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賽迪顧問發布《中國數據中心布局特點與發展策略研究》。研究報告深入分析了我國數據中心布局特點與發展策略,從產業發展環境、影響因素、演進趨勢等多方面探討我國數據中心的發展,并深入分析了我國數據中心的布局現狀。
密集分布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報告指出,我國數據中心建設和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行業信息化水平、以及IT外包服務需求緊密聯系。經濟發達地區人才、產業、資金、企業總部等資源的集聚力,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力,以及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對IT服務外包需求程度,驅動并引導著數據中心優質資源向其集聚。同時,完善而強大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為地區技術創新、企業孵化和產業培育提供強有力支撐。
報告顯示,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受經濟實力的拉動和區位優勢的影響,數據中心的機房面積和機房數量在全國遙遙領先。
政府、電信、金融是推動數據中心發展的中堅力量伴隨行業數據大集中趨勢,機構業務的快速擴張,以及新興應用不斷深化,我國數據中心建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政府機構、電信運營商、金融機構成為數據中心建設的中堅力量。
報告顯示,政府建設數據中心的主要驅動力來源于電子政務協同辦公、容災與備份、高性能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應急指揮平臺等建設需求,據統計,政府全國建設數據中心數量已經超過15萬個,面積超過500萬平米。
在電信行業,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及大型IDC服務商是數據中心建設主體,其中,中國電信全網IDC機房數量達到近375個,其中對外服務的約有320個,機房面積超過39.2萬平方米。中國聯通的IDC機房數量196個,機房面積達到18.4萬平方米,中國移動有7個一類IDC,10個二類IDC,機房面積達到10.5萬平方米。
在金融行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數據中心建設較完善,基本完成“兩地三中心”建設,城市商業銀行次之,98%已設立生產中心,80%設立同城數據級災備中心。銀行數據中心規模大、等級高、數量少。證券行業以“總部數據中心”+“各營業部數據中心”為主要建設模式,數據中心規模普遍較小,但數量較多。保險行業數據中心采用完全集中模式,建立全國性數據中心或分區域數據中心,數據中心規模與檔次基本與銀行類似。
數據中心建設正處于新一輪投資高峰期報告總結指出,中國數據中心的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0年以前),正處于信息化建設初期,數據中心建設主要從政府數據集中、科研院所科學計算開始,進而到金融、電信企業,隨后范圍進一步擴大到一些大型企業。這階段的數據中心大部分是自建自用,規模小、數量少、等級低,主要承擔數據存儲和管理以及簡單計算。
第二階段(1991-2000年),互聯網的發展帶動增值業務的迅速擴張,大批門戶網站開始興建,對網絡出口帶寬、服務器、存儲等資源需求提高,這階段電信運營商開始大力建設IDC數據中心,機房規模逐步增大,等級有所提高,數量有了明顯增加。
第三階段(2001-2010年),信息化發展開始進入成熟,銀行開始進入數據大集中,到2008年,所有的國家銀行及部分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都實現了數據大集中,基本都在北京、上海建設了自己南北數據中心,數據中心開始大型化,高等級化。同時,這個階段也是政府電子政務改革的重要時間,政府“十三金工程”的建設也推動了數據中心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大中型數據中心建設明顯增加。
第四階段(2011至今),云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等技術融合發展,云計算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數據中心開始進入整合、升級、云化新階段,大型化、虛擬化、專業化、綠色是其主要特征,IDC 行業進入了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積極由資源消耗型向應用服務型升級與轉型,數據中心整合升級加速,運營商與IDC服務商加快數據中心全國布局。地方政府開始大力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產業,數據中心進入新一輪投資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