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們對互聯網須臾不可離開,這反過來也對互聯網企業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一旦出現網絡擁堵、宕機或數據丟失,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因此,對數據跑在云端的互聯網企業來說,采用多云混合的結構,構筑可靠的業務平臺,勢在必行。
在國內互聯網領域,阿里云和騰訊云已經取得了先發優勢。不過,現在局面正被打破,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開始采用多云結構。新浪、美圖、秒拍、小紅書等眾多互聯網公司,都采用多云組合,由過去選擇一家公有云服務商,發展到現在多家云服務商并存。
互聯網企業采用多云模式,在降低風險、滿足業務彈性需要的同時,也增強了議價能力。云管理平臺RightScale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已有高達85%的大中型企業,采用“多云”戰略,選擇單一公有云的企業僅9%。
今天,中國的互聯網市場依然需要新變量,來激發活力,如何能夠更好地滿足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及數據安全需要,提供彈性擴容及多云容災備份方案,并擁有足夠強的技術實力和業務體量,成為互聯網企業上云及業務遷移上云的考量方向。
可怕的小概率
云時代,企業應用和數據丟失是一種災難,盡管大部分云服務廠商能夠提供多重安全保障,云服務器能提供99.9999999%的數據可靠性,而云硬盤可提供三副本儲存策略。看似牢不可摧,卻仍存在潛在風險。
今年8月,一家名叫“前沿數控”的初創企業由于云上數據丟失對騰訊云提出千萬元巨額索賠,該事件讓很多人認識到了云數據安全的重要性。
而事實上,這兩年云服務的宕機事件并不少見,包括AWS、Google、阿里云在內的多家知名云服務商都曾發生過宕機事件。在國內注冊用戶數超過1億的摩拜單車,過去也曾在上下班高峰期時間,多次發生大范圍的宕機事件,導致打開APP閃退,用戶不能解鎖,最長的一次宕機超過6小時。
筆者最近接觸一家小微企業,做的是電商生意,今年花了很大心思打造了一個網站,為自己的商品導流,為此他向某云服務商申請了一臺服務器(前半年免費),將數據放在云上,結果一次病毒讓他的網站崩潰,所有數據丟失,盡管他每個月都備份一次鏡像,依然沒有找回自己的數據。
服務中斷、數據丟失……隨著企業上云進程加速,越來越多類似事件發生。“永不掉線”只是云服務商的愿景和承諾,但真正發生少概率事件,任何解釋都是蒼白的。因此,對企業來說,它們在享受云服務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風險與威脅。于是,一些互聯網企業開始學聰明了,他們不再押寶某家云服務商,而是根據自身需求,制定數據管理策略,確保云上數據安全。
多云混合成趨勢
美國經濟學家詹姆斯·托賓有句名言:“不要把你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無論對企業,還是對個人來說,這句話都是至理經典。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會導致抗風險能力弱,一步走錯,滿盤皆輸。今天,互聯網企業逐漸轉向多云混合模式,就有這樣的考量。
所謂多云,就是指在業務架構內,采用多個云服務商,“將不同的工作負載,分散到不同的環境中。”
多云被認為是云計算的未來,它有幾大好處:可以分散風險,避免單一云廠商引起故障,導致業務中斷;可滿足企業業務彈性的需求;能取長補短,突出優勢。因為,不同的云服務商,都有各自的擅長領域,選擇多云架構,可根據公司業務需要,打造最適合自身的需求組合。
互聯網企業的多云架構,主要有三種形勢:其一是私有云自建數據中心+1家公有云;其二是私有云自建數據中心+2家公有云;其三是業務全部在云上,由2家以上公有云供應商提供服務。新浪就屬于第二類,新浪微博高級產品運維架構師劉然在接收采訪時表示:為適應彈性擴容,新浪采用了混合云模式,目前,既對外和阿里云、華為云等公有云服務開展深度合作,同時在內部離線業務中搭建私有云體系。
