設成為云南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核心產業有著重要意義。
發展 特色專業園區正在成型
國家實施中藥現代化行動計劃以來,在一系列的科技計劃支持下,三七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近年來,全國三七種植面積迅速擴大,一批三七規范化種植基地、加工企業迅速崛起,市場逐步拓展。2015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三七相關產業產值達710億元,其中加工業590億元、種植業120億元。
云南建立了規范化、規模化種植基地,原料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為三七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原料供給保障。云南占全國種植面積的95%以上,其中文山州是三七的原產地和主產地,近幾年種植范圍擴展到紅河、曲靖、昆明、玉溪等13個州市。2014年,云南省有31300余戶農戶從事三七種植業,三七在地面積79萬余畝,目前全省三七年產量在2萬噸左右;到2015年,已有云南三七科技特安吶制藥、云南白藥、昆明制藥等3個基地通過國家GAP認證,三七種植業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云南白藥、康美藥業等一批大公司建立規范化種植基地。三七資源整合加快,實現了從粗放管理向標準化種植發展,初步形成了“公司+科技+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步入了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商品化、組織化發展軌道。
此外,云南還建立了省級三七專業化園區,培養了一批三七專業化龍頭企業,大品種拉動效應顯著,成為推動三七產業快速發展的推手。2000年,省政府批準設立文山三七醫藥工業園區,目前基本形成了“一園三區一中心”的總體格局,規劃面積21.91平方千米,成為云南省重點特色工業園區之一,并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園區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目前引進的國內知名企業有云南白藥、云南三七科技、天津天士力、廣州白云山和黃中藥、云南七丹藥業、黑龍江珍寶島制藥、廣西梧州制藥等。2015年,園區產值達到30億元,成為推動三七產業發展的主要平臺。一個以三七全產業鏈開發為主,兼具其他配套產業發展的特色專業園區正在成型。
提升 科技創新助推產業發展
科技創新引領三七種植業步入基地化、規模化發展軌道,三七品牌效應逐步顯現。以文山三七研究院為首的研究團隊建立了三七規范化種植體系,研究成功的三七專用遮陽網栽培技術并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使用。在此基礎上,結合生產實際,根據三七的特點及其生長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標準操作規程,并在全國多家企業推廣應用,保證了三七藥材質量,提高了三七的規范化種植水平,保障了三七大規模種植成為可能。三七產業科技支撐體系初具雛形,一批省級研究平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相繼建立,多個研究團隊加盟到三七研究開發中。
在國家層面,有以黃璐琦院士為首的科研團隊對三七的資源生態進行系統研究、以李連達院士為首的科研團隊對三七的藥理藥效進行系統研究、以王永炎院士為首的科研團隊對三七的功能主治與臨床應用進行系統研究等;在云南省,則形成了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俊院士為首的化學成分研究團隊、以云南農業大學朱有勇院士為首的三七的連作障礙研究團隊、以昆明理工大學崔秀明研究員為首的三七質量控制及質量標準研究團隊等3個團隊。在科研平臺建設方面,依托云南三七科技建立了三七資源保護與利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依托昆明理工大學建立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七可持續利用重點研究室、依托文山學院文山三七研究院建立了云南省三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形成了云南省三七產業發展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云南省三七標準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多個科研技術創新平臺。
云南還初步建立了三七質量標準體系,系列標準的制定不僅確保了三七產品質量,還提升了三七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支撐了三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云南省批準了三七莖葉、三七花可以作為地方特色食品進行開發利用,標志著三七由傳統的藥品領域拓展到了食品領域。昆明圣火制藥研究開發的以三七素止血一類新藥完成臨床前研究,目前已經向美國FDA和我國CFDA同時申請臨床注冊。
瓶頸 缺乏系統研究和大數據分析
三七在短短10余年里,快速發展為我國重要的中藥材大品種,但也存在產業發展不足、缺乏國際影響力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等問題和挑戰。
崔秀明說:“缺乏對三七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系統研究和大數據的分析,一直是困擾三七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三七有600多年的使用歷史,近幾年社會需求量巨大,但缺乏嚴格按照國際社會公認的、國際權威機構發表的系統研究資料,臨床資料也缺乏系統的大數據分析,也就是研究的科學性及系統性不夠。
目前制定的三七產業標準是零星的、點狀的技術成果,缺乏對整個產業發展支撐的系統質量標準體系和控制體系。因為生產中缺乏優質穩產的新品種推廣,加之連作障礙突出,使用農藥較多,三七藥材產量還做不到優質穩產、質量可控。提升三七藥材產品質量關系到整個三七產業鏈的健康發展,是目前三七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
此外,三七產品的開發深度和廣度不夠。目前應用領域還比較狹窄,主要為藥用開發,預防保健產品開發不夠;在資源利用方面也僅限于地下部分,相當于地下部分同樣產量的地上資源白白浪費。積極開發以三七為原料的藥品、食品、保健品、日化品、添加劑等相關產品,提高三七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并實施產業化是將來發展的方向。
創新 銜接基礎研究和產業開發
今后,云南將促進產業發展由主要依靠三七農業和初級產品加工業向建設現代生物醫藥產業轉變,實現產品結構由初級原料為主向高附加值產品為主的轉型;立足比較優勢,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延長產業鏈,提高產業集聚度,形成以原料基地建設為基礎,骨干企業和產業集群為支撐,上中下游配套和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格局。
崔秀明介紹,具體工作方向和目標是,實施重大基礎研究計劃,系統闡明三七臨床應用的科學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為三七作為國家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一級預防藥物提供科學依據;實施產品質量保障工程,建立貫穿全產業鏈的質量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建立以綠色生態為特征的現代栽培技術體系;加強三七的精深開發,提升三七綜合開發利用,努力形成商品三七、飲片、提取物、中成藥、三七食品(含保健食品、新食品原料)、日化產品的大健康產品結構;建立國家級三七研究開發平臺,培養專業人才隊伍,加強基礎研究和產業開發之間的有機銜接,從產業技術源頭上強化技術創新體系布局,提高持續創新能力,將帶動和促進三七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還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培育龍頭企業,積極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拓展三七國內外市場,著力打造“文山三七”原料品牌;鼓勵以三七相關品種資源、資本技術等為紐帶的兼并聯合,培育有競爭力的三七企業集團;鼓勵云南白藥集團、昆明制藥等核心骨干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大,充分利用其品牌優勢,融合帶動三七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