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網絡市場這幾年一直都不平靜,究竟全球市場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呢?在Gartner公司今年2月剛剛發布的《2013年數據中心網絡基礎設施》魔力象限中,領導者象限空缺,思科位居挑戰者象限,而HP、博科、Juniper、阿爾卡特朗訊和Arista集中于于遠見者象限,戴爾、IBM、Avaya、華為、Enterasys和Extreme則在參與者象限。一圖激起千層浪,在業內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焦點主要有幾個:領導者象限缺位,是否意味著市場進入群雄混戰階段?思科的實力是否被嚴重低估?在中國市場占據重要地位的H3C身影何處?戴爾上升與華為進入釋放了什么樣的信號?還有很多人在質疑,近幾年在數據中心網絡市場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是否有誤導用戶的嫌疑?
不論怎樣,沒有人會懷疑這幾年數據中心網絡的市場在出現變化,這種變化影響了產品,進而造成整個市場的變化。如果說過去十幾年中,邊緣——匯聚——核心的三層架構基本成為普遍而穩定的架構,那么最近幾年各種Fabric橫空出世,扁平化趨勢明顯;服務器虛擬化之后,網絡的虛擬化的探討日趨深入;而SDN的出現更加把數據中心網絡推到了風口浪尖。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來源于應用,數據流量猛增、流量模型改變(東西流量甚于南北流量,數據中心內部交互增加),對高密度的需求加強,而大量設備的部署又對自動化的需求進一步提高。
數據中心網絡市場正在發生什么變化?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群雄混戰 領導者缺位
數據中心網絡正在處于變動當中,而正是這些變化提供了改變固有格局的機會。比如,僅僅從談論比較多的大二層技術來看,Trill和SPB給廠商站隊的機會,而各個廠商都有自己的技術方案來解決實際問題,這些技術比較成熟,在規模不算太大,互通性要求并不太高的情況下得到了比較大范圍的應用。而對Trill和SPB的支持也從最初的討論居多到現在有產品落地,并且可以實現性能可用。這在筆者之前寫的《扁平化網絡迷局》中曾有詳細比較。從扁平化這一方向來看,并沒有哪種技術實現了壓倒性的勝利或者說是統一的標準,所以這也增加了整個數據中心網絡市場的變化。
與扁平化類似,網絡虛擬化也在一步一步走進現實,但是這個概念卻一直處于比較模糊的階段。最初可以追溯到VLAN,現在來看,談到單臺設備的虛擬化是比較多的情況,但是這并不是虛擬化的全部。在物理網絡的基礎上,運用虛擬化技術,實現虛擬網絡資源池,這個資源池和虛擬計算和虛擬存儲的資源池是對等的架構,這樣在構建虛擬資源池之后,再通過與自動化技術的結合,就可以給不同的應用分配動態資源。現在來看,實現虛擬化的途徑很多,技術也繁雜。比較有希望大范圍應用的可能要算VXLAN和NVGRE,現在對這兩種技術的支持也開始逐漸進入到產品當中。但是,市場最終的選擇怕是要時間來見證了。
虛擬化之后,自動化部署的問題就變得非常嚴峻,特別是在大型數據中心中,動輒涉及到幾萬臺到幾十萬臺服務器的計算能力的部署。所以自動化的配置、管理和監控任務繁重。而在解決這個問題上,顯然各廠商也都開始了自己的嘗試。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來自對SDN的態度。被稱為“革命性”的SDN現在應用還很少,但是卻被認為是未來的方向。不僅新產品發布層出不窮,也是最近收購比較活躍的領域。各廠商表態的時間有所差異,產品跟蹤的速度也有所不同。
惠普去年宣布在原有 16 款兼容 OpenFlow 的型號基礎上再增加 9 款支持 OpenFlow 協議的交換機,同時還披露了一項 HP Virtual Application Networks SDN Controller(惠普虛擬應用網絡SDN控制器)計劃。惠普表示這個基于虛擬應用程序網絡的SDN控制器,將會在2013 年發售,并以軟件和硬件的形式出現。這應該是其贏得遠見者象限的重要原因。博科對SDN的跟蹤也比較早,并且開始有用戶案例。而在2010年12月推出的VCS Fabric技術,迄今已有近1000家客戶部署了這種以太網矩陣解決方案。在幫助IT部門和云提供商快速地部署新應用和服務來說,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敏捷性。顯然,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項目。Juniper的發布并不早,甚至比思科的ONE要晚7個月,但是卻聚焦在數據中心領域,同時與Junos的配合,讓SDN與之前產品的關系更為緊密。阿爾卡特朗訊的出現或許有些令人意外,因為通常它并不被認為是數據中心領域的設備廠商。不過,隨著IT與CT市場的互相侵蝕,阿朗的加入也在情理之中。更為重要的是,其實阿爾卡特朗訊在數據中心領域的耕耘不少也不晚。2011年發布了新的網絡架構AFN(Application Fluent Network,應用流暢網絡),Pod-Mesh架構也在不斷成熟之中,并且已經開始有應用。Arista并不是國內非常熟悉的廠商,但是并不能否認其在全球數據中心網絡領域的貢獻。特別是在網絡虛擬化的VXLAN以及SDN推廣上的作用不容小覷,去年發布的Arista 7124FX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款可編程的數據平面,允許用戶加載自己的自定義應用程序。
領導者象限空缺被業內認為是意味深長的表現,這是否也意味著市場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強?但是,對思科不在領導者象限,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
思科是否被低估?
