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網互聯市場繼續快速增長,存儲網絡成為這一增長的重要因素。企業將以太網存儲結構(ESF)定位為下一代數據中心選擇的網絡技術有三大驅動因素:性能、智能、效率。
任何存儲結構的關鍵要求是高性能、智能且高效的端到端網絡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針對存儲進行了優化,能夠可靠高效并安全地交付各種數據。如今,以太網憑借網絡自動化和針對所有存儲模式的優化獲得了所有指標。融合以太網本身支持和加速虛擬化和容器化等先進計算模式,同時加速存儲協議,并提供軟件定義存儲(SDS)的靈活性,以及充滿活力的競爭生態系統的經濟性。
(1)性能
以太網解決方案可以提供無與倫比的性能,其速度達到100Gb/s,其中包括適用于服務器和存儲的適配器、網絡交換機、銅纜,以及光纖互連等設備。此外,以太網性價比是傳統存儲網絡技術的三倍。展望未來,200Gb/s和400Gb/s的網絡產品即將到來。
公共云提供商率先實現了技術的優越性,并將以太網作為集成的計算、通信和存儲結構,使其比那些使用傳統存儲區域網絡(SAN)技術的企業更具優勢。但并不是所有的以太網都能工作。在最基本的層面上,以太網存儲結構需要提供與傳統存儲區域網絡(SAN)技術相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使以太網交換機具有低延遲、零丟包和支持使用數據中心橋接的無損網絡的選項至關重要。此外,要實現云計算的性能、規模和效率,無縫支持遠程直接內存訪問(RDMA)、存儲可靠性,以及在多租戶環境中提供服務質量非常重要。
以太網作為存儲架構部署的一部分,公共云和網絡規模提供商已經實施了軟件定義存儲、融合架構和超融合架構。以太網存儲結構(ESF)技術已經成為數據中心轉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那些具有前瞻性思維的企業級存儲架構師能夠像大型超級數據處理器一樣實現相同的靈活性、敏捷性、可擴展性、經濟效益。
2.智能
智能網絡是真正的以太網存儲結構(ESF)技術的下一個關鍵要素。更具體地說,存儲感知并提供自動化、供應、安全、隔離,以及數據管理的智能。從歷史上看,這種類型的存儲感知智能僅適用于傳統存儲區域網絡(SAN)技術,但現在可用于以太網交換機。
如今,以太網提供了存儲陣列所需的最基本的特性,包括通過數據中心橋接配置為無損網絡的選項。除此之外,以太網現在完全支持所有必需的存儲智能功能:自動化、安全(端口和邏輯驅動器)、自動發現、名稱服務和配置。
也許更重要的是,以太網的發展速度快于其他存儲網絡技術,以支持高級功能,如虛擬化和容器化,管理程序虛擬交換機加速,以及使用覆蓋網絡(如VXLAN)的多租戶支持。先進的以太網解決方案使這些功能得以加速,釋放CPU資源來運行應用程序工作負載這些相同的功能可以應用于存儲,以提高服務器和存儲基礎設施的效率,這在日益虛擬化、容器化和軟件定義的世界中至關重要。
3.效率
網絡效率從以太網存儲結構(ESF)中獲益最大,因為從投資成本(CAPEX)和運營成本(OPEX)的角度來看,使用單一的統一網絡技術更具成本效益。使用單個網絡技術來管理總是比需要支持單獨的專用存儲區域網絡(SAN)技術更簡單。無論以太網存儲結構(ESF)是作為單獨的專用存儲結構部署還是作為融合網絡的一部分,情況都是如此。無論哪種情況,以太網市場的規模和競爭生態系統都比傳統的存儲區域網絡(SAN)技術更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而且,按照當今的標準,主要基于塊的存儲只占整個部署存儲容量的20%左右。借助以太網存儲結構(ESF),網絡也可以自然地支持塊,而且還支持文件、對象和超融合存儲設施,這又大大提高了數據中心的整體效率。最后,以太網存儲結構(ESF)可以開箱即用,并為存儲、虛擬化和容器環境提供內置的加速,從而提高基礎設施的整體效率。智能硬件加速器(例如融合以太網(RoCE)上的RDM)使數據中心運營商可以在現有的服務器和存儲基礎設施上開展更多的工作,而不是傳統的存儲區域網絡(SAN)技術。由于所有這些原因,以太網存儲結構(ESF)比傳統存儲區域網絡(SAN)技術具有顯著的效率優勢。
結語
隨著網絡附屬存儲(NAS)和存儲區域網絡(SAN)在20世紀90年代的到來,存儲市場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通過將存儲與計算解耦,這些存儲聯網技術大大提高了存儲解決方案的利用率、效率、性能和可靠性。但傳統光纖通道存儲區域網絡(SAN)技術停滯不前。如今,當采用以太網性能、智能和效率原始指標評估存儲網絡技術時,以太網輕松勝出,并為數據驅動、虛擬化和容器化的云原生世界增加了新功能。由于所有這些優勢,人們即將通過以太網存儲結構(ESF)轉型企業數據中心來實現網絡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