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曾經講過"少談些主義,多提些問題"。在華為心目中,每個渠道都是一個胡適,為什么這么講?因為華為在同渠道溝通、合作過程中,一直在認真地傾聽渠道提的問題。不僅如此,華為每年還花重金聘請第三方公司,通過"第三只眼"調查渠道同華為合作中的問題。本質上華為應該感謝渠道,因為華為在企業業務領域內一直把渠道當做自己的老師,正是華為在不斷聽取老師提出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優化改進,才吸引越來越多的渠道加入了華為的合作陣營,華為的合作伙伴大會才會從2011年的500人發展到2015年的12000人,事實已經證明:華為一直在持續改進!
短短4年,500人到12000人,20幾倍的量級,這個數量級變化的背后,除了老師教得好,還得學生自身的底子硬。這個底子,實際上就是華為公司的核心文化"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持續堅持艱苦奮斗"。
品牌
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華為這塊鐵夠好,產品解決方案夠有競爭力,在客戶側品牌夠認可,才能讓渠道更放心更大膽去推廣華為。在運營商市場,通過銷售額,華為已經證明了這個品牌。在政企市場呢?華為入行較晚,在客戶側、渠道側,品牌認知需要持續加強。為此,前兩年華為通過聚焦NA戰略,在客戶側基本已經實現這一目標。在渠道側,華為每年全國范圍舉辦的"服務、商業分銷、渠道、客戶滿意度"四個大會,合作伙伴大會的規模從2011年500人到2015年的12000人,也在證明這一品牌目標的實現。
做好了品牌,是否就高枕無憂?通信歷史規律已經告訴華為,哪個老大不是巔峰之后翻幾個跟頭下山?朗訊、阿爾卡特、西門子、諾基亞、AT&T、摩托羅拉......,不與時俱進,不變革,只會更早重演這一歷史規律。
變革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14年正式提出,政企市場要回歸業務本質,重心從聚焦NA戰略,轉移到渠道戰略--"大力發展渠道,撬動千軍萬馬面向企業客戶"。本質上的理解很簡單,華為在運營商市場的成功就是持續提升"客戶滿意度"。那么在行業市場除了要關注"客戶滿意度",也要關注"渠道滿意度"。
既然戰略的核心也是要提升"渠道滿意度",那么相應的動作,政策就是要讓合作伙伴有信心跟著華為。"堅持'被集成',重視合作伙伴的生態建設"、 "公平、公正、陽光、透明的渠道合作"、"為合作伙伴讓利,支撐伙伴的服務意識"這些都是華為渠道政策理念的根基。
文化
羅馬非一日建成,羅馬大教堂還建了幾百年。如果說歷史最悠久的企業是寺廟,是因為宗教文化深入人心。如果說華為20多年取得的成就,是因為"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的核心文化。那么在行業市場,希望華為能夠像羅馬大教堂,像寺廟一樣,不斷修繕自身,不斷傾聽渠道的問題,并解決它,持續地提升渠道滿意度,就一定能夠與渠道一起"跨越夢想,共鑄輝煌"。
華為合作伙伴大會,從2011年的500人到2015年的12000人,華為正走在成為政企行業ICT領域的領導者和首選合作伙伴的成功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