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5日騰訊“云+未來”峰會,馬化騰第一次為騰訊云站臺。
馬化騰也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說道,未來的互聯網,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處理大數據。言明做云服務的決心。
事實上,就在前不久,論及中國企業轉型數字化、走向數字經濟的過程中,騰訊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時,馬化騰明確表示騰訊未來最重要的定位是提供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基礎能力,再一次大談騰訊云。
小馬哥頻頻為騰訊云站臺很容易理解,畢竟對于騰訊來說,“互聯網+”第一要素就是云,這也很符合騰訊要做好“連接器”的角色,因為互聯網+任何一個行業,最終都要實現互通互聯,更需要云服務這項基礎設施的支持。
如今,騰訊云不僅在中國市場不僅發展迅猛,在海外市場,騰訊云也開足馬力加速布局。
近日,騰訊云不僅將域名改為更加國際化的“cloud.tencent.com”,還同時對外公布,繼香港、多倫多、新加坡后,已經正式開放硅谷數據中心,今年陸續新增4大海外數據中心,同時還將完成美國硅谷和香港數據中心的擴建。
這意味著,繼2014年7月騰訊云在香港開放首個海外數據中心,三年間騰訊云已經在全球擁有服務節點多達29個,要知道這個數字在2015年之前還不足10個。
騰訊云已開放的全球服務節點。
那么問題來了,騰訊云在我們很難感知到的海外市場究竟做的怎么樣?是如何做的?在參觀了騰訊云位于新加坡的數據中心之后,我們得到了一些答案。
騰訊云的“新加坡模式”
在云計算行業,新加坡被稱為網絡上的馬六甲海峽,這不僅僅是因為新加坡所處東南亞中心的優勢地理位置,更主要的是,海底光纜的匯聚帶來了全球網絡的接入,讓新加坡成為亞太區最龐大的數據交換中心。
成立于1998年的Equinix是全球領先的數據運營商,在全球范圍內運營網絡交換業務,目前接入了超過1400家網絡運營商和2700家云端和IT服務商。位于新加坡的SG3是Equinix亞太區最大的IBX數據中心,這座7層高的設施提供了3萬5千平米的主機代管空間,加上SG1、SG2,是現時新加坡網絡最密集的的數據中心。
Equinix 新加坡數據中心,擁有超過190家網絡服務提供商接入,吸引到的云計算廠商不僅包括騰訊云,國際巨頭微軟、亞馬遜也位列其中。
在新加坡與Equinix類似的數據運營商合作,是騰訊云進軍海外采用的主要模式,但在選擇合作運營商時,騰訊云有著自己的標準。“網絡層面,會選擇最多運營商接入的機房,可靠性等級一定保證T3以上的機房,以及有沒有單點故障、技能是否到位?”騰訊云海外IDC高級運營經理李宇明表示。
據李宇明介紹,除了新加坡、美西、香港是跟Equnix合作,在德國的合作伙伴就選擇了歐洲最大的數據中心提供商Interxion,加拿大則是當地數一數二的數字中心提供商Cogeco。
騰訊云的這種海外合作模式,與競爭對手阿里云采用合資公司的形式落地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旦成立合資公司,商務流程就會很長,直接合作就能快速啟動,騰訊云目前不會考慮建立合資公司,而是按現在的模式繼續推”,騰訊云副總裁曾佳欣告訴36氪。
時常與海外數據運營商打交道的李宇明也表示,合作的模式有一個好處就是,在IDC層面上,自己的選擇權更大,因為誰的交付時間越短,我就用誰的。
李宇明同時補充道,在海外國家,IDC建設的周期,騰訊云從發起需求到最后交付,大概花費4到10個月時間。
事實上,作為兩大競爭對手,騰訊云和阿里云采用的模式也很難評比誰更高明,采用合資企業公司最好的地方在于利益、風險的共擔,但效率和進度會變低;而采用選擇合作伙伴這種方式,就永遠可以選擇當時最好的合作伙伴,來幫你提供服務。
在不是自己主場的海外,憑什么吸引客戶?
