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們在《創建數據中心監控方案的最佳實踐方案》一文中探討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但是,似乎關于這方面話題的討論遠未結束。在過去的一個月中,我收到了大量關于現代數據中心的實際監測和管理的反饋和一些精彩的討論。畢竟,您所在企業的數據中心的環境已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道路路。在這一程度上,不禁使得我們要提出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即:數據中心所有者如何知道“要監控哪些因素?是否有任何指定數據中心環境的指南呢?
對于ASHRAE及其指導方針,我們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業內專家或將告訴您說:數據中心的部署可以是獨特于企業組織的要求的。這一點在當今的往往被用作進行大數據處理、云工作負載、虛擬化等等工作的中心樞紐的企業數據中心甚至更為真實。加上新型數據中心架構(如融合),使得我們將在數據中心看到新的監控和管理需求。
這也使得當前的數據中心管理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即:總是難以制定出對數據中心操作環境實施有效監測的最佳實踐方案,因為每處數據中心都有不同的規模和不同的要求。然而,對核心環境條件應該進行觀察。同樣,其中一些可能不適用基于基礎設施的大小和復雜性。鑒于此,不妨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我們上個月所討論過的一些話題吧,并對這些話題做進一步的擴展吧。
溫度。測量溫度將始終是任何數據中心操作環境中的關鍵組件。當參考使用操作環境溫度范圍時,最佳操作環境溫度范圍和設備穩定性通常建議維持在21至23攝氏度(70至74華氏度)的范圍之間。但是,每處數據中心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將取決于您的數據中心的用例。事實上,操作環境溫度范圍可以從64.4°F-80.6°F(18-27°C);再次 強調,這取決于您企業數據中心的具體系統情況。您可以參考以下報告和圖表:
空氣濕度。糟糕的濕度處理在任何數據中心都可能產生非常負面的結果。這就是為什么在任何大小規模的環境中都需要具備濕度傳感器已然成為一大標準的原因所在了。相對濕度(RH)被描述為當與在該溫度下樣品可以包含的最大水分量相比時,在給定溫度下給定空氣樣品中的水分的比率。推薦的RH應該在45%到60%之間。此范圍為數據中心和服務器設備的運行創造了最佳環境。
潮濕度。在任何數據中心,都應該完全避免滴水和地板泄漏。使用潮濕度傳感器可以幫助提示警報,方便管理員快速解決的問題。
氣流。保持良好的氣流對于溫度和濕度控制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氣流建議范圍為10至13英尺每秒。重要的是嘗試并避免湍流氣流,因為這將感覺是穿堂風。這便是數據中心操作環境的規模大小變得非常重要的所在了。在高度密集的數據中心中,每小時的空氣變化量可能比較小操作環境的變化量的數倍。
機架條件。在機架內,重要的是監控上述所有組件,以及其他可能的組件,包括:機架進入,熱映射和再循環氣流的百分比。
計算機機房空調/處理器。必須對負責冷卻和處理計算機機房內操作條件的單元搜索監控。這包括供應和返回溫度,內部濕度統計和空氣損失百分比。
PDU和電氣狀態。應該對數據中心操作環境的電流進行徹底監測,以保持最佳性能。這意味著需要監控整個分支電路和電源面板。
現在,讓我們來聚焦我們所要探討的第二部分——環境監測工具的集成整合,及其與整體數據中心管理的集成整合。
我所收到的另一個問題是:這些都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以便為企業就數據中心到底發生了什么提供一副完整的視圖?
毫無疑問,大型數據中心環境將必須清楚地了解其操作運營環境。這不僅僅是包括對于環境信息的把控——也意味著服務器指標。有一些工具,能夠與環境監測系統結合,來監視功耗、CPU、RAM和其他重要組件。任何大型基礎設施的真正成功將是數據中心各個團隊之間的順暢溝通。相關警報必須從服務器順利到達相關的工程師和數據中心經理,數據中心管理和虛擬化團隊都必須協調配合,以創建一個最佳運行的環境。數據中心整合是許多企業組織一直在進行的舉措。這意味著較大的服務器正在執行更多的核心功能。所有具有監控功能的團隊必須彼此協作,以便在任何系統發生事件時創建環境診斷計劃。
最好的建議是——主要系統的集成整合應該由能夠處理客戶和數據中心的操作環境和企業組織需求的供應商來完成。您企業不必單獨這樣做。
數據中心的健康運營狀況將取決于流入您的管理框架的良好信息的量。故而請務必確保考慮數據中心內的所有環境因素,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依賴數據中心資源的工作負載。這將增加數據中心的健康和彈性,并增加其對企業的價值。
關于作者
本文作者Bill Kleyman是MTM Technologies公司的首席技術官。Bill是一位熱心的技術專家,在數據中心設計,管理和部署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他在架構領域的工作內容包括大型虛擬化和云部署,以及企業網絡設計和部署實施。Bill喜歡關于技術方面的寫作,包括博客和同事間的技術分享。Bill同時還是MTM Technologies公司的戰略與創新副總裁,他負責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互動,幫助通過規劃IT戰略來與企業直接的業務目標保持一致。Bill所撰寫的白皮書、專欄文章、視頻博客和播客曾先后發表于InformationWeek網站、NetworkComputing網站、TechTarget網站、《華爾街日報》、ZDNet網站、Slashdot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