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數據中心來講,企業往往為了避免數據由于故障而導致丟失,從而會對數據中心進行災備模式的處理,即為在建設一個數據中心的同時再建造一個用于災備應急處理的數據中心。然而近些年隨著數據量的不斷攀升,用戶所產生的數據種類也在暴漲,這就帶給數據中心這類基礎設施不小的挑戰。
熱門關鍵詞搜索:到底什么才是“雙活”?
對于數據中心來說,“雙活”數據中心近些年逐漸成為了企業級用戶在建造數據中心過程當中的寵兒,區別于我們前面所說的傳統的數據中心,雙活數據中心顧名思義就是企業所建造的兩個數據中心同時處于運行狀態,且相互之間作為備份。
這樣一來不僅在運行良好的時候加速的數據中心的工作效率,同時還能在故障和災難到來時有效避免數據中心的宕機和癱瘓。
雙活數據中心特點
對于現在非常流行的雙活數據中心,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充分利用了資源,避免了單一數據中心由于常年閑置而造成的資源浪費,雙活數據中心對于資源的整合能力是非常強大的,通過整合,讓數據中心的服務能力提升雙倍。
此外,雙活數據中心如果斷了一個數據中心,另外一個數據中心還在運行,對用戶來說是不可感知的。而一個災備中心的模式,如果生產數據中心癱瘓,需要半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啟動災備中心,在啟動災備中心的時間里,用戶交易會嚴重受損。
順應“云時代”的趨勢
當前在實際應用層面,已經有一些金融業、銀行業的用戶開始青睞于雙活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部署,這里筆者舉個例子,光大銀行的“雙活”數據中心的模式始建于2002年。當時還沒有出現云計算的概念,但是這個思路和今天云計算的思路不謀而合。“云”的目的就是把數據中心的所有資源整合成一個資源,成為一朵云,這樣用戶就不知道是哪個數據中心為其提供服務。“雙活”數據中心的效果也是一樣的。
“雙活”模式依賴于虛擬化和云計算技術,要把應用從A數據中心遷移到B數據中心只需點一下鼠標,拖拽一下,遷移就可以完成。這項被稱為“一鍵切換平臺”技術的實現,有賴于兩個數據中心必須是“雙活”的。傳統的災備中心模式采用備份模式,兩個數據中心的地址是一樣的,或者利用域名進行切換,系統間關系復雜,切換影響較大,一般都需要停機窗口,通常是必須生產中心倒掉,災備中心才能起來,兩個中心同時起來會發生沖突。“雙活”數據中心可以規避這個問題。
雙活數據中心優勢所在
我們前文提到了,對于資源的大幅度整合和利用是雙活數據中心比較大的特點之一,災備中心建設的投資巨大及每年運維成本極高,如果資源處于閑置狀態,資源是相當浪費的,有了虛擬化,能夠把閑置的資源整合,服務能力會提高一倍。
銀行系統中很多資源都是彈性需求,如基金、貴金屬交易、電子支付、和網銀交易,在交易火爆時一天交易量可能達到全年交易量總和。故銀行系統容量規劃時是充分考慮到交易峰值的,但這樣在正常時間就有很大的交易浪費。
以淘寶“雙十一”活動為例,交易量在幾分鐘內就可能達到全年交易量的總和,需要系統服務能力提高十倍,這時雙活數據中心和靈活快速的資源調度就充分發揮出了作用。云計算技術,讓IT系統有了資源整合的能力,讓系統有了充分的彈性,隨時可以調度十臺機器來提高服務能力,來保證交易的突發需求,以及各種突發因素造成的交易量猛增。
雙活技術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企業在部署云計算網絡和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的時候,勢必會需要投入一定量的人員配比來進行日常的維護等工作,那么自動化就成為了這些新技術用戶所需要的重要前提,比如,通過虛擬化技術虛擬出了上萬臺虛擬機器,白天需要50臺機器給網銀系統提供web服務,晚上網銀交易少了,貴金屬交易多了,這50臺機器要調配到另一個系統上。這五十臺不可能一個人一臺臺調配,那可能配一晚上都配不完,就需要自動化的軟件來自動調整資源分配。
部署“雙活”數據中心的難度也非常大,尤其是異地“雙活”,涉及到數據同步效率問題。如果數據同步效率達不到要求,在災難發生時就會造成一段時間的交易丟失。在異地“雙活”的模式中,兩地數據中心同時接納交易,技術難度很大,需要更改眾多底層程序。這就需要企業在基礎設施部署層面和應用層面需要進行大力度的研發投入,從而滿足日趨嚴苛的用戶數據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