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云計算企業動態 → 正文

金融、醫療之后,阿里云騰訊云這些互聯網巨頭終于又盯上了制造業

責任編輯:editor006 作者:盧曉明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4-20 15:53:09 本文摘自:36kr

 

當人工智能概念在互聯網行業被鼓吹得風生水起,不知道傳統行業的寶寶們會不會一臉懵逼?

從金融科技、智能家居這些概念來說,似乎他們也在盡力參與這場信息技術革命。互聯網巨頭更是用盡洪荒之力用科技來改變傳統行業,IBM、百度、阿里云,都相繼發布了醫療大腦,金融更是早就成為了這些巨頭的目標,因為這兩個行業擁有海量數據;就連餐飲行業的送餐服務,都加上了人工智能的調度。

仔細看看,在這些傳統行業里面,人工智能觸碰和改變的,以服務業為主。規模龐大、占GDP比重接近35%的制造業,跟人工智能的關系,卻有點若即若離。

有點特立獨行的,是阿里云。作為傳統的重資產運營行業,制造業看似重得跟互聯網格格不入,在各大科技巨頭忙著在籠絡金融和醫療等服務行業,發布各種醫療大腦和金融云之時,阿里云切入了制造業這個甚少科技巨頭關注的行業。

終于盯上制造業的云服務商

此前3月29日的云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阿里云發布ET工業大腦。據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其實從去年開始,阿里云投入了很多科研和技術能力,提升江蘇、廣東和浙江等地的制造業的智能化,他們派出了不少人到徐工集團、協鑫光伏、中策橡膠、吉利汽車等企業的車間調研,設計具體的云服務解決方案。

昨天(4月19日),阿里云更是請來了浙江省政府,聊起了建設“云上浙江”,“十萬企業上云”計劃。

這跟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發布《浙江省“企業上云”行動計劃(2017)》有關,計劃讓10萬家企業有能力利用最新技術來提升效率,推動以制造業企業為主的浙江企業上云。據浙江省經信委信息資源與基礎設施處處長洪杰介紹,計劃年內新增上云企業一萬家,領先的云服務商3-5家,應用服務商100家。根據浙江省政府的文件,任務已經分配到了各個縣市,都有一定的指標要引導企業上云。

這意味著,在浙江省,即將有一大波上云企業,而且還會有幾家云服務商,會被政府優先推薦。是不是看到商(yin)機(zi)?

作為比較早關注這個行業的廠商,阿里云當然得趕緊抓住這個機會,響應當地政府的號召,迎接一大波上云制造業企業的到來。仔細看看,打著這個小算盤的,不僅阿里云。就在阿里云這個溝通會的第二天,騰訊也要在杭州舉辦“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主題之一就是當騰訊云遇上中國制造。

制造業企業為什么要上云?

在這些云服務廠商宣傳面向制造業的解決方案時,都會提到“中國制造2025”。確實,這一波工業企業的上云,也許是科技發展的需要,可能也離不開政府的順勢而為。

從宏觀角度看,浙江省建設“云上浙江”和阿里云重視工業解決方案,都離不開一個大背景——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早在2015年,中國的制造業產量占世界的近25%,超過德國成為世界制造業產出最大的國家。正如阿里云首席科學家閔萬里所言,曾經,“If something can be made, it can be made cheaper in China.”(如果能制造出某個產品,在中國就能更便宜地把它造出來。)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工廠,與其廉價的生產要素分不開,同時,中國制造也被貼上了便宜卻粗制濫造的標簽。

武漢大學2015年發布報告顯示,中國制造雖然產量排第一,但整體競爭力卻只有13名,高于泰國和印度,與瑞士、日本、德國等地相距甚遠。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制造產品質量水平不高,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從而使得產品的利潤率較低,處于價值鏈的低端。

然而如今,隨著人口紅利期逝去,中國制造連成本優勢也已不如從前,中國消費者本身也面臨著消費升級的需求,愿意為高品質付更多的錢,這就意味著,中國制造業亟待提高效率、提升質量來增加競爭力。

對于這件事,國家也是很捉急,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指出,要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并把發展這些產業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不過,這些問題難道只要簡單上云就可以解決嗎?當然不是。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說:“今天講企業上云,上云不是目的,上云是為了帶來服務于客戶的價值,產業的升級。”

云計算與人工智能對制造業有什么用?

