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發表觀點性文章,品評中國近年來互聯網發展的成果,外媒也感嘆中國互聯網發展成果讓人驚嘆。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估計,截至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這比同期歐洲總人口多出了900萬,也是2016年底美國3.23億人口數量的兩倍多。
這7.51億人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單一互聯網市場。每天,幾乎所有人都會打開微信,發送消息,瀏覽朋友圈。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每天都會使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在商店、超市、餐館和酒店購物。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每天都會在電子商務平臺上下單、購物,然后等快遞人員來送貨。每天,他們中的一些人會在各種各樣的消費服務平臺上訂購外賣食品、預訂家政服務或美甲服務。每天,他們中的一小部分人會在網上平臺上預訂一輛汽車用于交通,或者掃描二維碼騎一輛共享的自行車。
中國網民在特殊節日也以自己的方式創造了獨特的“世界紀錄”。例如,在2018年11月11日——中國發明的光棍節——中國互聯網用戶在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上訂購了總價值超過2135億元(307億美元)的商品。2017年中國農歷新年前夕,互聯網用戶將傳統的贈送實體紅包的行為延伸到了虛擬世界:這一天超過140億的微信“紅包”被發送,這個來自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工具也成為了慶祝新年的時尚方式。
截至2017年9月底,微信在中國和海外的活躍用戶合計達9.8億,使微信成為中國最活躍、用戶最多的app。2016年,一個典型的用戶每天通過微信發送74條消息,如果刨除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平均每15分鐘發送一條消息。
一個典型的用戶每天走大約5900步,每個月把580元人民幣(約合84美元)放進28個屬于微信好友的紅包里。
通過2016年的公開數據,我們可以一瞥中國互聯網的一天。
每天,騰訊的“夢想寫手”(Dreamwriter)——一個寫新聞的機器人——都會撰寫并發布2000篇與金融或體育相關的新聞文章。
每天,消費者通過中國最大的兩個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和京東購買129億元(18.5億美元)的商品。
騰訊地圖每天被各種應用程序訪問超過500億次。
滴滴出行每天處理2000多萬次乘車請求,規劃90億條路線。
中國每天有8575萬個快遞包裹送到家門口。
每天,有超過2000萬份熱氣騰騰的食品通過騎著電動摩托車的送貨員送到顧客的餐桌上。
每天,有2.66億筆小額交易是通過掃描一個二維碼進入第三方支付應用程序(如微信支付或支付寶)完成的。
雖然中國現在有大量的網民,但與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比,數字鴻溝仍然存在。中國的互聯網普及率只有57.7%,而發達國家超過80%,G20國家接近70%,這意味著互聯網仍有未來增長和創新的空間。
對于那些尚未接入互聯網的人來說,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基礎設施),以及以此為基礎的移動互聯網服務,無疑是提高生活水平最具成本效益的投資。移動互聯網下的中國社會正在走向普適性包容,是一個大家都期待能夠共享的未來。
隨著中國社會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分界線將變得越來越模糊,最終將消失。沒有純粹的互聯網公司,因為互聯網將覆蓋所有的社會基礎設施;也不會有純粹的傳統產業,因為它們將嫁接到互聯網上。當沒有人再提互聯網的時候,“互聯網+”的目標就實現了。全面一體化是技術進步的真正主題。
當我們回首今天,我們會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這是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回應,對于這個重要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