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在今天就像是當年的淘金熱挖礦熱一樣,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它感興趣,然后去學習各種“挖礦”教程,開著電腦想要挖一點礦出來。那么比特幣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呢?狂熱過后,它的未來會是神話還是泡沫?
網傳最早的比特幣概念由一個筆名為中本聰的人提出,這個人姓甚名誰,身份背景統統成謎,無形之中也給比特幣身上也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2009年初中本聰發布了一款使用該架構交換比特幣的軟件 ,這款軟件被很簡單的命名為BitCoin。通過該軟件可以自行生成、支付、收取比特幣?! ?/p>
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網絡虛擬貨幣,數量有限,跟騰訊公司的Q幣類似,但是可以用來套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絡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同時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制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于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是非常有限的,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在前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后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之內。還有一點是,你可以用電腦生產比特幣。人人都能制造Bitcoin。
比特幣不依賴于特定的中央發行機構,而是使用遍布整個P2P網絡節點的分布式數據庫來記錄貨幣的交易,并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比特幣只能被它的真實擁有者使用,而且僅僅一次,支付完成之后原主人即失去對該份額比特幣的所有權。
12月5日下午,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通知,防范比特幣風險,通知中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認為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并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而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通知發布之后一個小時內比特幣價格一度跌幅達35%,之后又一天內價格又迅速回升,可見民間對于比特幣這種虛擬貨幣的熱情依然很高,另一方面也說明比特幣價值極不穩定,暴跌暴漲情況常見。
隨著比特幣被熱炒,國內比特幣市場一路高歌猛進,僅僅半年,國內比特幣交易量就從微不足道增至占全球交易量的一半。截止發稿前國內市場比特幣交易額大概在5700元左右浮動,從圖中可以看到其價格很不穩定,變化幅度很大。看到這,相信有讀者要有數不清的的問題要問了:說了這么多,比特幣究竟是什么?它的原理又到底是怎樣的?價值幾何?為何總是暴漲暴跌?能否取代貨幣?如何挖礦產出比特幣?如何兌換提現?
從比特幣的設計角度講,比特幣和黃金類似,其總量是一定的,到2014年至可以被開采的總數固定在2100萬個,其開采難度和已開采出的貨幣量成正比,也就是說開采出來的比特幣數額越大,后期的開采難度也就越大。換言之,越早開采比特幣越簡單容易,越往后越難。在早期,比特幣用CPU運算幾天就能獲得1個。比特礦的概念綜治是Raid挖礦,一個團隊同時在所注冊的礦區進行開采BIT礦,每一個比特幣制造出來后,全世界制造下一個比特幣的CD時間就會額外加上那么0.000X秒。積累到一定量以后,開采會越來越難,而且人數增多計算量增大后分配給個體的就更加微不足道。
到2013年,2100萬枚比特幣中的2000萬枚將被開采出來,剩下的100萬枚將在接下來的一百年間被開采完畢。據國內第一批“挖礦”人龍禹江介紹,總量2100萬個的比特幣,截至目前已挖出了大約1196萬個,全世界每小時大概160個比特幣被開采出來。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比特幣已經被開采完成。
從技術上講,在目前的數據結構下,一個比特幣可以被分區到8位小數,所以,0.00000001BTC是目前比特幣的最小單位。如果將來有需要的話,會考慮更小的分區單位。即使比特幣的允許精度從目前的8位小數擴展,最終流通中的比特幣將總是略低于2100萬。
在比特幣網絡中運算難度可以自動調節:在最初的四年里會有1050萬個比特幣被制造出來,這個數值每四年減半,所以在第四到第八年中會有525萬個比特幣被制造,而在第八到第十二年中會有262萬個比特幣被制造,以此類推。因此,比特幣的數額會無限趨近于2100萬個比特幣。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比特幣完全依靠互聯網來存儲和交易,它本身不屬于貨幣,但是有一些類似于貨幣的屬性。它身上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