在很多人心中,思科是整個數據中心市場的領導者無疑,所以在象限圖上把它劃分在挑戰者象限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雖然它的位置緊鄰領導者,并且周圍并沒有競爭者。
從市場占有率來看,思科長期占據70%以上的市場,擁有大量的忠實用戶。所以在執行力的對比上,全球市場是缺乏與之競爭的廠商的。而在遠見性的對比上,思科也并不缺乏,在SDN的布局上,反應并不最快,但是全面系統。在今年的比較上特別提到廠商必須在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一個或多個關鍵領域進行了創新,例如管理(包括虛擬化)、安全(包括政策實施)、SDN與運營效率,以及降低成本。思科的ONE計劃發布時間較晚,同時在2012年缺乏重量級產品的發布,以及市場份額有下降趨勢或許是沒有位列領導者象限的重要原因。但是,這種狀況在2013年應該會有大幅度的改變。中國春節期間針對SDN大量政策的發布以及2013年的產品交付時間表確認使得其無論是在技術探討還是產品支持上都處于前列,而所有資料都在網上有視頻資料也在開放性上體現出大哥的風范。現在不斷有消息表明思科收購的Insieme Networks在SDN方面將會有比較大的動作,而這很可能會繼續領潮流之先。
說思科在技術上不思進取估計很多人都不會同意,筆者認為思科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個商業成功公司的考慮,前一代產品依然有巨大的市場,所以不會貿然對新技術進行大量生產性投入,但是在技術研發上卻一直處于前沿,直到市場相對成熟的時候,才推出完成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40G產品的跟蹤上,這一點表現很明顯。思科的40G產品發布并不早,但是一出現就是以完整的解決方案出現,而并非單個的機箱或者是板卡。從這個概念上來講,說思科被低估也就很自然了。
與思科類似,AVAYA在位置同樣引起了一些爭議,主要原因是在SPB的跟蹤上非常緊密,不僅是802.1aq的標準主要制定者,同時也已經有了商品化的產品和應用案例,涉及到機場、銀行、鐵路交通和電視臺等等。曾經報道的大二層案例中,很多次都出現了AVAYA推出的VENA架構的身影。筆者猜測,在市場占有率方面的原因很有可能拖了AVAYA整體的后腿。
聯合艦隊實力增強
如果單純從成長速度來看,戴爾的表現絕對搶眼。在收購了Force10之后,戴爾在網絡方面的能夠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強,當這種能力與戴爾已經比較扎實穩定的服務器與存儲能力相結合,在整體解決方案的提升上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在收購之前,Force10在自動化上的耕耘已經很有成就,而這種成就在現在的市場需求上又得到了很好的表達。從市場占有率來看,利用戴爾之前在數據中心領域的良好口碑,其網絡產品同樣發展很快。另外一個方面,戴爾宣布私有化,這種摒棄外界干擾苦練內功的做法效果如何還尚未可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方式會比較有利于在技術方面的大筆投入和深入研究。
另外一個中國市場比較在意的聯合艦隊是惠普和H3C的組合。惠普毫不吝嗇對iMC(智能管理中心)的喜愛,在全球介紹中多次提及這個出身于H3C的解決方案。而去年推出的iMC 數據中心管理 2.0方案比之前1.0的方案在自動化和虛擬化管理上都更有特點,為資源池化的云計算環境提供了更高級別的自動化管理保障。其中的虛擬服務器管理功能,不僅可以對虛擬服務器資源占用情況進行監控,更可以實現網絡策略隨虛擬機的遷移而智能遷移。此外,成熟的IRF技術也在網絡虛擬化中貢獻了力量。
隱藏的中國力量
在全球市場中,中國市場作為一直增長強勁的力量一直不可忽視。而來自中國的廠商并不多,前文提到被惠普收購的H3C有中國基因,此外,華為是完全中國的一只力量。2011年開始,華為開始大力進入數據中心網絡領域,并且用2012年一年的時間集中發布產品。CloudEngine系列在端口密度、交換能力等方面都給業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說,進入市場時間不長,但是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即使現在仍然在參與者象限,但是假以時日,未來的前景非常可期。
其實,中國本土還有網絡設備廠商,比如銳捷網絡、神州數碼網絡等等,他們在SDN以及其他新技術的跟隨上都已經開始有了成就,不僅有產品發布,還有案例可循。如果能夠經營好中國這一塊增長迅猛的市場,并且在國外主流市場上獲得肯定,未來的成功也并不遙遠。
一張圖或許并不能完整而準確的描述數據中心網絡市場,更何況這個市場每天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但是,至少也代表了綜合了市場和技術因素的一種考量。群雄并起是市場的現實狀況,而好戲連臺將是這一段時間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