數據處理能力提升,幾乎是所有企業上云帶來的基本優勢,從而提高效率。利用云計算,美國工業機械制造商BalzerPacific把四項設計的分析時間從4天縮短到90分鐘;比如,在臺式機上只能同步進行2個塑料件仿真分析,而在云中可以同步進行25種不同的仿真分析。

我們會發現,說到制造業企業上云,似乎都跟人工智能連在一起。其實,上云只是智能化的第一步,企業上了云之后,可能會發現很多可以提升的點。

剛剛一直提到的中國制造的質量提升,就是一例。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學家閔萬里在現場介紹,工業生產有幾十個生產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參數,每個傳感器一秒鐘可以采集數千次數據。面對這樣海量的數據,人類依靠經驗稍顯力有不逮,而人工智能則可以采集各個環節的數據,分析哪個環節出錯率較高,還能找出最優方案。

阿里云舉了一個光伏企業的例子,在光伏切片的生產過程中,有數千個生產參數會影響到切片良品率,例如上部砂漿溫度、下部砂漿溫度、上部導輪溫度、下部導輪溫度等,這些變量都會生產結果。阿里云對蘇州協鑫生產過程中采集到的全部變量進行分析,找出與良品率最為相關的60個關鍵變量,截止目前為止,已經將光伏切片的良品率提高了1%。劉松表示,該良品率每提高千分之一點,每年可以節省上千萬的生產成本;1%意味著節省了上億成本。

深度學習經過大量數據的訓練之后,會對某個產品的形成最優生產方案的算法模型、形成一定能力,也就是一個專注工業的大腦,這個大腦的能力和模型,也有可能用到其他地方或者其他的生產線上,節省了很多試錯成本。

劉松還說,技術角度以外,制造業還缺乏精細化的客戶導向思維,包括像最大的家電廠商,產品是給最終用戶用的,但是把貨交給供應商以前的國美蘇寧,卻不知道客戶想什么。這也是云計算能發揮作用的領域之一。

汽車制造商吉利將核心營銷系統部署在云上,構建新的信息通道,客戶的需求和行為數據可以實時反饋到生產、設計、制造等環節中來,決策層可以借此了解用戶痛點。

每一個制造業企業轉型的路徑可能是不同的,阿里云表示,對于特定企業而言,比如第一步可能是先明晰未來去哪;第二部分門別類看這個企業目前最缺什么、需要怎么轉型;最后,則要給出定制化的方案,來到第三步,阿里云的生態合作伙伴就開始參與,因為他們對行業更了解。

劉松表示,云是一個超級的載體,大家不把云當做一個技術,云是一個廣場,會聚集到各種各樣的信息數據,最終上面會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未來,今天相對自建的孤島式的封閉模式,會變成一個在線化、數字化、可運營的商業模式

未來,可能整個制造業所有的工廠,物理設施會變成在云上模擬。他舉例,以前制造高鐵的時候,跑隧道和彎道需要實地路測,包括車箱里坐幾個人,有時還要拿著分貝儀去手動測試當高鐵開到350公里時速或者在彎道時,座位的噪聲有多大。但今天,高鐵已經可以用全數字的方式,在物理車箱未造出來之前就直接模擬現實情況,評估工程學設計,這可以極大降低成本。

未來的數字雙胞胎的生產概念也是如此,“未來生產線上的東西,有一個數字影像,用算法去優化影像,反過來,推導整個物理的設計,這是未來的功能”。

當人工智能概念在互聯網行業被鼓吹得風生水起,不知道傳統行業的寶寶們會不會一臉懵逼?

從金融科技、智能家居這些概念來說,似乎他們也在盡力參與這場信息技術革命。互聯網巨頭更是用盡洪荒之力用科技來改變傳統行業,IBM、百度、阿里云,都相繼發布了醫療大腦,金融更是早就成為了這些巨頭的目標,因為這兩個行業擁有海量數據;就連餐飲行業的送餐服務,都加上了人工智能的調度。

仔細看看,在這些傳統行業里面,人工智能觸碰和改變的,以服務業為主。規模龐大、占GDP比重接近35%的制造業,跟人工智能的關系,卻有點若即若離。

有點特立獨行的,是阿里云。作為傳統的重資產運營行業,制造業看似重得跟互聯網格格不入,在各大科技巨頭忙著在籠絡金融和醫療等服務行業,發布各種醫療大腦和金融云之時,阿里云切入了制造業這個甚少科技巨頭關注的行業。

終于盯上制造業的云服務商

此前3月29日的云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阿里云發布ET工業大腦。據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其實從去年開始,阿里云投入了很多科研和技術能力,提升江蘇、廣東和浙江等地的制造業的智能化,他們派出了不少人到徐工集團、協鑫光伏、中策橡膠、吉利汽車等企業的車間調研,設計具體的云服務解決方案。

昨天(4月19日),阿里云更是請來了浙江省政府,聊起了建設“云上浙江”,“十萬企業上云”計劃。

這跟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發布《浙江省“企業上云”行動計劃(2017)》有關,計劃讓10萬家企業有能力利用最新技術來提升效率,推動以制造業企業為主的浙江企業上云。據浙江省經信委信息資源與基礎設施處處長洪杰介紹,計劃年內新增上云企業一萬家,領先的云服務商3-5家,應用服務商100家。根據浙江省政府的文件,任務已經分配到了各個縣市,都有一定的指標要引導企業上云。

這意味著,在浙江省,即將有一大波上云企業,而且還會有幾家云服務商,會被政府優先推薦。是不是看到商(yin)機(zi)?

