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革新對信息化發展的引領與推動作用已經毋庸置疑,而新一波以云計算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對我國信息化的拉動作用也正日益顯現。在5月21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上,中國云計算與產業聯盟理事長吳基傳表示,隨著云計算服務的互聯,移動互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滲透相互促進,形成了市場需求與技術進步雙拉動的態勢,為我國信息產業和服務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他強調,云計算與大數據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大數據挖掘處理需要云計算作為平臺,同時,大數據涵蓋的價值和規律又使云計算能夠更好地與行業應用結合發揮更大的作用。
大數據是殺手級應用
在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泰爾管理研究所許亭看來,要理解云計算、大數據與信息化的關系,必須明確兩個前提,即云計算是什么?大數據是什么?
許亭認為,云計算的本質是將分散的資源(包括計算、存儲、軟件等)集中起來形成共享的資源池,并以動態按需方式向用戶提供服務。其基本物理表現形式是數據中心,但是技術形式已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大量低成本的服務器集群正替代傳統的專用大型機和小型機,并從強調單機性能向虛擬化、分布式方向發展,從而形成了“胖服務器瘦終端”的新形式。
大數據的本質則是數據本身特征發生巨變(數據體量大、結構多樣性、處理實時性),帶來數據處理技術和思維的變革,并應用到經濟、社會各領域,從而產生巨大的價值。大數據的產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帶來數據的大量產生,云計算則使得數據存儲成本大幅下降,而分布式處理技術使得數據處理能力大幅增強。
因此,“在信息化過程中,云計算是加速信息化過程的基礎設施,而大數據是信息化的殺手級應用,這也是云計算和大數據作用于信息化的機理”,許亭表示。
云計算是加速信息化過程的基礎設施。具體表現為,以往企業信息化需要自己購買、建設和維護信息系統和設備(如高性能服務器等),這對于中小企業是不小的成本負擔,從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信息化的進程。而云計算使得企業能夠像買水、買電一樣,很方便地買到自身所需的計算、存儲、軟件等基礎設施能力,并且是用戶按需購買、即用即付,有效降低了信息化成本,促進了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全面信息化。
信息化加速大數據的產生,大數據則是信息化的殺手級應用。首先,信息化過程使得現實世界全面數據化,特別是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擴散,現實世界產生數據世界,加速了大數據產生。其次,大數據又成為信息化的殺手級應用,這種新型的數據處理技術和思維應用到經濟社會中就產生了巨大的價值。麥肯錫報告指出,大數據應用于美國零售業,能夠幫助其凈利潤增長60%,應用于制造業,能夠幫助其節省50%的成本。
企業加大云計算投資
基于上述原因,云計算與大數據的普及和應用,無疑會整體推動我國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那么從行業應用的角度,又應如何利用云計算及大數據如何提升我國信息化的整體水平?
斐訊CLOUID BU總裁賀甬鎬認為,從行業應用的角度來說,云計算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迅速完成信息化。比如通過PhiCloud的云主機自助式服務平臺,中小企業主只要輕輕點擊,就能夠開通并實時調整所需IT資源,且所有的服務器后臺運作都在數據中心內輕松完成。此外,每個員工的辦公軟件、通信IP電話、郵箱、公司業務流程審批系統等都能夠在PhiCloud的云集中找到,并按照用戶數量在線開通,瞬間完成企業的所有信息化過程。
事實上,云計算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對成本的降低作用,以及大數據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幫助,已經使得很多企業嘗到了甜頭,并推動各行業加強對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投資。市場研究公司Market Research Media表示,全球云計算服務市場正在以每年約30%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其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美元。同時,也有相關機構預測,2014年中國會有近80%的企業增加在云計算領域投資,云計算與大數據應用將以政府、電信、教育、醫療、金融、石油石化和電力等行業為重點,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采用。
六大問題亟需解決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國信息社會測評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信息社會總指數(ISI)達到0.4712,我國仍處于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加速轉型的歷史進程中。在此階段,加快調整與改革,逐步消除發展不利因素,加強教育培訓,提高信息素質是主要任務。因此,盡管技術的革新和應用的創新是目前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主色調,但在云計算及大數據作用于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同樣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需解決。
許亭表示,目前,我國云計算的發展主要面臨兩大問題:信息安全的問題和服性能穩定性的問題。根據《中國公共云服務發展調查報告》,云服務的穩定性、安全性是用戶主要看重的因素。由于云服務的性能依賴于眾多環節,包括數據中心、寬帶網絡、終端設備等,因此,如果沒有高性能、穩定、無所不在的傳輸帶寬,就無法保證穩定的云服務。對此,一方面要健全云計算信息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快網絡寬帶建設,夯實云計算發展基礎。
大數據應用則主要面臨四大問題:一是數據流通不暢,擁有數據的機構或企業由于法律等顧慮開放數據程度有限,使得擁有技術的企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二是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制約;三是大數據技術工具還不成熟,仍處于不斷進化中,即使是較為成熟的Hadoop體系,其應用門檻仍然較高;四是,大數據應用剛剛起步,呈現階梯狀擴散(從互聯網領域向其他行業領域擴散),要想全面推廣還需要時間。因此,一方面,要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在明確數據開放標準、數據交易規則的基礎上,逐步推進政府和公共數據資源的開放;另一方面,要促進大數據前沿技術創新和擴散,特別是在Hadoop開源生態體系方面,同時推動政府和交通、醫療等公共領域的大數據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