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在“綠色產業”的引領下,科技創新、技術升級正在為綠色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由全球契約中國網絡主辦的“2015關注氣候中國峰會”日前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等主題發表了各自看法,認為經濟發展新常態將進一步促進企業綠色發展新常態,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將為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新常態提供綠色發展新機遇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高速增長后的中國經濟積極尋找新的發展引擎,以期更好地應對變革與挑戰。
“經濟發展新常態從三個方面促進企業綠色發展新常態,一是進入中高速發展后企業更加重視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二是通過結構調整保持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成為發展共識,三是科技驅動增長取代生產要素增長。”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表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我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現實意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程會強指出,企業踐行綠色科技創新的發展道路,既是增強自身綠色競爭力的體現,也將為國家經濟轉型發展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企業既是節能減排也是轉型發展的主力軍, 因此會更加關注發展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
綠色裝備制造是綠色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認為,目前我國綠色裝備制造已具備帶動性、示范性的效果,應以推動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為主線,重點突破綠色設計、綠色工藝、綠色回收資源化等綠色制造關鍵和共性技術,對于精細制造、納米制造、智能制造等要給予重點關注。
“相比于資金投入,綠色科技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可持續動力。”專家表示,科技創新具有乘數效應,不僅可以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還可以大大提高經濟效益。
構建支撐科技創新綠色市場機制
綠色科技創新離不開市場機制的建立與完善。以中國發展電動汽車為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認為不僅要處理好政府、企業和市場的關系,還要處理好產品、基礎設施和商業模式的關系。
陳清泉說:“好的產品要攻克核心技術,實現車體的輕量化、動力的一體化、系統的智能化。光有好的產品還不行,要發揮基礎設施和商業的作用,讓大家買得起。比如,慢速充電、中速充電、快速充電、無線充電、更換電池等等,要根據不同的車型和應用配備不同的基礎設施,發揮各自的作用。”
發展再制造產業是實現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國再制造業已初步形成產學研的發展體系,但與整體工業制造水平仍存在差距,僅停留在為企業做售后服務的階段。”程會強表示,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場機制,消費者對安全的顧慮制約了再制造業的發展。
程會強認為,應該加快形成包括財稅、技術幫扶、榮譽表彰等再制造業的扶持手段,推進再制造業的產業化程度。同時為再制造業建立相應的外部激勵機制、內部動力機制與能力機制,加快形成從資源回收、再制造、產品檢測再到市場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
建立完善綠色市場機制,也對銀行投資融資起到引導作用。“我們對涉及重金屬排放、高危化學品高污染、重污染領域的風險防控,在融資上給予控制。”中國工商銀行首席風險官魏國雄介紹,近兩年,工商銀行已經在融資名單中刪除了450家企業,促使這些企業轉型創新,加快淘汰落后工藝技術。
魏國雄說:“在控制嚴重污染企業投融資總量的同時,我們擇優支持在工藝技術、資源節約等方面具有較強實力的企業,在兼并重組、技術改造、節能減排、走出去等方面給予融資支持。”
“互聯網+”開啟綠色發展新局面
國務院近期發布的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中首次將“互聯網+”綠色生態列入重點行動規劃。互聯網技術運用于綠色發展成為趨勢。
“經濟發展新常態造成市場對再生資源的需求放緩,資源的循環利用效率降低。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再生資源回收與綜合利用經濟效益是一種有益的探索。”駱建華指出,互聯網技術提升了市場配置資源的質量與效率,緊密聯系資源需求與供給方,促進資源利用的便捷化、互動化、透明化。
在推進互聯網技術與企業綠色發展的融合上,專家建議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理念、思維與方法,提升企業綠色發展的效率,降低成本,形成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魏國雄表示,要廣泛依托互聯網科技優勢,大力推廣電子銀行、網絡融資等綠色金融服務方式,打造環境友好型的綠色銀行,全面推動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從信息服務、金融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多方面,構筑起移動互聯網金融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