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策略,只是華為步入手機行業的敲門磚。一旦進入了,華為就要大膽地進行策略調整,向中高端市場進軍了。退出低端市場,也正是華為走中高端之路的標志。
據報道,華為將退出低端手機市場,走中高端之路,避免與小米等發生惡性競爭,而是把目標對準蘋果和三星等國際知名品牌。
這才是真正的華為,真正的華為是不可能與小米等在低端市場展開血拼的,也不可能把目光緊緊盯住缺乏科技含量和品牌成長能力的低端市場的。否則,華為就不可能成為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IT企業,也不可能在進軍歐美市場時受到強大的阻力,特別是來自歐美國家政府的強力阻止。
事實也是如此,一個實體企業,每年的專利超過了清華、北大等國際知名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本身就是走技術和品牌之路的典范,就意味著不可能在低端市場與別的企業拼得你死我活。不然,花那么大的代價研究技術、創立品牌干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手機低端市場,華為的競爭力并不弱于小米等手機生產廠家。按照相關機構提供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華為的總出貨量為 5100萬部,而小米的總出貨量則為4500萬部。在前三季度中,小米只在第三季度出貨量超過了華為。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因為華為實施精品戰略,把不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拿掉后的短期調整。從長遠來看,只要華為不進行策略調整,小米等手機生產企業要想挪動華為的霸主地位,還是比較難的。
也正因為如此,華為作出放棄低端市場的決策,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畢竟,低端市場對整個市場份額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放棄低端市場,就等于放棄了企業在手機市場的份額之爭,放棄了所謂的市場地位。
也許,這樣的戰略調整,只有華為敢做,只有華為具有這樣的魄力和膽略。因為,如果沒有足夠的肚量和膽略、長遠的眼光和雄心,是不可能在市場正處于巔峰的時候,退出銷售規模最大的市場,放棄低端市場龍頭老大地位的。
但是,反過來想,如果華為一直在低端市場與小米等拼得頭破血流、遍體鱗傷,最終的結果又是什么呢?到時候,即便轉型,又能轉到哪里去呢?在中國,因為過度滿足于低端市場的血拼而陷入困境的企業并不少見,最終被迫破產的也是不計其數。如果華為執意在手機低端市場與小米等血拼下去,最終勝利的可能會是華為。但是,華為要想與蘋果、三星等國際知名品牌競爭,難度也就會越來越大了,甚至可以說將不具備競爭力。
也許有人會說,蘋果、三星等也都在手機的低端市場占有一定份額,華為也可以實施高、中、低端全方位戰略。問題是,由于小米等從起步開始走的就是中低端之路,是靠中低端產品立家的。因此,在中低端市場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且在研發等方面,也比華為要少得多。如果華為用高端技術研發出來的產品,打低端市場,即便能打贏,也賺不到便宜。反之,會傷害了自身的品牌地位。
我們說,華為所以被歐美國家企業看作眼中釘、肉中刺,就是因為華為在技術方面有著一般企業所不具有的能力,有著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華為能夠適當放棄一下低端市場,把目標轉向中高端市場,與蘋果、三星等國際知名品牌展開競爭,對更好地樹立華為品牌,會有更大的好處。
所以,華為選擇退出手機低端市場的決策,是英明的,也是符合華為自身的特點的。短期內,可能會對華為的市場份額、銷售量,甚至利潤等有一定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對把華為做大、做強、做優、做長,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別看小米等眼下的市場行情很好,但如果一直滿足于低端市場打拼,最終的結果也是不會太好的。
聯想到日前格力集團董明珠對小米與美的合作的一番言論,也從一個側面反襯出華為在這個領域的高大上,在這個領域無人能夠替代的地位。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一定的胸襟,一定的長遠目光,要想把企業做好、做成百年品牌,是不容易的。顯然,華為是有這樣的胸襟和眼光的。
需要提醒華為的是,退出低端市場,不等于要放棄低端市場。在低端市場,信任華為產品的消費者還是很多的,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華為也只能逐步退出低端市場,而不要徹底放棄低端市場,從而讓消費者有一個接受過程。而一旦華為在中高端開發出更高水平的手機,消費者也可以自然過度到中高端市場。
走中高端之路,是華為必須追求的目標。低端策略,只是華為步入手機行業的敲門磚。一旦進入了,華為就要大膽地進行策略調整,向中高端市場進軍了。退出低端市場,也正是華為走中高端之路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