在馬化騰眼中,騰訊云要做的就是一種開放式的分享經濟,這在他第一次為騰訊云站臺時就明確提到的核心點。因為企業都不是萬能的,即便是如BAT這樣的巨頭,但是如果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擁有的生產力能夠放到云端,給需要這個能力的人共享,那么就可以通過上下游的合作,構建一個生態體系。
于是,騰訊云拿出了開放、海外擴張這兩大不可或缺的戰略。
其實騰訊云依托集團龐大的商業體系,即便不開放,已經有著巨大的數據和用戶,但是當服務好自家的業務之后,如何把以往沉淀下來的技術能力以及對用戶的理解,開放給騰訊體系之外的用戶,成了騰訊云需要解決的問題。
2010年,騰訊云對外服務,2013年全面開放,幾年間游戲云已經占到市場份額的絕大部分,視頻云做到了行業第一。但是在進軍不是自家主場的海外時,企業憑什么選擇騰訊云?
對此,騰訊云副總裁曾佳欣表示,騰訊云的海外業務增量主要來自互聯網、游戲、金融、視頻等行業,主要服務的客戶分別是有出海需求的國內企業、海外入華企業和拓展全球業務的海外企業。
在實際業務中,無論國內企業還是海外本土客戶,企業選擇騰訊云,主要關注的是服務響應速度、節點布局、安全實力、跨域網絡等整體資源和技術實力。
目前,騰訊云在海外業務中已經吸引了包括游族網絡、綠洲游戲等一批龍頭游戲企業,以及獵豹、快手、直播TV等視頻直播平臺,更聚集了像Garena、Aiming、Supercell、Workpoint等海外知名公司。
“以游戲為例,正因為你做游戲做的棒,你知道游戲的需求,企業才會選你,在內部,我們采用虛擬項目組,將騰訊游戲、TEG、騰訊云的同事,形成整個游戲云的一個產業鏈的項目組來打通,同時將平臺的能力打包成了一個產品對外開放”,曾佳欣說道。
騰訊云還渴望通過實時服務能力吸引企業客戶。在騰訊云所有海外數據中心,不分節節假日都會有駐場工程師7×24小時值班,比如在新加坡就配備有4+1的模式,而在香港業務量很大的數據中心還會配備更多,只要有故障就能第一時間響應和解決。
騰訊云新加坡數據中心24小時監控室。
在曾佳欣看來,有很多事兒,你只要使勁投資源砸錢就可以堆起來,而且很快就能產生價值,但是最終,2B類的云業務考驗的是你有沒有一個整合服務能力,這其中包括云本身的服務能力,以及生態的價值服務能力。
曾佳欣還舉例說,這就好比你去看醫生為什么喜歡找老醫生去診斷,而對年輕的醫生心生顧慮?映射到云服務,在技術上,大家都不會有本質性差別,反而經驗起到決定性作用。
未來三年,云服務營收破百億
如果留意觀察,你會發現自2015年度財報首次提及騰訊云開始,云業務在騰訊的財報中已經被多次強調,就在3月公布的騰訊第四季度財報還顯示,騰訊其他業務的收入同比增289%,該項增長主要由于騰訊的支付相關服務及云服務收入的增長。
根據曾佳欣透露,2016年騰訊云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翻了三倍,今年騰訊云的計劃是同比翻兩倍,未來三年內營收目標是超過百億級。
這樣的目標也并不是沒有壓力,“老板給你站臺,錢也給你,人也給你,要什么資源你說,都給你,然后你給我打贏這場仗”。
打贏這場仗,并不意味著打敗老對手阿里云,而是在第一梯隊一定有騰訊云的位置。
但毫無疑問,在中國市場,阿里云著實比騰訊占據的份額要高,但騰訊云的快速奔跑也讓自己成為阿里云最頭疼的對手。
如今,在海外市場,處于同一個起跑線的騰訊云和阿里云,誰又將跑的更快呢?