作為比較早關注這個行業的廠商,阿里云當然得趕緊抓住這個機會,響應當地政府的號召,迎接一大波上云制造業企業的到來。仔細看看,打著這個小算盤的,不僅阿里云。就在阿里云這個溝通會的第二天,騰訊也要在杭州舉辦“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主題之一就是當騰訊云遇上中國制造。

制造業企業為什么要上云?

在這些云服務廠商宣傳面向制造業的解決方案時,都會提到“中國制造2025”。確實,這一波工業企業的上云,也許是科技發展的需要,可能也離不開政府的順勢而為。

從宏觀角度看,浙江省建設“云上浙江”和阿里云重視工業解決方案,都離不開一個大背景——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早在2015年,中國的制造業產量占世界的近25%,超過德國成為世界制造業產出最大的國家。正如阿里云首席科學家閔萬里所言,曾經,“If something can be made, it can be made cheaper in China.”(如果能制造出某個產品,在中國就能更便宜地把它造出來。)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工廠,與其廉價的生產要素分不開,同時,中國制造也被貼上了便宜卻粗制濫造的標簽。

據武漢大學2015年發布報告顯示,中國制造雖然產量排第一,但整體競爭力卻只有13名,高于泰國和印度,與瑞士、日本、德國等地相距甚遠。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制造產品質量水平不高,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從而使得產品的利潤率較低,處于價值鏈的低端。

然而如今,隨著人口紅利期逝去,中國制造連成本優勢也已不如從前,中國消費者本身也面臨著消費升級的需求,愿意為高品質付更多的錢,這就意味著,中國制造業亟待提高效率、提升質量來增加競爭力。

對于這件事,國家也是很捉急,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指出,要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并把發展這些產業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不過,這些問題難道只要簡單上云就可以解決嗎?當然不是。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說:“今天講企業上云,上云不是目的,上云是為了帶來服務于客戶的價值,產業的升級。”

云計算與人工智能對制造業有什么用?

數據處理能力提升,幾乎是所有企業上云帶來的基本優勢,從而提高效率。利用云計算,美國工業機械制造商BalzerPacific把四項設計的分析時間從4天縮短到90分鐘;比如,在臺式機上只能同步進行2個塑料件仿真分析,而在云中可以同步進行25種不同的仿真分析。

我們會發現,說到制造業企業上云,似乎都跟人工智能連在一起。其實,上云只是智能化的第一步,企業上了云之后,可能會發現很多可以提升的點。

剛剛一直提到的中國制造的質量提升,就是一例。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學家閔萬里在現場介紹,工業生產有幾十個生產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參數,每個傳感器一秒鐘可以采集數千次數據。面對這樣海量的數據,人類依靠經驗稍顯力有不逮,而人工智能則可以采集各個環節的數據,分析哪個環節出錯率較高,還能找出最優方案。

阿里云舉了一個光伏企業的例子,在光伏切片的生產過程中,有數千個生產參數會影響到切片良品率,例如上部砂漿溫度、下部砂漿溫度、上部導輪溫度、下部導輪溫度等,這些變量都會生產結果。阿里云對蘇州協鑫生產過程中采集到的全部變量進行分析,找出與良品率最為相關的60個關鍵變量,截止目前為止,已經將光伏切片的良品率提高了1%。劉松表示,該良品率每提高千分之一點,每年可以節省上千萬的生產成本;1%意味著節省了上億成本。

深度學習經過大量數據的訓練之后,會對某個產品的形成最優生產方案的算法模型、形成一定能力,也就是一個專注工業的大腦,這個大腦的能力和模型,也有可能用到其他地方或者其他的生產線上,節省了很多試錯成本。

劉松還說,技術角度以外,制造業還缺乏精細化的客戶導向思維,包括像最大的家電廠商,產品是給最終用戶用的,但是把貨交給供應商以前的國美蘇寧,卻不知道客戶想什么。這也是云計算能發揮作用的領域之一。

汽車制造商吉利將核心營銷系統部署在云上,構建新的信息通道,客戶的需求和行為數據可以實時反饋到生產、設計、制造等環節中來,決策層可以借此了解用戶痛點。

每一個制造業企業轉型的路徑可能是不同的,阿里云表示,對于特定企業而言,比如第一步可能是先明晰未來去哪;第二部分門別類看這個企業目前最缺什么、需要怎么轉型;最后,則要給出定制化的方案,來到第三步,阿里云的生態合作伙伴就開始參與,因為他們對行業更了解。

