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業務是華為B2B的未來。”華為輪值首席執行官徐直軍在華為年度分析師大會上如是說。
伴隨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日益重合,ICT創新技術正進入并改變企業生產系統,成為其轉型升級的引擎,IT系統也由支撐系統變為業務的一部分。無論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亦或是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美國先進國家制造戰略,都賦予了ICT在企業市場上近乎無限的想象空間。
華為企業BG Marketing與解決方案總裁何達炳告訴C114,面對風起云涌的產業變革,華為企業BG的目標是作為創新的“一站式ICT基礎架構提供商”,攜手合作伙伴助力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企業業務可參與的市場空間到2018年將達到1500億美元,我們擁有強勁的競爭力和龐大潛力,企業網將呈現非常棒的成績單。”華為財務管理部副總裁陳繁昌表示。而按華為中期規劃,到2019年,企業業務將實現100億美元的年銷售收入。
增勢強勁:2014年同比增長27.3%
“我們正走在成功的路上。”何達炳介紹說,2014年,華為企業BG聚焦政府、交通、能源和金融等行業客戶,大力拓展全球市場,銷售收入達194億元人民幣(31.4億美元),同比增長27.3%,較BG成立的2011年更是接近翻番,并已服務超過100家世界500強企業。
與此同時,華為在企業網絡、數據中心、協作辦公、云計算、高端存儲等領域均取得了長足發展。華為發布的敏捷分支和敏捷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完善了敏捷網絡解決方案,讓網絡更敏捷地為業務服務,獲得全球近500家企業客戶選用。數據中心網絡、有線無線一體化敏捷園區方案、企業網絡安全產品在Gartner魔力四象限等多份報告中獲得正向評價。在全球范圍,已為客戶建設了480多個數據中心,包括160多個云數據中心。
根據IDC的統計,2014年第二季度,華為以太網交換機份額全球第三;數據中心交換機、低端接入和路由器份額均為全球第二。其敏捷交換機S12700還榮獲2014東京Interop展“企業網絡特別大獎”、美國《網絡世界》“軟件定義網絡解決方案大獎”。
華為統一通信與協作、視頻會議、聯絡中心等已在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規模商用,并進入歐洲、北美等發達國家市場。
華為IT產品市場競爭力亦持續提升。截至2014年底,全球超過70萬個虛擬機運行在華為虛擬化產品上。其存儲產品收入增長率連續五個季度全球第一,躍升至Gartner挑戰者象限,高端存儲被Gartner報告納入主流玩家;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統進入Gartner虛擬化四象限,FusionCube云平臺進入Gartner一體機魔力四象限;服務器全球出貨量連續六個季度全球第四;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獲得Gartner“Positive”評價。
打開局面:成為全球行業標桿首選
堅持“聚焦”與“被集成”戰略,主打“業務驅動的ICT基礎設施(Business-Driven ICT Infrastructure)”,憑借卓越的創新能力和寬廣的產品線,在企業ICT市場作為新進入者的華為不僅增速驚人,更成功打開了局面。
在政府、交通、能源、金融、互聯網、媒資等領域,全球行業標桿紛紛選擇華為作為最佳創新合作伙伴,它在企業業務舞臺上的市場影響力正不斷加強。
截至2014年底,在智慧城市領域,華為攜手合作伙伴,采用新一代eLTE移動寬帶集群系統和可視化指揮平臺,構建平安城市解決方案,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全球100多個城市。在交通領域,其數字鐵路解決方案服務里程累計達8.7萬公里,可繞地球兩圈。在能源領域,華為已服務于全球20大能源公司中的14家,覆蓋超過10萬個變電站、3.8萬公里油氣管道。
在金融領域,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全球300多家金融機構商用,其中包括排名前十的銀行中的6家。在互聯網領域,被90多家互聯網以及數據中心云服務商選中,包括為法國第一搜索引擎Qwant構建高效安全的云平臺。在媒資領域,其全媒體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中國、法國、意大利等15個國家的近200家影視傳媒機構。
何達炳舉例稱,華為為招商銀行部署大數據平臺,使得信用卡征信時間從15天降至10分鐘,小微貸獲客預測轉化率提升40倍,69%客戶通過大數據平臺獲取;與新加坡地鐵(SMRT)聯合創新,應用Hybrid MSTP方案,一網實現多業務統一承載,建維成本降低40%,單纖40G的高容量城軌通信能支持未來15年提速需求;為沙特阿美智慧能源建設了覆蓋149個分支13萬員工的統一通信系統,減少通信及差旅成本40%。
戰略定位:一站式ICT基礎架構提供商
