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業內人士曾感慨地說起一個故事:國內有家大型銀行,在2000年左右當它的一個大型數據中心落成后,該銀行曾樂觀地說:“我的數據中心至少可以用十年。”孰料,五年后該銀行啟動了第二個大型數據中心的建設。再過了三年,當第二個大型數據中心即將投入使用之時,該銀行表示已經著手開始第三個數據中心的選址。
數據量飛速飄升的今天,在大數據時代呼嘯而來的浪潮中,這家銀行的數據中心擴展速度恐怕會更加駭人。
這個故事的背后,是數據中心建設中it容量規劃難以把握的現實困難。建立一個高度自適應、高可擴展性的數據中心一直業內相關廠商的努力方向,這種努力也推動了數據中心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變革浪潮:2003年左右,在第一波互聯網熱潮漸漸回歸理性的同時,企業級數據中心迎來第一次建設熱潮,新型的技術理念開始被引入數據中心,高效、可靠成為這個期間數據中心建設的關鍵詞。但是,隨著時間推進,傳統數據中心在空間、效率、能耗上越來越顯現出它的瓶頸:空間緊張、效率低下、能耗過高,這些特點使得企業每年為傳統數據中心支付巨大開支,而且數據中心屬于長期建設項目,一旦建成,用戶往往很難進行改造和升級,這無異于給企業帶上了一付金手銬。
基于這種市場趨勢,第二次數據中心變革浪潮應勢而起--模塊化數據中心思想開始流行。這種將電源、配電、制冷系統、機柜、管理和服務有機地集合起來,通過標準化的模塊化架構實現“邊成長邊投資”構建數據中心的方式,比傳統的數據中心在安裝和管理上要容易很多,也更加高效和節能,贏得了許多企業客戶的信賴。
然而,在應對云計算和大數據帶來的業務快速變化方面,傳統的模塊化數據又開始顯出捉襟見肘的局促性了--隨著云計算帶來的虛擬化、大數據、移動化應用,以及對彈性計算資源的需求,作為實現大規模計算的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是重要的物理架構和硬件平臺。隨著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客戶將不得不面對激增的業務量、隨時變化的業務模式,在數據中心建成后如何盡可能縮減能耗、運維管理成本等嚴峻的問題--一方面,互聯網應用的迅速增加,原本按年計算的數據中心建設周期,已經無法應對用戶的需求;而另一方面,用戶對數據中心的成本、能耗,特別是運維管理的要求變得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