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網絡行業分析,最困難的工作之一無疑是對思科的視覺網絡指數進行審查。首先,我們必須得先對那些根本無法通過直觀方式感受到的數字概念進行理解,例如EB。另外,大家還需要從其邏輯中持有更審慎的態度。
本月發布的視覺網絡指數(Visual Networking Index)起點很高,首先提醒我們到2021年,將有更多人使用手機設備(55億),這一數字甚至高于銀行帳戶總量(54億)、自來水戶數(53億)乃至固定電話數量(29億)。
而這里存在一個問題。根據我們了解的情況,目前的固定電話用戶應該是11.5億——而且這一數字來自各主要運營商的統計。即使是用戶數字峰值也僅有13億左右,而且如今用戶群體一直在不斷減少。
接下來,思科假定到2020年所有用戶都將使用5G網絡——在我們看來,這一時間周期甚至不足以確立相關標準并構建相關設備。
實際上,未來當然會出現其它一些先進網絡,而其中一部分可能會使用某些5G技術元素,例如采用新頻段。不過5G本身也存在著一些固有問題,因為其在設計當中希望一次性實現多個目標——包括更低延遲、更高視頻傳輸速度以及將連接數量實現量級式提升。
我們認為到2020年,將有超過1%的蜂窩數據通過5G實現,而野心勃勃的運營商們則明顯不這么想。特別是AT&T與Verizon,這兩家電信巨頭將于2020年進軍固網業務,這樣其將能夠更輕松地實現各項發展指標。然而,這能算是蜂窩流量嗎?
事實上,要實現這些變更,必須首先認清兩項現實。第一,人們目前正在由3G升級至4G; 第二,大部分網絡連接仍然與4G無關,甚至與智能手機無關。只有立足于這一基礎,討論流量數據的增長才具有現實意義。
思科公司確實將數據量的增長與新型服務(包括Facebook或Snapchat上的視頻)進行了正確關聯,但作為視頻數據領域的專家,我們很清楚視頻的體積既可能越來越大、也可能越來越小。很多OTT視頻服務確實會占用大量帶寬,這將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驅動5G標準普及的重要因素。
這是因為其并未使用最新的編解碼器技術,其ABR(即自適應碼率)的設計思路主要面向LTE技術,且數據使用量亦因此提升至四倍之巨。這一方面是為了讓人們放棄3G技術轉而選擇傳輸能力更強的通信技術,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視頻在3G環境下只能占用2 Mbps帶寬,在LTE中則可占用8 Mbps帶寬,這意味著人們在LTE環境下的數據消費量更大——換言之,花更多的錢看更少的視頻內容。
編解碼器技術正在快速演進。HEVC雖然仍然擁有忠實的支持者,但事實上其已經過時,而來自AO-Meida及其它廠商的編解碼器則能夠有效降低帶寬使用率——很可能將在下一年內將帶寬使用率拉低30%。另外大家可能還不清楚,UHD視頻使用的帶寬與HD相同,即前者并不會帶來數據量增長。而且考慮到大多數手機甚至并未配備有UHD屏幕,因此大家將能夠在觀看更多視頻的同時消費更低數據流量——這是完全可能的。再有,大多數視頻觀看操作仍然出現在Wi-Fi環境之下,直到蜂窩流量的使用成本能夠降至相當低的水平。
必須承認的是,上述情況目前僅適用于美國國內。但很明顯,美國并不可能獨力完成如此龐大的數據消費能力,畢竟全國3.3億部的智能手機總量在世界范圍內的占比并不算高。
而這又引出了新的話題,即如何讓世界范圍內的其它區域實現智能手機普及——這絕對不是件輕松的任務。大家可以問問非洲的運營商,他們是否希望每位非洲民眾都擁有自己的iPhone。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當地網絡將瞬間崩潰; 另外考慮到他們往往只負擔得起二手手機,即當前旗艦機型的上兩代產品,因此思科公司提出的結論恐怕又要再受到一輪打擊。
圖表顯示由2016年到2021年各類設備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簡稱CAGR)
在這里,思科公司給出了其對于手機設備的普及預測——需要注意的是,其認為非智能手機設備在全球市場中的占比將由2016年的41%降低至2021年的13%。
