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有接近54萬個數據中心在運營,并且正在以每年18%的復合增長率在高速增長,雖然多地自2012年開始,不再審批“傳統的數據中心”,但以“云計算數據中心”為名義新建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仍然遍地開花。
目前中國市場存量的數據中心類型各異,既有建立在龐大高新園區的高等級數據中心,也有藏身于辦公樓、商業大廈中的“商業數據中心”,但所有這些數據中心所面臨的問題都是相同的:提高利用率、降低風險、建立可靠可信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
但客觀的說,一方面是某些數據中心在建設過程中即存在不按標準施工、粗制濫造以及技術等級不達標等問題;另一方面,數據中心疏于管理維護,不重視能耗、散熱與安全性的情況也普遍存在,這些不僅極大地制約了國內數據中心建設、運維的平均水平,更是形成了大量的浪費和隱藏的安全風險。
中國數據中心建設水平亟待提高
201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電監會、能源局等五大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的指導意見》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如此,在這一指導意見中,五部委聯合提出建立數據中心要“市場需求導向原則,資源環境優先原則,區域統籌協調原則,合理規劃建設數據中心”。
指導意見同時提出,要積極布局PUE值低于1.5的“低能耗綠色數據中心”,而對PUE值2.0以上的數據中心,要“整合、改造和升級達到相關標準要求”,對于新建數據中心無法達到這一標準的,不再給予保障和支持,尤其是在電價、土地審批、資質認證等方面。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的興起,數據重要性被挖掘起來的同時,數據變得更加集中,因為只有大數據量、大數據副本為基礎才能夠獲得準確的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結果,而這也就意味著,數據、應用以及背后的業務變得更加集中和整合。
在這樣的背景下,數據中心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以及可擴展性,成為了這一行業必須要快速解決的問題:試想,在一個無法保障安全、可用性及可靠性的數據中心,卻承載了多家企業的大數據平臺,或是涉及用戶量極大的私有云、公有云或混合云平臺,一旦出現問題,會有多大的影響?
類似的情形,就像是CSDN、京東、攜程、如家、漢庭等社區、電子商務網站以及酒店服務業的數據泄露一樣;就像是2013年接連不斷發生的銀行業業務中斷,導致無法存取款、信用卡業務停斷一樣,將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數據中心應該如何建設?如何保證安全性,又如何合理的規劃基礎設施?此次富士通論壇間隙對富士通FIP橫濱數據中心的訪問,有不少可以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