2016年7月5日騰訊“云+未來”峰會,馬化騰第一次為騰訊云站臺。
馬化騰也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說道,未來的互聯網,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處理大數據。言明做云服務的決心。
事實上,就在前不久,論及中國企業轉型數字化、走向數字經濟的過程中,騰訊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時,馬化騰明確表示騰訊未來最重要的定位是提供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基礎能力,再一次大談騰訊云。
小馬哥頻頻為騰訊云站臺很容易理解,畢竟對于騰訊來說,“互聯網+”第一要素就是云,這也很符合騰訊要做好“連接器”的角色,因為互聯網+任何一個行業,最終都要實現互通互聯,更需要云服務這項基礎設施的支持。
如今,騰訊云不僅在中國市場不僅發展迅猛,在海外市場,騰訊云也開足馬力加速布局。
近日,騰訊云不僅將域名改為更加國際化的“cloud.tencent.com”,還同時對外公布,繼香港、多倫多、新加坡后,已經正式開放硅谷數據中心,今年陸續新增4大海外數據中心,同時還將完成美國硅谷和香港數據中心的擴建。
這意味著,繼2014年7月騰訊云在香港開放首個海外數據中心,三年間騰訊云已經在全球擁有服務節點多達29個,要知道這個數字在2015年之前還不足10個。
騰訊云已開放的全球服務節點。
那么問題來了,騰訊云在我們很難感知到的海外市場究竟做的怎么樣?是如何做的?在參觀了騰訊云位于新加坡的數據中心之后,我們得到了一些答案。
騰訊云的“新加坡模式”
在云計算行業,新加坡被稱為網絡上的馬六甲海峽,這不僅僅是因為新加坡所處東南亞中心的優勢地理位置,更主要的是,海底光纜的匯聚帶來了全球網絡的接入,讓新加坡成為亞太區最龐大的數據交換中心。
成立于1998年的Equinix是全球領先的數據運營商,在全球范圍內運營網絡交換業務,目前接入了超過1400家網絡運營商和2700家云端和IT服務商。位于新加坡的SG3是Equinix亞太區最大的IBX數據中心,這座7層高的設施提供了3萬5千平米的主機代管空間,加上SG1、SG2,是現時新加坡網絡最密集的的數據中心。
Equinix 新加坡數據中心,擁有超過190家網絡服務提供商接入,吸引到的云計算廠商不僅包括騰訊云,國際巨頭微軟、亞馬遜也位列其中。
在新加坡與Equinix類似的數據運營商合作,是騰訊云進軍海外采用的主要模式,但在選擇合作運營商時,騰訊云有著自己的標準。“網絡層面,會選擇最多運營商接入的機房,可靠性等級一定保證T3以上的機房,以及有沒有單點故障、技能是否到位?”騰訊云海外IDC高級運營經理李宇明表示。
據李宇明介紹,除了新加坡、美西、香港是跟Equnix合作,在德國的合作伙伴就選擇了歐洲最大的數據中心提供商Interxion,加拿大則是當地數一數二的數字中心提供商Cogeco。
騰訊云的這種海外合作模式,與競爭對手阿里云采用合資公司的形式落地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旦成立合資公司,商務流程就會很長,直接合作就能快速啟動,騰訊云目前不會考慮建立合資公司,而是按現在的模式繼續推”,騰訊云副總裁曾佳欣告訴36氪。
時常與海外數據運營商打交道的李宇明也表示,合作的模式有一個好處就是,在IDC層面上,自己的選擇權更大,因為誰的交付時間越短,我就用誰的。
李宇明同時補充道,在海外國家,IDC建設的周期,騰訊云從發起需求到最后交付,大概花費4到10個月時間。
事實上,作為兩大競爭對手,騰訊云和阿里云采用的模式也很難評比誰更高明,采用合資企業公司最好的地方在于利益、風險的共擔,但效率和進度會變低;而采用選擇合作伙伴這種方式,就永遠可以選擇當時最好的合作伙伴,來幫你提供服務。
在不是自己主場的海外,憑什么吸引客戶?