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將深刻改變企業的生產系統,從而驅動企業的ICT基礎設施轉型;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美國先進國家制造戰略等等都是從宏觀層面在積極面對,希望引領產業未來。
何達炳指出,數字產業革命的基礎是構建一個全聯接的世界,華為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有超過1000億的聯接,其中90%為行業聯接。因此未來企業ICT平臺的核心應該是實時業務平臺和大數據分析平臺的融合,ICT架構需要具備云計算、大數據、移動化、社交化、IOT等融合ICT能力。
企業ICT轉型對設備供應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具備基于客戶應用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端到端“一站式”的產品提供能力。招商銀行流程與IT部門總經理(相當于CTO&CIO)華敏就指出,圍繞客戶核心需求,能做到綱舉目張,聚合所有的外圍,必須沿著這條主線持續地創新。而騰訊采購總監吳沁楠亦表示,對進短名單的IT硬件供應商越來越要求全系列產品的供應能力,最好能同時提供服務器、交換機、傳輸產品。
另一方面,渠道也將發生轉變——單純賣盒子、賣設備,僅滿足辦公系統需求的傳統通路型渠道伙伴,將轉變為集成、運維、服務能力,提供解決方案,延伸到客戶生產系統的增值能力型渠道伙伴,這意味著生態圈面臨重新洗牌,無法跟上時代步伐的渠道將被淘汰。
華為企業BG的戰略定位是成為創新的“一站式ICT基礎架構提供商”,以客戶業務為驅動,聯手伙伴,提供橫貫云、管、端,融合創新的ICT基礎架構,建設開放合作的產業生態圈,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何達炳表示。
華為的創新基因為之提供了貼近客戶的ICT創新能力,這家公司每年都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到研發,涉及應用、產品,以及數學、材料、芯片、能源等最深層的基礎技術,并擁有超過1.2萬名專門面向企業市場的研發人員。
如今的華為還積極與合作伙伴、與客戶聯合創新,比如與SAP、埃森哲等戰略合作伙伴聯手,在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開拓創新,幫助企業客戶更好達成商業目標;與沃達豐全球企業部、德國電信、英國電信全球業務部等20多家全球領先運營商合作,共同向企業客戶提供ICT服務。
使能伙伴:共建開放合作產業生態圈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新的起點,ICT產業對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重構。無論對于哪個行業,這場革命的核心都是智能化,包括全聯接、智能設備和基于大數據的智能應用等,需要很多創新者一起完成。華為愿與合作伙伴和客戶一起迎接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大時代到來,攜手打造共贏的產業鏈和生態鏈,通過創新ICT幫助客戶改變生產模式和商業模式,在新一輪產業革命浪潮中贏得先機。”何達炳說。
華為持續保持對產業鏈合作伙伴的投入和聯合營銷。截至2014年底,在全球的渠道伙伴數量超過6300家,解決方案伙伴超過300家,服務合作伙伴超過1200家,渠道收入占比越來越高,已經達到了74%。
而在何達炳看來,最值得關注的是已經有超過2.6萬名客戶員工參加過華為產品培訓,超過9400名合作伙伴員工拿到華為的認證證書(HCIE)。
華為企業業務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同樣來源于“與合作伙伴及客戶聯合創新,共建開放合作的產業生態圈”。他表示,例如華為如與SAP合作,向中石化提供基于FusionCube的SAP HANA一體機解決方案,數據上載時間由4小時縮短到30分鐘,處理速度提升4到6倍,大幅提升了中石化在銷售報告、財務分析報表、企業運營決策等業務領域的效率;攜手索貝公司率先服務于深圳廣電融合新聞中心,提供業界首個由業務定義的全媒體云方案。
同時,華為圍繞核心產品與解決方案構建生態系統,已與近60家合作伙伴建立了eLTE產業聯盟;成立Fusionsphere用戶聯盟,聚集了首批十多家合作伙伴;與金蝶、金山、宇信易誠等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造BYOD共贏生態圈,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與SAP、西門子、中國智能交通系統、中軟國際、霍尼韋爾等結成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在德國CeBIT2015期間,華為與SAP、Fraunhofer簽署協議,在工業4.0領域展開合作。
在分析師大會期間,華為首次公開了服務產業戰略,其中企業服務的定位就是“使能合作伙伴”。圍繞這一定位,華為將通過開放合作,構建良性服務生態系統;持續投資和開放工具,建設開放實驗室,幫助合作伙伴提升服務能力;建設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促進IP、IT以及ICT融合人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