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可謂我國云服務的一個縮影。業界專家對公用云的評價:“整體處于低總量、高增長的初級階段。”2013年,我國公用云服務市場規模為47.6億元,增速達到36%,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云計算開始在我國生根發芽是緣于計算模式的變革。俗話說得好,無利不起早,人們無法忽視云計算的理由就在于,云計算可以大幅節省成本,顯著提高效率和靈活性。對于當下強調轉型升級的中國企業來說,云計算的這些優點實在太切合當前的大勢,以至于它已經成為各大廠商的標配產品。
現在,任何一個移動操作系統必須具備云端的支持,否則就無法可持續地生存發展下去。拿蘋果來說,其云服務iCLoud已成為個人用戶儲存音樂、照片、日歷、文檔等個人重要信息的中心,而蘋果從移動應用商店開始的生態系統也都構建在了云上。
同樣,游戲也需要云端支持。現在幾乎所有的游戲都基于互聯網思維打造,可以免費獲取。但是如果想成為游戲高手,不付費購買道具是不成的,而大量道具的代碼被轉移到了云端,玩家無法破解。回想過去,盜版讓軟件開發商損失慘重,即使是網友玩爆了的《魔獸3》,想賺錢一樣困難。
再看看硬件。以小米手機[微博]為例,其硬件本身不賺錢早已不是秘密。而由龐大的用戶粉絲群在云端消費,或者是基于云端的廣告,或者軟件分發,這些都可以給小米帶來巨大效益。所以說,用硬件終端吸引用戶,再通過云端消費,云端控制來產生效益,也已經是近幾年的流行趨勢。
由此不難看出,云計算是一場計算模式的巨大變革,這種變革對傳統產業來說簡直就是顛覆性的,云計算也有潛力去改變行業。簡言之,云計算可以大幅節省成本,顯著提高效率和靈活性。其優點也實在太明顯了,以至不乏狂熱的追隨者。
有這樣一組數字,2015年全球云計算將會帶來140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大約有1000萬在中國。其推動的IT創新預計每年會帶來1.1萬億美元的新業務收入。在歐洲,預計到2020年,會有2%的GDP將來自于云計算創新。
云服務還意味著,過去處于各個“信息孤島”中的數據獲得了跨界融合的基礎,在這之上還將誕生無數創新服務。當“云朵”們相互交匯,產業的新機會也將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