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綠色數據中心先進適用技術目錄(第一批)〉公示》。目錄共分為制冷/冷卻類、供配電類、IT 類、模塊化類、運維管理類五大類別,涉及17項具體技術。
技術的進步使得數據中心在節能方面不斷改善。去年3月份,工信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試點工作方案》透露,隨著信息化快速發展,全球數據中心建設總量已超過300萬個,耗電量占全球總耗電量的比例為1.1%~1.5%,其高能耗問題已引起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作為工業領域的大耗能產業,國家對數據中心節能發展非常重視,行業和用戶也在持續關注,市場正在培養,發展潛力巨大。”在11月16日召開的中國數據中心節能技術大會上,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數據中心節能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呂天文表示,節能現在已經成為數據中心重要的領域,甚至是著力點。
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應用的快速發展,全球數據中心的建設步伐正在加快,與此同時,數據中心的節能降耗問題也進一步凸顯。在此次大會上,行業協會代表、專家學者以及企業界人士就如何降低數據中心能耗、實現綠色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挑戰眾多
我國數據中心發展迅猛,總量已超過40萬個,年耗電量超過全社會用電量的1.5%,其中大多數數據中心的PUE(電源使用效率)仍普遍大于2.2,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如美國數據中心PUE已達1.9,先進數據中心PUE甚至達到1.2以下。PUE值是指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負載消耗的能源之比,PUE值越接近于1,表示一個數據中心的綠色化程度越高。可以看到,我國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發展空間極大。
與此同時,人類社會從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一路走來,正邁進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智能化時代,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產業的崛起,使得需要節能改造的數據中心日益增多,據悉,2015年我國數據中心節能改造規模已達30億元左右。“預計到2019年,全球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將達到440億美元左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經理高繼軍認為,無論是從廠商角度還是從客戶角度出發,都應該去做更多的工作。
高繼軍同時指出,現在的數據中心存在很多挑戰,前期規劃難、建設周期長、質量管控難、人工維護難。“數據中心的運維成本70%是電費,主要是制冷能耗,全球數據中心電力消耗大約相當于7個大亞灣核電站的年發電量,總的耗電量非常驚人。數據中心的維護也面臨巨大的風險,70%的故障是人為操作造成的,人員水平的差異、經驗、熟練程度就決定了運維水平。”
“數據中心要節能,必須重視節能規劃,在建設階段不重視,以后再改建就難了。”數據中心節能技術委員會執行副主任張廣明強調說。
規劃指標不等于實際功耗
“自從政府呼吁數據中心節能降耗,許多PUE指標在3~3.5的數據中心通過使用高效的節能組織、優化設備運行狀態、提高維護水平等,都將數值降到了2~2.5,這并沒有難度。”張廣明介紹,數值再往下降就沒那么容易了,“要靠高效的供電、制冷設備,模塊化技術,優化的方案來改善氣流組織設計;利用自然冷源、智能管理系統等一系列措施來支撐”。
張廣明估計,理想的數據中心能耗數值應該可以降到1.2左右,“這需要兩項技術的疊加,一是去掉制冷系統,把自然冷源的溫度提高到60~80攝氏度,這樣數據中心即使建設到海南島,全年也可以用自然冷源,不需要制冷;另外一項技術就是企業自主儲能供電,去掉傳統的UPS系統(不間斷電源系統),供電系統效率就能從80%左右提高到97%”。難處在于兩項技術都需要IT廠商參與,“制冷和供電技術設備廠商單獨做不了,必須要多方配合”。
自從按照行業和政府部門要求,PUE要達到1.5左右,新設計和改造的數據中心的規劃指標都齊刷刷降到了1.5,張廣明不客氣地指出,這太不正常,“PUE指標是個技術指標,不是政治和行政指標,目標的提出也要符合技術的發展規律”。
規劃值難以達到,其不合理之處在于,在確定IT設備數量和用電規模時,當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會加大IT設備數量和用電量,使得在整個數據中心生命周期內IT設備用電量都達不到規劃值。
PUE的規劃指標不等于實際運行效果,IT設備功耗應該統一根據數據中心的性質、用途、等級提出最終的目標,根據設備的規格、型號、功能、數量確定功耗,但這種方法比較困難。現在的方法是根據數據中心的建設面積、主機房面積、機架平均占地面積、機架數與功率密度計算得到的數值,“虛得太多。”張廣明指出。
另一方面,供電系統規劃不能保證制冷系統的連續性,使IT用電量在整個數據中心生命周期內不敢增加到規劃值。“不敢增加服務器,實質是不能保證電源能夠連續運行、連續制冷,這是被動能源帶來的問題。”張廣明說。
“制冷系統規劃欠缺也限制IT用電量在整個數據中心生命周期內都不敢增加到規劃值。”張廣明說。設備標稱的制冷功率忽略了冷氣利用效率,“制冷功率等于IT設備消耗功率是不對的,還應考慮傳輸的損耗、阻力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