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萌芽到壯大,云計算產業已經走過了整整16年,特別是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爆發式需求,直接驅動了云計算的高速增長。
如今,幾乎所有的行業和企業都已經開始接受云計算,并享受云計算帶來的紅利。當企業上云成為趨勢,企業從業務需求角度重新衡量云與業務的關系之后,一個新的共識逐漸形成:
上云并不是目的而是提升業務創新和效率的方式,公有云也并不是萬能的,用合理的方式上云,才是一條正確的路徑。
這也是今天混合多云架構興起的關鍵原因。
Gartner數據顯示,2020年之后將有超過90%的組織利用混合云構建基礎設施,這也意味著混合多云的環境將是未來企業基礎架構的“新常態”,一個混合多云的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走向混合多云的旅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靈活的混合部署、簡易的管理與運維、以及創新的付費模式來滿足其演進需求。
日前,由CIO時代、新基建創新研究院與戴爾科技集團共同發起的主題為“云端新趨勢混合多云下的按需計費”的線上直播,邀請相關技術專家做客直播間,通過分析案例、啟迪思路,共同探尋企業全面云化的新趨勢和新價值。
新趨勢下的企業上云需求演變
自2020年以來,疫情成為“新常態”,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消費習慣已悄然改變,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購物等新需求快速增加,這不僅推動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速度,同時也讓云計算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白皮書2021》指出,2020年我國云計算整體規模達到2091億元,增速56.6%。信通院針對國內兩千多家企業的調查統計顯示,目前大部分企業會使用2.2朵公有云和2.1朵私有云。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認為,隨著企業上云認知度的豐滿,單純的公有云或私有云已經很難滿足企業現有業務需求,企業需要多個云環境并存來適應新的業務發展。
當云計算逐步邁入“深水區”,越來越多企業和機構開始從傳統架構轉向混合多云架構,混合多云架構已成為企業云轉型的大勢所趨。在這種新趨勢下,混合多云正給企業帶來諸多整合與運營的新難題。
因此,當企業走向混合多云時,上云策略的選擇與落地就變得至關重要,我們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觀察:
一從云的運維方式看
企業不僅要關注前期上云的問題,更要關注后期的運維問題,目前各種云服務充斥整個市場,不同云服務商的服務也各有優劣。
同時,多云間的技術和管理壁壘也帶來新的“云孤島”,這不但限制了跨多云實現數據管理和應用部署,也限制了云架構師和云管理者通過靈活的資源選擇實現協作和業務合規的進展。
從這個角度說,上云過程中后期的運維十分關鍵,企業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業務情況選擇最合理的方式。
二是從云的安全角度看
安全始終是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繞不開的重要問題。
無論是企業上云帶來數據泄露風險增加、企業安全暴露面的持續擴大,還是疫情倒逼企業數字化重塑帶來的安全新挑戰,以及政策監管產生的“驅動效應”,都讓企業安全的防護和管理變得更為關鍵。
因此,如何增強企業業務的連續性管理,確保應用和資源能夠安全地通過云的模式進行訪問和交付也成了新挑戰。
三從業務工作負載看
一方面不同行業有著不同的工作負載,另一方面,隨著企業數據空前增長和擴張,工作負載也在復雜多變的系統中以各種方式流動,對不同的行業客戶而言,選擇什么樣的云環境對應企業的工作負載需求,也要“因地制宜”。
正如何寶宏所言:
“
現在整個云的概念和云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隨著上云步伐加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明白自身需要什么樣的云,這就要求服務商能夠打通整個云環境,并在云上、云下保持一致性體驗,這對企業未來走向混合多云的道路是十分重要的。
”
“按需計費”背后的上云新模式
事實上,除了云基礎設施的選擇之外,企業對于上云成本也開始給予高度重視。
回頭來看,企業上云,更多是希望能夠通過云獲得便捷、靈活的基礎架構,以期讓自身的云基礎設施能夠具備敏捷彈性、低成本和資源擴展等優勢。
但由于很多企業對缺少對云技術的深入了解以及缺乏專業的技術團隊,往往也會出現一些企業存在著云資源的過度使用或者出現浪費等情況,影響了企業數字化的整體發展。
Gartner一項研究顯示:
平均來說企業上云會節省14%的成本,但是由于缺乏成本優化等手段,80%企業的云資源成本通常會大幅超出預算;同時,45%的企業由于缺乏優化措施,在直接遷移上云的過程中會超買55%的資源,并且在上云的第一個18月內會多花費70%。
可以說,如何節省上云成本,把錢花在刀刃上,是企業上云過程中十分關注的話題。
也正因此,“按需計費”作為一種全新的上云付費模式逐漸在市場“流行”——這種模式能讓企業同時擁有私有云的風險可控、性能與成本優化,同時還提供了覆蓋公有云、私有云和邊緣云的一致性混合多云體驗。
大佬怎么看即服務?