另外一個典型的多云場景就是鐵道部的12306網站。一年一度的春運引發大量集中的票務查詢,對12306網站是極大的考驗。如何應對高并發流量?阿里云和天翼云為12306網站的余票查詢系統提供云服務承載,可滿足每秒幾十萬次的并發處理需求,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2017年春運高峰期,天翼云幫12306余票查詢系統降低了70%的成本,緩解了網民查票高峰期的擁堵。
隨著業務拓展,互聯網企業也在根據自身的業務需要,引入更具競爭力的云服務商。它們會將新出現的業務,放在另一家云服務上。韻達快遞就是一個案例,它將快遞單圖像識別、暴力分揀監控等業務,放在華為云上。而這正是華為云EI企業智能技術的優勢所在,韻達選擇華為云,既可降低成本,又能改善管理。
華為云正為物流行業賦能,其文字識別(OCR)服務、人證核身服務、行為檢測服務,有利于挖掘物流行業的商業價值,其為韻達打造了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具有代表意義。具體來說,韻達的快遞包裹傳上流水線,就會自動拍照,然后對運單圖片進行OCR識別,提取地址等信息,實現按目的地自動分揀,優化了流程管理,節省了人力和成本,提升了服務體驗。
當然,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對上云的互聯網企業來說,還有另外一層含義。筆者一位使用過多家云服務的朋友曾經感嘆:雖然一些公有云服務商早期的使用成本很低,甚至是免費,但這些都是套路,隨后的成本會大幅增加。一旦被一家云服務商鎖定,就意味著會失去討價還價的能力,從長遠來看,這對企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互聯網公司也希望通過多云策略,促進公有云企業之間的競爭。
技術與安全
云服務商一般都具有自己的容災備份解決方案,但對互聯網企業來說,押寶同一個云服務商并不是最科學的,最近發生的一系列故障,已證明這一點。因此,云災備方案成為確保企業業務穩定可靠的有效方法之一。
遺憾的是,大多數云服務廠商提供的容災備份解決方案帶有排他性,或者對其他云服務不兼容。今年,華為云發布了多云容災解決方案,涵蓋跨云備份、跨云容災及云上容災三大場景,是國內首個完整的公有云容災備份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支持多云備份,能保證數據可用和業務連續性。
華為有18萬員工,業務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組織架構更復雜,華為自身在容災方面,積累起了豐富的經驗。并且,華為內部的IT災備建設,已進行了17年,期間通過反復演練,無任何數據丟失。華為云容災備份,能提供多云時代從備份到容災的完整解決方案,為有業務上云或業務遷移上云的想法及需求的企業掃除障礙。
目前,國內公用云市場依然有些凌亂,不過,經過大浪淘沙、時間驗證,一些有技術優勢的云服務商,正脫穎而出,贏得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同。華為云構建起全棧的技術能力,能引領客戶進行業務創新。通常,互聯網產品強調承載力和伸縮性,華為云除了穩定性和可靠性外,在可擴展性方面也具有較大優勢,可滿足互聯網企業的彈性需求。
對互聯網企業來說,如何選擇多云合作伙伴,十分重要。首先,要考慮云服務商的能力,即能否滿足企業業務的需求,技術架構上是否與業務兼容,能否實現多云的互聯互通;其次,云服務商是否愿意進行長期合作,保證產品穩定性和服務及時性;再次,云服務商是否尊重企業的數據主權?
事實上,今天客戶在選擇云伙伴時,除了技術因素,也有安全的考量。隨著云化進程加速,不少企業擔心自己的數據安全。畢竟,互聯網公司通過數據來變現,并不是什么秘密,這讓選擇它們服務的企業,感到惴惴不安。而在過去,也不時有初創企業透露,自己好不容易的創新,被“出賣”了。還有,一些云服務商有大量的投資,甚至是到處撒網,如何保證公平性,也是一個問題。
相對來說,華為云恪守邊界,堅持“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并重申“不做股權投資”,這“三不”策略,給企業吃下了定心丸。因此,今年華為云喊出:“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