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有“首堵”,“水都”,“霧都”之稱,之所以有這么多代名詞,是因為北京這個地方太受人關注了,各種社會問題也能凸顯出來。就拿“霧都”來說,指的是北京空氣嚴重污染的現狀,雖然北京周圍的河北、天津也有污染,但卻沒有北京受到的關注度大。最近北京又是連續出現嚴重霧霾天氣,連續發出了多次紅色預警,中小學都要停課,機動車執行單雙號限行。有人打趣道:“北京風光,千里朦朧,萬里塵飄。望三環內外,濃霧莽莽,鳥巢上下,陰霾滔滔!”,各地驚現“天空飄來五個字”奇觀。如果說幾年前因為北京的巨大競爭壓力,很多人逃離了北上廣,而如今留下來的人,逃離北上廣的主要原因卻是霧霾。連續的霧霾天氣讓北京“霧都”的名字名副其實,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天氣的原因選擇離開。
不僅是人,還有企業、政府機構、數據中心等等也已經開始外遷,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嚴峻的空氣質量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北京已經將污染嚴重的企業遷出了北京,通過疏散人口密度,將一些機構外遷,減少產生空氣污染的污染源。那么數據中心為何也要逃離北京呢?首先,數據中心是由大量的電子設備構成的,這些設備自然對空氣質量是要求比較高,如果有霧霾,長期下來就會有大量的灰塵附著在設備元器件表面,產生短路、擊穿、斷路等異常現象,從而損壞設備。電子設備對空氣的清潔度是有一定要求的,在污濁的環境中運行,會大大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所以空氣嚴重污染,對數據中心里的設備是有很大影響的。
有人會有疑問,數據中心不都是與外界隔離、恒溫恒濕的環境嗎?是的,數據中心幾乎與外界隔離,但是為保持內部空氣恒溫,需要有出入通風口進行換氣,污濁的空氣會從入風口進入數據中心,即使我們在入風口增加過濾裝置,還是會有一些灰塵進入,長期下來就會在數據中心內部產生塵埃堆積,對設備造成影響。新一代的數據中心更加關注綠色、節能,很多數據中心采用了自然通風的降溫方式,這對空氣質量有了更高要求,在北京這樣的空氣條件下,顯然不具備采用自然通風的方式,也就無法實現綠色數據中心。
其次,數據中心是一個復雜的信息處理系統,包含有許多新技術,需要大量的高技術人才,對人才的需求量特別大。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技術人才因為北京長期的霧霾空氣而外流,這使很多數據中心在北京甚至招不到合適的人才,人才不足,讓數據中心運轉困難。如果北京的人才繼續這樣外流下去,不僅是數據中心,所有的高科技行業都會受到影響,到時人才出現供小于求的情況,人才勢必會引起企業的哄搶,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人力成本的提升,必須要給更高的工資才能抓住人才。北京的科技人才收入在全國范圍內都是最高的,就是這樣的原因,需求量大,供應量卻在減少,物以稀為貴,收入水漲船高。這對數據中心的影響是必然的,數據中心必須要付出更多的人力成本,才能留住人才。這樣更加重了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削弱數據中心的利潤。在其它地方可以找到既便宜又好用的人才,數據中心怎能不動心外遷呢。
第三,數據中心依然是高能耗的企業,這與北京未來的發展是不符的,國家都在提倡節能減排,數據中心首當其沖成為減排對象,所以北京政府要逐漸減少數據中心的建設投入,大力發展互聯網、高精尖行業,保持或者縮減數據中心的發展規模,不再向數據中心行業提供各種優惠政策。相反,其它省份和地區都給出了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數據中心到當地進行投資建設。大的政府環境是不利于數據中心發展的,這樣數據中心繼續在北京運行,不僅獲得不到政府的優惠待遇,還會增加后期的運維成本。除非有些數據中心是專門向北京地區提供服務的,無法外遷,一些對地域沒有要求的數據中心,基本都在外遷,新建的數據中心能不在北京建設,就不會選擇在北京。
最后,霧霾天氣,北京政府要求中小學停課,小汽車單雙號限行,建議人們減少外出,實際上即使政府沒有要求,很多人也會自覺減少外出活動,這樣整個北京運轉就慢了下來,這將減少很多的數據中心訪問,給數據中心所能帶來的收益越來越少,整個城市運轉進入一種慢節奏。在這樣的環境中,數據中心的業務量會大大降低,數據中心也就不會繼續在北京擴容或者擴建,滿足應用的需求,帶來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逃離北京。
我們說數據中心逃離北京,絕不是聳人聽聞。這兩年可以看到,北京幾乎沒有新建的數據中心,擴建的數據中心也少之又少,雖然還沒有大型的數據中心遷走,但隨著一些企業的外遷,企業的數據中心也隨著外遷了。我們知道數據中心要搬家可是一個浩大工程,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給數據中心換個地方,這樣北京的大型數據中心外遷的還比較少,但是新建的已近絕無。雖然數據中心離開北京可能有多種因素,空氣霧霾絕對是一個無可忽略的因素,如果北京的空氣質量繼續這樣惡化下去,大型數據中心外遷是遲早的事兒。不僅政府有這樣的要求,數據中心自己也會有這樣的要求。數據中心是霧霾的受害者之一,為了避免未來受到更加嚴重的影響,離開是最好的選擇。當然數據中心搬遷不是兒戲,應該在利弊權衡之后,再慎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