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大數據研發中心負責人李曉濤,作為演講嘉賓出席了UCloud(優刻得)于4月12日在深圳主辦的智能制造論壇,并在會后接受了記者專訪,就智能制造的行業困境、如何迎擊產業痛點,以及與UCloud的生態合作,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在美麗的東莞松山湖畔,機器人產業已形成了產業聚集效應,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以下簡稱“廣智院”)就是其中一顆“明星”。
智能制造的現實挑戰
訪談中,李曉濤直言目前智能制造仍然處于不成熟的階段,因為數據獲取難度大、數據復雜性高、聯結性低,存在很多數據孤島。這就導致處理生產線的問題時仍要靠經驗主義,而非通過數據發揮作用。
李曉濤以3C制造中刀具管理為例,“現在的自動化很大的缺點就是柔性差,一臺機器不干活,生產線就停了,牽一發動全身”,廣智院利用云和工業大數據,做能耗監測和安全預警,反向預知設備的健康狀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高才能掙錢,這就是大數據能解決的現實問題”。
攜手UCloud打造一體化方案
由李曉濤牽頭的 “廣智云”工業大數據團隊與UCloud、粵數深度合作,提供企業上云、行業云、工業大數據應用和智能工廠應用解決方案,讓工廠數據變得透明和可視化。
UCloud作為中立的基礎云服務商,結合CBA(Cloud、Big Data、AI)三位一體戰略,通過UIoT、AI 在線服務(UAI-Inference)、AI 訓練服務(UAI-Train)、大數據分析平臺等基礎技術與產品,在智能制造方面提供連接、監控、優化、預測和分析服務,同步把生產設備都連接起來,通過對它們狀態監控所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最終預測產品質量,再通過對生產線的改動,達到生產流程優化的目的。
談到與UCloud的合作,李曉濤表示,兩家合作實際上是共同打造一個從IaaS、PaaS到SaaS的行業解決方案,其中UCloud提供的是基礎云服務,“廣智云”工業大數據團隊則提供應用層面的服務。“如果沒有UCloud這樣的云基礎平臺,我們的應用服務想快速、高效、低成本地滿足客戶的要求,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是UCloud這種技術平臺的價值。
重視中小企業,擁抱定制化
相比大企業、大客戶,李曉濤認為中小企業更需要企業服務。他表示,中國產業聚集性強,中小企業多,通過云平臺可以為中小企業解決定單、資金、產能以及成本的問題。
因此,“擁抱定制化”也是李曉濤牽頭“廣智云”的策略,即圍繞細分的行業做定制微服務,解決中小企業的一系列難點問題。
李曉濤不無自豪地表示,廣智院作為開放式的新型研發平臺,吸引了很多來自傳統制造業和互聯網領域的人才,如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李培根院士,此前是中國航母的總設計師,堪稱傳統制造業的泰斗級人物。人才是廣智院取得目前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為專訪詳細內容:
01制造業困境
“通過構建產品數字鏈,實現流程可視化,以后制造企業的業務流程就像電影一樣可以播放,既能看到過去,也能預測未來,從而幫助產品設計。”
記者:目前國內的智能制造您認為存在什么難點和痛點?
李曉濤:相對消費互聯網來說,做工業大數據或者物聯網是挺痛苦的事情,一是數據的獲取非常困難,二是數據復雜性非常高,三是工業互聯網的聯結性仍然很低,系統非常分散,甚至存在很多數據的孤島。
另外,因制造業數據低聯結,生產線出了事你不知原因,最后還是靠經驗主義處理問題,并沒有通過數據來發揮更大的作用。所以說很多制造業的信息系統都是滯后的,數據的價值得不到體現,怎樣重構現有的工業信息化系統、打通產品與數據之間的連接,這應該是我們企業產品數字化轉型亟待解決的問題。
記者:那即使有了工業大數據平臺,在應用的過程還會遇到什么困難?
李曉濤:我們思考的是,怎么樣以產品為中心,實現設備、數據、工藝流程和人的連接。譬如通過構建產品數字鏈,實現流程可視化,以后制造企業的業務流程就像電影一樣可以播放,既能看到過去,也能預測未來,從而幫助產品設計。
要實現這些,就要構建一個工業云平臺,這就涉及工業大數據應用的三個關鍵問題:一個是高質量數據的獲取;二是數據的可靠接入與處理;三是制造業務分析模型的構建。
記者:有沒有具體的例子說明在工業大數據的幫助前后,企業的生產有什么變化?
