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概念最早由Salesforce在2003年提出,并且推出了按需CRM解決方案。SaaS概念的提出有著其創新的意義,但是軟件領域并不存在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我們應該在SaaS價值觀的引導下,尋找到正確的方法論,而不是一味的夸大其價值,濫用其概念。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概念最早由Salesforce在2003年提出,并且推出了按需CRM解決方案。隨后,眾多廠商紛紛涉足SaaS領域,IBM公司與雷曼兄弟注資金蝶,其中一個重要的戰略就是共同進入中國的SaaS市場;神州數碼與日本Softbank BB株式會社成立合資公司,期望成為中國SaaS平臺第一;微軟與阿里巴巴宣布戰略合作,“開創性地在全球首次采取按需付費”的形式;甲骨文也推出了托管型的CRM系統,以每月每人次進行付費。
由于眾多IT廠商的參與,關于SaaS的討論鋪天蓋地的襲來,“SaaS能節約IT成本,節約軟硬件開支”,“SaaS能幫助企業快速實現信息化”,“SaaS將打破傳統的軟件套裝銷售模式,甚至打破軟件壟斷”等議論不絕于耳,更有人認為SaaS將是萬能的,SaaS將主導未來軟件業的發展,諸如這些議論將SaaS概念一步步推向了軟件的神壇,并有一統天下之意。
然而,SaaS真的如此神奇嗎?真的就是軟件領域的靈丹妙藥,能夠點石成金嗎?應該打個問號。
眾所周知,選擇SaaS能使部署非常快捷,節約了許可證費用和搭建基礎環節的費用,并且能夠處理好一般的業務流程,這樣企業就可以專注于自身領域,從而創造真正的差異優勢,同時SaaS能促使企業使用標準化的業務流程。這些都是SaaS顯而易見的優勢,也正是這些優勢,決定了SaaS更多的將面向中小企業,為原本沒實力開展信息化的企業實現信息化,這個目標群體就說明了SaaS絕不是萬能的。
同時,企業關鍵業務的選擇上也并不會傾向于SaaS,任何企業的關鍵業務、關鍵數據都希望能夠完全掌控,租用的模式應用于企業的核心業務,這樣的風險是沒人愿意承擔的,就如同我們中國人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接受租房安身養老的事實。
現在的IT環境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環境,操作系統、平臺、中間件、數據庫、Web Server等都需要良好的集成在一起,而集成可能更多的需要定制化的開發,這顯然SaaS又有點不合適宜了。SaaS講究的是快速實施,標準化的實施,也許SaaS的多用戶性使得提供商更加關注與其他應用相連的數據交換和應用編程接口,以保證大部分用戶都能使用SaaS,但是并不是任何企業的IT環境都是一成不變的,怎么應對不同IT異構環境的不同需求也是SaaS將面臨的挑戰之一。
甲骨文推出的托管型的CRM系統,每人每月收費80美元,這個收費標準也讓筆者產生了困惑。很多中小企業,他們不具備實施信息化的能力,他們按照傳統的流程進行著運作,雖然沒有體會到信息化帶來的好處,但也能正常的運作,并積極的為實現信息化努力。現在托管型、租用型CRM來了,并且是如此的價格低廉,這讓眾多的中小企業看到了實施信息化的希望,他們迫不及待的購買了這樣的SaaS軟件,并且很好的應用到生產過程中。有一天,SaaS軟件的提供商看到產品賣的很好,市場很大,要抬價了。這時問題就來了,一方面,中小企業無法支付高昂租用價格,而停止使用該軟件,另一方面,之前使用該軟件存放的數據無法導出、或者無法移植到其他的平臺,這就造成了兩難的境地,最終還是得放棄信息化的夢想,并自行承擔這一變故帶來的損失,最終落了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所以,SaaS軟件的價格標準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這得由市場來決定,并不能簡單的由SaaS軟件提供商任意的定價。只有這樣,SaaS軟件才能讓用戶使用起來安心、放心,畢竟買斷意味著所有權,租用終究只是使用權。
任何概念的提出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生命力,同時任何概念也終究會落地,就如同上半年大紅大紫的概念股,在經歷5.30大跌后,被人們等同于垃圾股一樣。SaaS概念的提出有著其創新的意義,但是軟件領域并不存在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我們應該在SaaS價值觀的引導下,尋找到正確的方法論,而不是一味的夸大其價值,濫用其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