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出現在媒體上的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在近日現身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并強調“中國13億人每個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就是偉大祖國”。
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企業,華為現已成為全球ICT基礎設施的領頭羊,并在終端和企業市場表現驚艷。2015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3950億人民幣(按2015年12月31日匯率折算約合608億美元),同比增長37%;凈利潤369億人民幣(57億美元),同比增長33%。
在新聞聯播中,任正非表示,“一個人一輩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經很不簡單”,不搞金融、不炒房地產的華為能夠以實業發展至今天地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一條路走到底的堅持,28年來“對準一個城墻口持續沖鋒”。而其在研發創新上的大手筆投入同樣令人印象深刻,華為2015年的研發投入達596億元人民幣(92億美元),占比銷售收入15.1%;過去十年,累計投入超過2400億元人民幣(370億美元)。
盡管目前華在研發上有如此高的投入,任正非卻顯得非常謙虛。他表示,華為現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數學,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學的創新層面,還沒有真正進入基礎理論研究。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經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他強調,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產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積累,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而現在的華為正在行業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于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華為跟著人跑的“機會主義”高速度會逐步慢下來,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已經到來。
以下是第一財經記者對任正非代表華為匯報發言信息的整理:
華為也迷茫
任正非表示,從科技的角度來看,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演變成一個智能社會,其深度和廣度我們還想象不到。越是前途不確定,越需要創造,這也給了千百萬家企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提到,在大機會時代,一定要有戰略耐性。華為有八萬多研發人員,每年研發經費中,約有20%-30%用于研究和創新,70%用于產品開發。很早以前華為就將銷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發經費。未來幾年,每年的研發經費會逐步提升到100到200億美元。
而對于目前的研發實力,即便有如此高的投入,任正非顯得非常謙虛。他表示,華為現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數學,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學的創新層面,還沒有真正進入基礎理論研究。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經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他強調,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產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積累,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
加大對不確定性研究的投入
華為正在行業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于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華為跟著人跑的“機會主義”高速度會逐步慢下來,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已經到來。
任正非說,雞蛋從外向內打破是煎蛋,從里面打破飛出來的是孔雀。現在的時代,科技進步太快,不確定越來越多,華為也會沉浸在產品開發的確定性工作中,加大對不確定性研究的投入。所以華為目前不是以內生為主,外引也在也更強。這使華為胸有成竹的在2020年銷售收入超過1500億美元。
在今年4月華為的財報發布會上,華為副董事長兼輪值CEO郭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前沿研發領域,華為要強化對不確定性的投入,允許犯錯,尋求突破。而對于確定性的生產活動,要事先做好規劃,講求效率,杜絕管理松散和管理無序,不允許犯低級錯誤。
教育要瞄準未來以防空心化
在用人方面,任正非也分享了華為的用人之道。他表示,我們處在互聯網時代,青年的思想比較開放活躍和自由,所以華為要允許一部分人快樂地度過平凡的一生,但也要培養奮斗在一線的骨干。目前華為在美國招聘的優秀中國留學生,全部都要求去非洲,去艱苦地區,華為的口號是先學會管理世界,再學會管理公司。
另外,他表示,教育要瞄準未來,未來社會是一個智能社會,不是以一般勞動力為中心的社會。如果這個時期同時發生資本大規模雇傭智能機器人,兩極分化會更加嚴重,這是,有可能西方制造業重回低成本,產業將轉移回西方,我們將空心化。
“即使我們事先生產,服務過程智能化,需要的也只是高級技師、專家、現代農民,因此我們要爭奪這個機會,就是要大規模的培養人。”任正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