從上述嘉賓的發言中,我們不難發現隨著企業上云的加速,企業的運維和管理,以及上云的成本管理變得“迫在眉睫”,而“按需計費”這類即服務模式,能幫助企業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與價值,由此進一步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并打造企業新的競爭力。
重新定義企業的混合多云之路
正是洞察到這些變化,過去兩年戴爾科技發布了面向企業級混合多云的解決方案——戴爾科技云平臺(Dell Technologies Cloud Platform)以及創新的IT消費新模式——按需計費(Flex On Demand)。
這些舉措不僅為企業構筑了混合多云平臺的堅實“底座”,更讓企業在數據中心和私有云環境中也擁有了公有云的消費模式和靈活敏捷的彈性,在顯著降低客戶上云成本的同時,也真正重新定義了未來企業的混合多云之路。
戴爾科技集團大中華區企業級云計算和超融合架構師張磊指出,戴爾科技云平臺(DTCP)是企業混合云的運營中心,它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致性架構、一致性運營和一致性服務”。
一致性架構指戴爾科技云平臺能夠提供跨核心、邊緣和云的一致基礎架構,是加速企業實現混合云的新平臺;
一致性運營體現在戴爾科技云平臺通過全棧式集成,實現了自動化的端到端生命周期管理,同時支持從小規模擴展至成千上萬個節點,而在此過程中的部署和運營都極為簡單;
一致性服務,是指戴爾科技云平臺能夠以VxRail提供獨特的集成加快服務交付,幫助企業獲得現代化的增值優勢。
目前,無論在企業的混合云轉型方面,還是業務場景應用上,戴爾科技云平臺都能扮演十分關鍵的角色:
基于戴爾科技云平臺,企業可以快速部署云原生應用、打造企業應用平臺;遠程辦公場景下,它可以作為企業級彈性全功能的遠程辦公平臺,智能制造場景下它能提供集中統一的管理功能。
更為關鍵的是,戴爾科技云平臺支持全新的按需計費(Flex On Demand,簡稱FOD)服務,企業在使用戴爾企業級基礎設施時,可以按照使用量進行付費。
比如用戶需要用50%的IT資源,戴爾科技會為其提供100%的額度,雖然有許多額外空間,但用戶平時只需為50%的實際使用量付費。
如果業務高峰期需要用到70%或80%的容量,則當月可以靈活擴展IT資源,用多少付多少,待下個月回歸50%時,費用只針對這50%進行支付。
對于現金流不充足的企業來說,這種模式無疑大大緩解了前期資金壓力。按需計費(FOD)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好的可預測性和更靈活的財務支付方式,實現“透明式”消費體驗。
張磊表示:
“
在通往混合云的旅程中,成本控制是任何企業都非常重視的話題。關于按需計費(FOD)這樣的上云新模式,其實背后技術并沒有改變,同時企業獲得服務也沒有改變,改變的僅僅是消費和購買模式。
這種商業模式改變帶來的優勢,就是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可選擇性、靈活性和可控性,以及后期運維的一致性,因此對企業上云成本的節省是非常有價值的。
”
例如,戴爾科技服務的某大型三甲醫院需要做病理學的分析和研究,業務對整個計算、存儲資源的需求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基礎設施平臺具有彈性空間。
為此,醫院將過去的固定資產使用模式轉向按需計費(FOD),以前幾百萬元的一次性投入變為每月一萬元左右的支出,自此上云的消費和水費、電費、物業費支付一樣簡單,同時也實現了項目的快速上線。
再如,某金融行業客戶,基于戴爾科技云平臺搭建了自身的桌面云系統,以FOD模式獲得服務,這不但解決了疫情初期該企業遠程辦公的難題,確保了未來企業不斷擴充員工所需要的桌面云支持,更滿足了后疫情時代企業不斷演化的數字化轉型和遠程辦公的新需求。
無論是混合云、云原生轉型,還是現代應用的持續交付,以及企業對于上云成本的考量,這些新變化都給企業的上云之旅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
戴爾科技的混合云“強平臺”—— 戴爾科技云平臺(DTCP)和創新的“即服務”—— 按需計費(FOD)模式強強組合,讓戴爾科技的混合多云解決方案成為當下大量不確定因素交織當中,企業最應該確定的選擇,而始終站在用戶需求視角創新的戴爾科技,也重新定義了企業的混合多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