我們并不是說這些市場上的消費者不打算使用手機,但他們必須同時大量使用移動網絡,而且事實上相當一部分網絡根本無法提供如此龐大的數據流量支持能力——而且按照當前的費率,消費者也根本承受不了相關成本。
運營商們一直在想盡辦法提升數據使用量,因為他們希望從消費者身上榨取更多利潤。如果他們無法借此盈利或者以等同于原本的費率提升更強大的網絡性能,那么其必須會采取更為消極的升級態度。
思科公司給出的網絡流量核心驅動力之一為虛擬現實技術,人們將從智能手機轉向頭戴式設備,甚至在出行時全程體驗這種虛擬現實效果。然而雖然在簡單的演示中表現出色,但手機上的虛擬現實技術還只能實現2000年左右時的顯示效果。另外,其作用更多只是體現在“酷炫”層面,而非真正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我們相信在發達國家市場中,虛擬現實技術將以實驗性方式出現在大型社交媒體的應用當中,并將很快實現大規模使用。然而其使用時長絕不可能達到思科設想的水平。一旦這種情況真的出現,那么一夜之間客戶的數據使用量將增加10倍。毫無疑問,事情不會變成這樣。
另外,還沒有任何人能夠真正找到全面實現虛擬現實技術的途徑——即使是目前最為出色的顯示方案,其也僅能在單屏區域內提供全分辨率數據; 相比之下,虛擬現實技術的九屏區域顯示勢必令顯示分辨率發生嚴重縮水。即使5G技術真的能夠將延遲控制在100毫秒之內,但其目前還達不到這樣的效果,而相關科研人員亦在努力解決這項問題。總而言之,當前5G能夠實現的數據速度提升僅為兩倍,距離理論還有很大差距。
思科公司將以下發展里程碑列在了2020年之前,包括人均設備持有量將達到1.5臺,包括M2M模塊在內的移動聯網設備量將接近120億臺。移動網絡連接速度將由2016年的平均6.8 Mbps提升至2021年的20.4 Mbps。根據我們的了解,這些判斷還是相當靠譜的。
機器到機器(簡稱M2M)連接將在2020年占整體移動連接中的29%(33億總量),遠高于2016年的5%(7.8億總量)。現在的問題是,物聯網實例的普及度其實遠不如預期,就目前來看到2020年實現250億到500億聯網量的說法不太現實。
思科公司表示,到2021年4G技術將支撐58%的總體移動連接量——高于2016年的26%,并將貢獻全部移動數據流量中的79%。這一條同樣靠譜,可以作為參考。
思科公司認為到2021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將達到每月49 EB(折合每年587 EB),其中直播視頻流量在2016年到2021年期間將增長8.7倍。根據我們的理解,實時視頻往往是由個人到個人進行傳輸,這一點與觀看實況轉播不同——實際上,就連超級碗比賽的觀看量都出現了下滑。另外,思科認為到2021年移動視頻將在全部移動流量中占據78%比例。
思科方面預計虛擬現實頭戴設備的數量將由目前的1800萬臺增長至2021年的1億臺——增長率高達四倍。我們對這一結論非常關注。目前的虛擬現實頭戴設備在室內使用很容易導致用戶受傷,用戶也無法戴著它走上街頭,另外它還會切斷人們的正常社交活動——其目前只能算是一種嘗鮮性風潮,還沒有證據表明其會擴大到更為廣泛的市場規模。
我們認為其使用體驗必須得到全面提升,而且相關設備的外形也必須進行調整(相信事實必將如此)。
思科公司認為虛擬現實流量將由目前的每月13.3 PB增長至2021年的每月140 PB。這一預測基本合理,不過我們不太確定屆時是否真的會有如此可觀的頭戴設備普及率。
下面來到我們更為了解的領域,思科方面表示移動數據增量將較為有限,僅將由目前的60%提升至2021年的63%。
很明顯,單純是屏幕分辨率的提升以及更為密集的視頻饋送就將顯著提升移動數據總量——除非運營商為用戶提供的流量包僅夠其每月觀看3到4小時視頻內容。
思科公司同時指出,公共Wi-Fi熱點(包括家庭熱點)將由2016年的9400萬個增長至2021年的5.416億個,而來自移動設備與純Wi-Fi設備的流量總和將在2020年占據全部IP流量的近一半(49%),高于2015年的42%。我們對于這一數字表示認同——Wi-Fi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