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5日,云計算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盛會——第七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盛大開幕,來自政府、科研機構、產業界的數千嘉賓共聚一堂,圍繞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展開探討。
要說本次大會最有詩意、最浪漫的主題演講,非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大數據專家委員會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莫屬。
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大數據專家委員會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
云深不知處,這是他講的第一個層面的話題。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普世的云是在天上的,充滿了想象。李德毅表示,我們既要腳踏實地,又要常常的仰望天空涌起了多少云?
眾所周知,水、電、交通等實現了社會化、集約化和專業化。而后工業革命時期,云計算正在讓信息服務實現社會化、集約化和專業化。信息技術已成為全社會公共的基礎設施,成為了物聯網的基石。
緊接著第二個層面,他所講的就是云計算如何盤活大數據資產,發現價值。
李德毅認為,大數據僅僅是一個客觀存在,就其本身而言,既不是科學,也不是技術,各行各業的大數據都在以10的三次方的數量級往上增長。而要把這些數據都看一遍是不可能的,所以從大數據中發現價值是企業、組織必須面對的一個普遍性問題。
李德毅表示,認知科學要有所突破,首先要在大數據上的聚類上有所突破。適應科學、理論科學、計算科學時代,大定律、大模型、小數據,數據是圍著模型和程序轉的。而如今的模型和程序要圍著數據傳,現在是大數據、小模型、小定律交叉學科,即使同是癌癥,每個人身上也都不一樣,所以要關注對小數據、小群體的研究。因此,要更多的關注小眾,更多的關注由下而上。
第三個層面李德毅講到了云計算智能機器人認知和機器人聯網。
提及機器人,人們更多想到的可能是人形機器人。李德毅指出,其實不一定是人形的,只要和人的功能相當就算機器人。而這其中,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都是機器人的基石,包括如何說、如何看、如何想、如何動作都需要這些技術的支撐。
李德毅認為,未來,云服務機器人將來會更多的出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比如超市的語音導購機器人、微博健康助手機器人、論文投稿推薦機器人、自動駕駛機器人等。但這些機器人要如何與云計算相結合呢?
為此,李德毅帶領他的團隊還特意成立了云計算組、板卡組來研究云計算與自動駕駛該如何結合。云計算組目前的設想是將來給汽車裝一個無人機,假如前面擁堵或者看不清楚路況,可以讓無人機看看前面的狀況。當然,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通過云感知來感知更大的空間,通過云搜索,得到更好更新的地圖,通過云計算和群體智能,得到事故險情、路口記憶等。
顯然,如果就一個特定的事情來說,在某一個方面或者一個特定的人群,人工智能已經是可以實現的了。在現場,李德毅也做了相關的無人駕駛汽車的演示,相關控制不輸人類甚至超越人類。
總的來說,云計算產業鏈已經將曾經相隔的微電子、計算機、通信、軟件、家電、穿戴設備、汽車、機器人等產業融合為三大板塊。云上形形色色的數據中心、計算中心和服務中心、異構層疊的網絡,以產品為中心的產業鏈方式已經轉變為以服務為中心的利益攸關方的相互滲透、協商共贏的方式,云服務提供商已成為了整個產業鏈的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