在馬化騰眼中,騰訊云要做的就是一種開放式的分享經濟,這在他第一次為騰訊云站臺時就明確提到的核心點。因為企業都不是萬能的,即便是如BAT這樣的巨頭,但是如果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擁有的生產力能夠放到云端,給需要這個能力的人共享,那么就可以通過上下游的合作,構建一個生態體系。
于是,騰訊云拿出了開放、海外擴張這兩大不可或缺的戰略。
其實騰訊云依托集團龐大的商業體系,即便不開放,已經有著巨大的數據和用戶,但是當服務好自家的業務之后,如何把以往沉淀下來的技術能力以及對用戶的理解,開放給騰訊體系之外的用戶,成了騰訊云需要解決的問題。
2010年,騰訊云對外服務,2013年全面開放,幾年間游戲云已經占到市場份額的絕大部分,視頻云做到了行業第一。但是在進軍不是自家主場的海外時,企業憑什么選擇騰訊云?
對此,騰訊云副總裁曾佳欣表示,騰訊云的海外業務增量主要來自互聯網、游戲、金融、視頻等行業,主要服務的客戶分別是有出海需求的國內企業、海外入華企業和拓展全球業務的海外企業。
在實際業務中,無論國內企業還是海外本土客戶,企業選擇騰訊云,主要關注的是服務響應速度、節點布局、安全實力、跨域網絡等整體資源和技術實力。
目前,騰訊云在海外業務中已經吸引了包括游族網絡、綠洲游戲等一批龍頭游戲企業,以及獵豹、快手、直播TV等視頻直播平臺,更聚集了像Garena、Aiming、Supercell、Workpoint等海外知名公司。
“以游戲為例,正因為你做游戲做的棒,你知道游戲的需求,企業才會選你,在內部,我們采用虛擬項目組,將騰訊游戲、TEG、騰訊云的同事,形成整個游戲云的一個產業鏈的項目組來打通,同時將平臺的能力打包成了一個產品對外開放”,曾佳欣說道。
騰訊云還渴望通過實時服務能力吸引企業客戶。在騰訊云所有海外數據中心,不分節節假日都會有駐場工程師7×24小時值班,比如在新加坡就配備有4+1的模式,而在香港業務量很大的數據中心還會配備更多,只要有故障就能第一時間響應和解決。
騰訊云新加坡數據中心24小時監控室。
在曾佳欣看來,有很多事兒,你只要使勁投資源砸錢就可以堆起來,而且很快就能產生價值,但是最終,2B類的云業務考驗的是你有沒有一個整合服務能力,這其中包括云本身的服務能力,以及生態的價值服務能力。
曾佳欣還舉例說,這就好比你去看醫生為什么喜歡找老醫生去診斷,而對年輕的醫生心生顧慮?映射到云服務,在技術上,大家都不會有本質性差別,反而經驗起到決定性作用。
未來三年,云服務營收破百億
如果留意觀察,你會發現自2015年度財報首次提及騰訊云開始,云業務在騰訊的財報中已經被多次強調,就在3月公布的騰訊第四季度財報還顯示,騰訊其他業務的收入同比增289%,該項增長主要由于騰訊的支付相關服務及云服務收入的增長。
根據曾佳欣透露,2016年騰訊云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翻了三倍,今年騰訊云的計劃是同比翻兩倍,未來三年內營收目標是超過百億級。
這樣的目標也并不是沒有壓力,“老板給你站臺,錢也給你,人也給你,要什么資源你說,都給你,然后你給我打贏這場仗”。
打贏這場仗,并不意味著打敗老對手阿里云,而是在第一梯隊一定有騰訊云的位置。
但毫無疑問,在中國市場,阿里云著實比騰訊占據的份額要高,但騰訊云的快速奔跑也讓自己成為阿里云最頭疼的對手。
如今,在海外市場,處于同一個起跑線的騰訊云和阿里云,誰又將跑的更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