李曉濤:廣智院其中一個工作是做自動化的升級,自動化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什么?牽一發動全身,就是柔性差,一臺機器不干活,這條生產線就停了。效率低下,這是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怎么樣去脫困?“云”這時候就能發揮作用。大家知道時間就是金錢,我們的自動化方案,給企業一算能省了多少人工、省了多少成本,很多方案都是六個月就能回收成本,最慢也是一年半,顯然企業就能逐漸用工業大數據去解決自動化的問題。
02迎擊產業痛點
“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要發展,不抓住中小企業的話,我覺得其實是沒有太大價值的,高價值用戶就是中小企業。”
記者: “廣智云”工業大數據平臺是怎么發揮作用的?此外,你花了不少時間介紹小微企業上云,為何會有這樣的方向和決策?
李曉濤:我們是在2017年11月發布了工業云產品——“廣智云”,已經跟UCloud、粵數達成廣泛合作,并且入選了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
廣智云產品體系
我感覺,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要發展,不抓住中小企業的話,沒有太大價值。剛開始的廣智云版本,我們也目標很大,希望做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版本,但發現很難,應該要去適應各種行業云,行業細分到不能再細分的行業。
我們的做法是盡可能地全聯結、組件化和利用微服的服務器和架構,在生產工藝與排程、執行、質量、服務與支持等方面,我們打破了傳統的ICP,用一個個小容器去滿足方程化的概念。所以在廣智云發布的時候,我們堅持一個論點“擁抱定制化”,盡管我們做工業軟件最害怕的就是定制化,但其實每個企業要有競爭力,升級做法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想辦法滿足他們。
記者:成立三年多,廣智院就服務超過300家企業,例如勁勝、格力等行業龍頭,能否舉一兩個例子說說如何跟這些企業合作的?
李曉濤:我們的運營團隊基于廣東華中科技大學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同時也是華中科技大學在珠三角落地的支撐機構,所以盡管廣智院成立才三年多,但是我們的運營團隊其實已有8年經驗,也服務過上萬家企業。
以勁勝為例,勁勝是3C領域的上市公司,主要為消費電子產品中的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虛擬現實VR等提供精密結構件。對勁勝來說,成本、效率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再加上毛利率偏低,如果管理不慎則很容易導致虧損。而且現在工人人力成本越來越高,重復性工作的工種也不好招工,所以勁勝本身也有很強的內需力去升級。
勁勝智能制造車間
最后我們兩家達成了合作,并建立了一個國家級的智能制造應用示范基地,還得到了工信部的認可,成為中國智能制造升級的一個典型成果。這一方面提升了我們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影響力,也讓勁勝提高了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對雙方都是共贏的事情。
03生態合作
“如果沒有UCloud這樣的云基礎平臺,我們的應用服務想快速、高效、低成本地滿足客戶的要求,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是UCloud這種技術平臺的價值。”
記者:想了解下廣智院與UCloud的合作狀況,UCloud作為中立的基礎云方案提供商,您感覺他們的基礎服務對廣智院的工業大數平臺構建有哪些幫助?
李曉濤:廣智院和UCloud的合作實際上是共同打造一個從IaaS到SaaS的行業解決方案,在我們的合作中,UCloud提供基礎云服務,“廣智云”工業大數據團隊提供應用層面的服務,而UCloud在這其中給予的計算、存儲等服務,能讓“廣智云”的應用更有效。因為如果沒有UCloud這樣的云基礎平臺,我們的應用服務想快速、高效、低成本地滿足客戶的要求,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是UCloud這種技術平臺的價值。
李曉濤在UCloud華南智能制造論壇做主題分享
記者:未來廣智院與UCloud等合作伙伴的合作還有哪些展望?
李曉濤:UCloud(優刻得)的戰略也在向工業互聯網方面發展,作為一個互聯網和IT精英出身的團隊,他們能夠把目光和重心轉向工業互聯網,這是非常有魄力的決定。未來我們的合作也會越來越多,比如在工業互聯網里,很重要的一個節點是“邊緣計算”,因為在工業互聯網里的數據計算都是量大、面廣,如果計算全往云端去放,不僅負擔太重、實時性也得不到保證,所以必須得借助邊緣計算,這正是我們和UCloud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記者:能否說說廣智院接下來幾年的發展計劃是如何?
李曉濤:廣智院是開放式的平臺,所以某種程度上市場規劃也相對沒那么嚴格。我們的做法是給每個團隊不同的支持,幫他們解決問題使之不斷往前跑,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從而推動整個廣智院的規模越做越大。
把這個機制建立好之后,廣智院肯定還是會圍繞工業“智能+”的角度開展工作,因此我們聚焦的方向首先是清晰的。其次,以新型研發機構的身份來講,廣智院現在的目光也放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層面去思考,希望匯聚更多的資源來發展自我。歸根結底,作為一個成立時間不長的初創平臺,廣智院目前還在“苦練內功”的階段,但只要共同目標一致,廣智院將會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