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向企業級市場進軍,華為展現出了積極的進取態勢,并選擇將切入點放到了可以為商業客戶提供更大價值的宣傳上。但市場分析師指出,“中國網絡設備供應商將需要在運行模式方面進行重大調整,才可以在區域市場內與原有的老牌競爭對手進行較量。”
按照華為國際南太平洋區企業業務解決方案與營銷總監王雙誠的說法,“相比被當作電信運營商的網絡設備供應商,華為更希望自身能夠成為企業級設備供應商中的一員。”在接受采訪時他告訴記者,“公司的現有目標是進入亞洲市場企業網絡設備供應商前三強的位置。”
王雙誠認為,“由于在本地市場中競爭對手數量相對較少,并且自身品牌知名度也更高,所以華為在本地市場中的機會甚至會比歐洲市場還多。”并且王雙誠回避了有關華為計劃所面對的是哪些競爭對手這一問題,有分析師指出,“在網絡電話市場中,中國公司將不得不與思科系統公司和Avaya等重量級企業同臺競爭。”
來自國際數據集團亞太區的通訊與協作業務研究經理黃謝莉指出,“相比已經在這片市場中耕耘了十多年的老牌廠商,華為在這場企業級競爭中的戰斗才‘剛剛’開始。”
在接受電話采訪時黃謝莉指出,“對于中國網絡設備供應商來說,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模式轉換。即從銷售網絡設備轉變成為向企業提供服務,這兩部分‘對于業務推廣方面的具體要求是截然不同的’。”
黃謝莉進一步指出,“公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建立對企業級領域動態保持關注所必須的各項能力,而涉及到人力資源領域的部分也尤為重要。華為需要將員工培養成為熟悉網絡設備市場以及企業業務領域的混合型專家。而這項任務將會非常難于完成。”
2008年,華為在澳大利亞遭到起訴。原因是由于公司與中國政府以及軍方保持著密切聯系,所以被認為可能存在從事網絡間諜行為的嫌疑。而華為已經明確表示,拒絕接受這項荒謬和不準確的指控。按照黃經理的觀點,對于華為來說,涉嫌從事商業間諜行為并不是十分嚴重的問題,因為華為本身并不關心這方面所帶來的風險。在接受電話采訪時,歐文負責企業級電信市場的高級分析師克勞迪奧·卡斯泰利進一步補充說,“在所有市場中商業間諜行為都不會受到太大的關注。盡管這類事件可能引起所在國政府或者國防部門的擔憂,但對于中小型企業(SMB)銷售市場來說,這根本就不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如何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在被問及華為為何有信心成為企業級市場前三的時候,王雙誠宣稱,“這是因為企業級客戶存在尋找替代供應商的實際需求。”他指出,“作為市場中的新成員,客戶將可以對華為能給企業自身業務發展所提供的幫助和帶來的價值進行全面的評估。”
按照卡斯泰利的觀點,對于華為來說,正確的發展策略可能就應該是采取低價推廣模式。他進一步補充說,“為了在本地區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中國供應商將需要利用到渠道模式,尤其是處在當前華為自身品牌在企業級市場中還未具備很強知名度的階段,而對于渠道來說價格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卡斯泰利指出,“一旦公司在市場中獲得了立足之地,就能夠證明自身產品確實物有所值,從而開始對品牌知名度進行推廣。”
實際上,華為已經看到了這一點,并且正致力于加強渠道建設方面的工作。在10月底,華為宣布上奇科技將成為渠道合作伙伴,負責在新加坡市場推廣和銷售企業級產品。而在香港和澳門,華為也同時推出了一項渠道合作伙伴計劃。
黃謝莉也同意對產品采用低定價來開拓新市場的模式。她進一步補充說,“由于相比質量與安全等因素,中小型企業可能更加關注于價格情況,因此,對于開拓市場來說這項策略將會是非常有效的。”不過,她也認為這樣的銷售方式同樣會造成產品實際利潤率降低的可能。黃謝莉進一步補充道,“大型企業在選擇網絡設備時,通常不會把產品價格因素作為重要的評判標準。”
盡管如此,華為公司還是有幾項用來為在本地市場中獲得成功機會的優勢。這些優勢包括:公司擁有全系列產品,以及良好的財務狀況,和與運營商保持著緊密合作關系的企業優勢。黃謝莉進一步解釋說,“這讓華為可以利用電信運營商的關系在交易過程中針對產品進行捆綁銷售,從而變相達到降低進入企業級市場難度的目的。” 并補充說,“華為良好的財務狀況還可以讓客戶能夠在支付方面獲得更高的折扣,并容許廠商為前期準備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