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性和靈活性是目前最流行的詞語之一,IT部門希望獲得這兩個屬性來幫助實現企業未來業務目標。面對很多大型企業都認為數據中心是IT基礎設施的關鍵,你該如何將這兩個屬性引入到數據中心呢?
然而,目前還沒有公司像Condé Nast一樣,選擇關閉其數據中心而完全走向云計算化。其實,如果你是一家內容提供商,或者仍然是少數的印刷行業公司之一,那么轉型到全云計算的戰略還是很有意義的。
對于其他行業,云計算可以推動新的發展和創新,但大部分企業仍然非常依賴于重載數據中心服務器和應用程序來運行日常操作。
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完全云計算化是難以實現的目標,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為什么要關閉仍然運作良好的傳統系統,然后處理遷移到云計算后需要解決的可靠性和性能問題呢?你可以利用在線工具去計算新的云計算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但你要如何計算對關鍵任務型應用程序未知的干擾呢?
在本質上,首席信息官[注]是相當謹慎的,在這個階段,很少有人會愿意將所有企業應用程序轉移到云計算。畢竟,滿足未來的挑戰并不一定意味著要放棄現在運作良好的系統。企業可以具有成本效益地部署分階段網絡架構升級,這可以實現新的應用程序的靈活性和業務敏捷性。
很多人通過遷移更多應用程序到更少的服務器來降低數據中心的成本,同時通過遷移到軟件即服務(SaaS)模式來減少授權費用和其他費用。這種高度虛擬化的按需服務模式是未來云計算的基礎。
隨著這種到虛擬化環境的遷移繼續進行,底層網絡架構也應該需要發展。你不會希望一架波音777去依賴于較早時代的液壓控制,你也不應該期望基于云計算的企業在還沒有進化到適應新需求的網絡上能夠運作良好。
現有的網絡設計必須逐漸適應一次一個機架,但網絡基礎設施必須足夠靈活以同時支持專用和虛擬化硬件。每個企業需要確定何時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融合IP和光纖通道流量;在某些情況下,融合對于需要高可用性的應用程序可能沒有意義。
然而,數據中心演化需要確定每個網絡內層級的數量、每層交換機層的數量,以及虛擬和云計算服務的管理模式。關鍵是要按照規劃的路徑來轉移到目標設計,并使用漸進的步驟來控制風險。
最終,這條道路會讓很多企業意識到虛擬化環境需要一個更平的網絡來適應服務器內、服務器之間的流量,而這可以通過以太網架構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