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毫無疑問,信息通信技術(ICT)將助力未來數十年全球經濟發展。但是,ICT在協助聯合國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方面將扮演何種角色?要知道,到2030年這一可持續發展目標已在千年發展目標(MDG)基礎上擴展為消除貧困、向不平等和不公正宣戰以及應對氣候變化。
作為聯合國主管ICT事務的專門機構,國際電聯(ITU)一直以來致力于解決這一關鍵問題。2015年在日本廣島舉行的世界電信/ICT指標研討會(WTIS-15)上,各國主管部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ICT重要性受公認
“SDG是問題導向的。信息通信技術與解決方案相關。沒有ICT,任何一項SDG均無法實現。”國際電聯電信發展局局長布哈伊馬·薩努指出。
在WTIS-15第一天的部長級圓桌討論中,來自各國的部長和副部長們分享了他們所在國面臨的ICT挑戰以及在ICT方面取得的成績。他們中的很多人認為ICT服務成本也許是連通各自國家更大部分人口的最關鍵限制因素。
“為使ICT在實現SDG過程中發揮特別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想辦法降低成本。”幾內亞比紹交通和通信部部長Joao Bernardo Vieira說。他補充說,SDG的第一個目標,即消除貧困大可提前實現,只要基礎的、數字金融服務能夠為極端貧困人口所享受,而SDG的第三個目標,即健康幸福,可通過移動數據應用而得以增進。Vieira也強調政府在鼓勵ICT創新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他說,政府部門應建立激勵機制,協助調動資本,并放松對ICT創新行為體的監管。
湯加副首相道出了作為一個太平洋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一些挑戰——“提供核心服務并不容易。哪一項服務最重要?道路、醫療還是ICT?”Sovaleni問道,“ICT發展需求要與其他更基礎和迫切的發展需求一較短長。”對于出席這次峰會的許多國家而言,這都是一項普遍要面對的挑戰。但Sovaleni提出了一些建議:“極重要的是將ICT指標與其他發展目標相連接。”他說,“實現了與SDG的聯系將有助于我們(政府官員)利用這些發展資源。”
津巴布韋交通與通信部副部長James Kapyanga指出,該國政府不得不在總統辦公室設置一個專門處理ICT事務的職位以確保ICT在與其他急迫發展需求競爭資金分配過程中不落下風。“如果你不設這么個位置,ICT只能淪為表面文章。”他說道。
共享成功與失敗
菲律賓科學技術部秘書Mario G. Montejo說,菲律賓人成功地使ICT成為實現更寬泛的發展而付出努力的關鍵組成部分。“在我們所有的舉措中,ICT直接或間接嵌入其中。”他舉了兩個有用的例子。一個是“智能農業”項目,該項目基于特定地塊天氣數據指導農民何時耕種、施肥和收獲。成果是,需要更少的水和肥料而且農民可降低其成本,提高生產率。另外一個例子是自2013年臺風后開始實施防災備災工作。使用數百個數據中心收集和分析數據。“由于早期預警得到改善,盡管最近發生了許多災難,但我們的損失為零。”Montejo說。
Sovaleni則強調了各國分享最佳做法的價值,他說,湯加學習借鑒日本災害管理經驗,并實施預警警報,這已經挽救了易受災地區的無數生命。
但是僅分享成功并不夠。“重要的是分享最佳做法,但失敗方面的信息同樣寶貴,借此我們都能取得進步。”亞太電信聯盟秘書長Areewan Haorangsi說。與會代表紛紛表示贊同。
AggarosICT咨詢公司CEO Jaume Salvat Font指出,政府需要更多地聚焦終端用戶服務和企業需求,從而制定更多的成功政策。“如果我們想要得到滿意的結果,我們必須做些不同的事情。用戶的體驗是最重要的事。政策和規則要跟上技術的變革。這是為何許多國家政策失敗的原因。”他繼續說,“如果某個運營商有意投資農村地區,它們應當在人口稠密地區取得優勢,以彌補增加的商業風險。”
馬來西亞通信和多媒體部秘書長Sharifah ZarahSyed Ahmad強調了在設計ICT政策時將終端用戶置于首位的需要。這就是為何馬來西亞已經引入了“以公民為本”的數據收集業務,旨在與現場的人共同創造與合作生產數據。Syed以馬來西亞的“連通未連通區域”項目為例,該項目征集在業務投放市場之前來自農村地區用戶的早期反饋。她說,他們總是問:“我們在多大程度上接觸那些ICT用戶?”馬來西亞基于需求推動的ICT發展方式還包括培育ICT企業家精神,這正是許多國家正在努力做的事情。
如何培育ICT創新
WTIS廣泛討論了促進發展目標得以實現的本土ICT創新需求。
在有關該話題的一次專題討論中,韓國ICT促進協會高級研究員Sarah Sung Ju Eo介紹了韓國推動創新的方式,比如該國在ICT創業咨詢公司和17個“創造性經濟和創新中心”投資超過2000萬美元。她分享了一個“智能農場”的例子,這一創意能夠顯著降低管理時間和成本,這得益于韓國電信公司提供的服務,如農民能夠用智能手機遠程控制溫室中的溫度和濕度并灌溉莊稼。
谷歌公司的亞太、中東和非洲公共政策經理Andrew Ure從不同的角度指出,今天的創新是“已支付的、分解的、連接的和成規模的”,而且關鍵是通過能夠與之實現最佳契合的可擴展平臺實現以人為中心的創新。至于創新的“絆腳石”,Ure和其他與會者認為是具體的監管和稅收政策,但他們也強調有必要營造一種利于創新和創業精神生長的文化氛圍。營造這種文化所必需的“第一位就是對失敗的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