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通信圈,最火的關鍵詞就數“Polar Code”了。雖然95%以上的吃瓜群眾都未必明白這個詞的含義,但大伙兒抱著“不明覺厲”的態度,為國有自主知識產權加油,為未來的5G標準中能有中國人的一席之地而喝彩。
“華為碾壓高通,拿下5G時代!”“5G標準中國定”等媒體標題被恣意轉發,刷爆朋友圈,吃瓜群眾看得心潮澎湃,他們琢磨著:誰讓你收了我們國產手機廠商那么多專利費,接下來的5G時代咱不遭這個罪了!
雖然華為官方回應,“標準并不是我們牽頭,也遠遠沒有到主導這一步。”上述媒體之詞太過浮夸,容易給中國企業樹敵,而且異常艱難的5G標準談判還在繼續,如此“捧殺”,恐對后續談判造成不良影響。
哦!原來這里還有這么多門道,理解華為和Polar Code勝利的正確姿勢到底是怎樣的呢?
首先,我們來傻瓜式地理解一下Polar Code碼。假設一個通信場景,在一個嘈雜的飯店里,你想招呼服務員點菜,你通常只有兩個途徑:提高嗓門(信噪比)或是反復招呼(冗余信號)。華為主導的Polar Code碼就是要在這樣一個復雜的環境下實現信息傳遞的最優化,例如當數百個用戶同時將自己的通信和上網需求發給基站時,基站就可以遵循Polar Code碼的規則為所有信息分配信道。所以,Polar Code碼贏得的僅是“5G eMBB場景在短碼上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并不是編碼方式。從這個角度講,華為要撼動高通等的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次,說說拿下這個“控制信道編碼方案”有多么不容易。3G、4G或5G標準的競爭,關乎全球通信話語權,除了企業之間的競爭,更是大國博弈的產物。據全程參加過此次標準討論的專家透露,整個過程只能用“慘烈”來形容,各方通信專家各執一詞,論證各自的優點,幾乎每次爭議都會討論到凌晨一兩點才罷休。擺在華為陣營面前的對手是由愛立信、諾基亞、高通、英特爾、LG等組隊的“超級天團”,力推LDPC編碼方式,其間難度可想而知。對于歐美豪強們來說,他們仍心心念念想保住一直以來蜂窩通信的老大地位,而路徑只有一個:搶占5G核心技術和標準。
而且,在此次華為階段性收獲戰果之前,在更早召開的里斯本會議上,對方已經快刀斬亂麻,拿下了“長碼方案”,華為、中國移動、聯發科、中興陣營以微弱的兩票劣勢惜敗。隨后,在此十分不利的局面下,會議轉戰美國賭城里諾,Polar Code團隊帶領50多個公司再次發力,最終于當地時間11月17日凌晨0點45分,雙方陣營各退一步,分別拿下了數據和控制信令領域。
“利益博弈的過程中,永遠不可能出現一邊倒,最終只能是互相平衡。”一位參會專家精辟地道出了5G標準的演繹規律。
問題來了,費了那么大勁,我們到底獲得了一場怎樣的勝利?
此前,我國也曾擁有過自主知識產權的3G時代的TDS-CDMA和4G時代的TD-LTE,但這兩個標準基本只在國內應用,難以全球化推廣。但這次的信道編碼不同,這是未來全球通信產業可能統一使用的普遍技術,也就是說,Polar很可能將成為5G時代一個所有廠商繞不過去的專利技術。
過去二十年間,中國通信企業擁有了強大無比的設備制造和商用能力,在標準上的更大話語權意味著中國通信企業將擁有更明顯的產業鏈先發優勢。數據顯示,2017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之中的5G研發項目,總數達到了24個之多,在5G領域,中國企業顯然希望擁有更多主導權。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現在極化碼已經被業界認可,但依然還沒有正式被寫到5G標準中,因為現在壓根就還沒有5G標準!根據5G標準進程,2017年3月之前,國際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3GPP對于5G標準的制定尚處于研究項目階段,具體實施時間表需要到明年3月后才開始商議。
當下,誰也說不清未來確切的5G標準將是怎樣一個樣子。對于華為、中興們來說,等待他們的還有漫長的博弈過程。這次在5G標準方案之爭中取得突破性的勝利,只是一次關鍵性戰役的勝利。
5G時代,全球通信產業格局將面臨一次大洗牌,目前高通等主導的LDPC陣營和華為主導的Polar Code陣營只能說是勢均力敵。即便華為得到了Polar Code信令控制標準,但LDPC陣營仍為其添加了不少的附加使用條件,所以這對華為來說遠不是一個十分滿意的結果。
不過,這尚是一個遠未完結的嬗變,5G標準的最終大決戰尚未打響。屆時,吃瓜群眾們,可別忘了一起來為國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