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華為、阿里巴巴等十余家企業已經獲得IDC(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牌照。
IDC行業是互聯網的底層產業,對行業的發展起著重要支撐作用。隨著IDC牌照的進一步開放,越來越多的IT企業將加入到“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部署的大潮中。
IDC服務缺口增大
據稱,華為、阿里巴巴等十余家企業已經通過IDC業務牌照審查,并順利獲批牌照;另有多家企業通過審查并獲批ISP(互聯網接入服務)業務牌照。工信部將會在近期公示首批獲得IDC和ISP業務牌照的企業名單。
在數億網民通過互聯網緊密相連的背后,IDC業務承擔了背后的“管道工”作用,是互聯網服務的基礎。從互聯網公司到個人博客,都需要域名、托管等IDC服務。
據統計,2005年~2012年,中國IDC市場規模增長了6倍,年均增長率超過30%。2012年中國IDC基礎業務規模達到137.2億元,同比增長20%,IDC增值業務規模達到73.3億元,同比增長29.7%。
此前,國內傳統IDC企業的主要業務是,低價從電信運營商手中獲得機房和帶寬資源,再轉手賣給企業用戶等。但隨著互聯網產業的迅速發展,國內市場對IDC服務需求的缺口越來越大,單純靠運營商投入已經難以滿足需求。因此,目前有大量的IT企業也開始推進IDC的建設。
華為阿里早有布局
華為、阿里巴巴就是IT企業中進入IDC行業的急先鋒。
“云計算”“大數據”等科技浪潮給這些IT企業創造了切入的機會。通過云計算,企業提升設備管理效率,解決了傳統IDC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
2009年,阿里巴巴支付人民幣5.4億元現金,獲得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中國萬網在中國營運的股權。同年,阿里巴巴還成立了子公司“阿里云”,開拓云計算市場。
華為也一直在積極開拓企業市場,為企業客戶提供基礎網絡、通訊、數據中心、行業應用等產品解決方案。
資深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獲得IDC業務牌照后,阿里巴巴可以將旗下萬網、阿里云等業務深入融合,從而為國內的中小網站提供整合的互聯網業務綜合解決方案;華為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其產品線,并增加產品的可控性。
行業格局或生變
由于“網絡色情”“手機吸費”等問題,工信部2011年停止了IDC、ISP牌照的發放,如果IDC和ISP牌照重啟進程推進,意味著我國互聯網底層服務將產生新的業態。
2012年,百度、新浪、阿里、京東、騰訊紛紛宣布將建設自有數據中心,IDC牌照的開放,將進一步推動這股浪潮。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新興IDC企業的涌入,將推動IDC產業快速發展,也會對現有產業格局產生一定沖擊。付亮表示,傳統的IDC企業將面臨眾多新的競爭對手,這必然會導致行業格局發生變化。
“隨著眾多擁有強大資本實力的企業進入,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逐步明晰,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加強。擁有雄厚資本、優秀產品、良好市場能力的公司,可以從運營商處獲得更有優勢的帶寬價格,中小公司則將受到沖擊。與此同時,寬帶運營商仍將占據行業優勢地位。”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