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間消息,華為今日發文宣布內部架構調整,稱為支撐業務發展,Cloud BU將遷移至華為集團下,成為公司一級組織。
今年3月,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宣布成立專門負責公有云的Cloud BU,并稱2017年將增加投入2000人。值得注意的是,當時Cloud BU設立在產品和解決方案部門之下,由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兼任Cloud BU總裁。而不到半年時間,Cloud BU即由二級組織升級為一級組織。
據《財經》報道,經由此次調整,Cloud BU不僅營收會單獨核算,并將可能出現在華為2017年財報中。Cloud BU將有自己的HR部門、CTO辦公室、戰略與業務發展部和財經管理部門。另外此次調整并沒有涉及核心管理層。
實際上,為了推進云業務的發展,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今年初就開始頻繁拜訪各省領導,在云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等方面與多省簽約。除了國內,任正非還親自飛往多國拜會領導人,提出了加大海外投資,在海外發展云業務的想法。
在今年4月舉行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公司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提出了推動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他認為,云服務是運營商和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因此華為順應潮流成立了Cloud BU。“我們將強力投資打造開放的公有云平臺;攜手合作伙伴構建云生態。通過幫助運營商網絡與業務的云化,與運營商一起,以云服務的方式,服務于廣大的行業客戶,服務于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同時,徐文偉喊出了“華為公有云必須三年超過阿里”的目標。
而除了阿里之外,亞馬遜AWS與微軟Azure在國內和海外也是華為云業務的勁敵。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認為,亞馬遜和微軟兩家在美國和發達國家市場有優勢,而華為在歐洲主要與本地電信運營商合作,有運營商基礎。同時華為在發展中國家有著廣泛的存在和基礎優勢,未來會與亞馬遜和微軟在競爭中共存。
在華為分析師大會期間,華為Cloud BU總裁、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在接受新浪科技等媒體采訪時也談到了華為此時進軍公有云面臨的激烈競爭問題。
鄭葉來認為,企業云的市場空間非常大。對于華為來說,與對手相比也有著差異化的優勢。首先華為堅持基于OpenStack的開放云架構,讓客戶不被某一個服務商綁定;其次,華為有著20多年服務企業的經驗,已經很好地跟客戶之間建立信任,不會擔心企業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問題。最后,企業向云遷移的過程中,是長期歷史應用的積累和數據的積累,這就需要合作伙伴參與。而華為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有12000個合作伙伴,全球的合作伙伴都會參與到Cloud BU的商業生態系統中來。
不過隨著公有云市場競爭的加劇,頻繁出現騰訊云、中國電信等一分錢中標事件,而鄭葉來明確表示華為不會走價格戰的路線。
今年8月阿里公布的財報顯示,阿里云當季營收達到24.31億元,云計算付費用戶數量首次超過100萬,成為亞洲首家達到百萬級用戶規模的云計算公司。在營收規模和付費用戶增長的同時,阿里云也在不斷下調一些產品的價格。
在公有云市場,華為有著自身的資源和技術優勢,不過在勁敵環繞、價格戰不斷的背景下,華為云業務能否實現突圍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