劉松表示,云是一個超級的載體,大家不把云當做一個技術,云是一個廣場,會聚集到各種各樣的信息數據,最終上面會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未來,今天相對自建的孤島式的封閉模式,會變成一個在線化、數字化、可運營的商業模式

未來,可能整個制造業所有的工廠,物理設施會變成在云上模擬。他舉例,以前制造高鐵的時候,跑隧道和彎道需要實地路測,包括車箱里坐幾個人,有時還要拿著分貝儀去手動測試當高鐵開到350公里時速或者在彎道時,座位的噪聲有多大。但今天,高鐵已經可以用全數字的方式,在物理車箱未造出來之前就直接模擬現實情況,評估工程學設計,這可以極大降低成本。

未來的數字雙胞胎的生產概念也是如此,“未來生產線上的東西,有一個數字影像,用算法去優化影像,反過來,推導整個物理的設計,這是未來的功能”。

關鍵字:阿里云制造業企業騰訊

本文摘自:36kr

x 金融、醫療之后,阿里云騰訊云這些互聯網巨頭終于又盯上了制造業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云計算企業動態 → 正文

金融、醫療之后,阿里云騰訊云這些互聯網巨頭終于又盯上了制造業

責任編輯:editor006 作者:盧曉明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4-20 15:53:09 本文摘自:36kr

 

當人工智能概念在互聯網行業被鼓吹得風生水起,不知道傳統行業的寶寶們會不會一臉懵逼?

從金融科技、智能家居這些概念來說,似乎他們也在盡力參與這場信息技術革命。互聯網巨頭更是用盡洪荒之力用科技來改變傳統行業,IBM、百度、阿里云,都相繼發布了醫療大腦,金融更是早就成為了這些巨頭的目標,因為這兩個行業擁有海量數據;就連餐飲行業的送餐服務,都加上了人工智能的調度。

仔細看看,在這些傳統行業里面,人工智能觸碰和改變的,以服務業為主。規模龐大、占GDP比重接近35%的制造業,跟人工智能的關系,卻有點若即若離。

有點特立獨行的,是阿里云。作為傳統的重資產運營行業,制造業看似重得跟互聯網格格不入,在各大科技巨頭忙著在籠絡金融和醫療等服務行業,發布各種醫療大腦和金融云之時,阿里云切入了制造業這個甚少科技巨頭關注的行業。

終于盯上制造業的云服務商

此前3月29日的云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阿里云發布ET工業大腦。據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其實從去年開始,阿里云投入了很多科研和技術能力,提升江蘇、廣東和浙江等地的制造業的智能化,他們派出了不少人到徐工集團、協鑫光伏、中策橡膠、吉利汽車等企業的車間調研,設計具體的云服務解決方案。

昨天(4月19日),阿里云更是請來了浙江省政府,聊起了建設“云上浙江”,“十萬企業上云”計劃。

這跟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發布《浙江省“企業上云”行動計劃(2017)》有關,計劃讓10萬家企業有能力利用最新技術來提升效率,推動以制造業企業為主的浙江企業上云。據浙江省經信委信息資源與基礎設施處處長洪杰介紹,計劃年內新增上云企業一萬家,領先的云服務商3-5家,應用服務商100家。根據浙江省政府的文件,任務已經分配到了各個縣市,都有一定的指標要引導企業上云。

這意味著,在浙江省,即將有一大波上云企業,而且還會有幾家云服務商,會被政府優先推薦。是不是看到商(yin)機(zi)?

作為比較早關注這個行業的廠商,阿里云當然得趕緊抓住這個機會,響應當地政府的號召,迎接一大波上云制造業企業的到來。仔細看看,打著這個小算盤的,不僅阿里云。就在阿里云這個溝通會的第二天,騰訊也要在杭州舉辦“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主題之一就是當騰訊云遇上中國制造。

制造業企業為什么要上云?

在這些云服務廠商宣傳面向制造業的解決方案時,都會提到“中國制造2025”。確實,這一波工業企業的上云,也許是科技發展的需要,可能也離不開政府的順勢而為。

從宏觀角度看,浙江省建設“云上浙江”和阿里云重視工業解決方案,都離不開一個大背景——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早在2015年,中國的制造業產量占世界的近25%,超過德國成為世界制造業產出最大的國家。正如阿里云首席科學家閔萬里所言,曾經,“If something can be made, it can be made cheaper in China.”(如果能制造出某個產品,在中國就能更便宜地把它造出來。)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工廠,與其廉價的生產要素分不開,同時,中國制造也被貼上了便宜卻粗制濫造的標簽。

武漢大學2015年發布報告顯示,中國制造雖然產量排第一,但整體競爭力卻只有13名,高于泰國和印度,與瑞士、日本、德國等地相距甚遠。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制造產品質量水平不高,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從而使得產品的利潤率較低,處于價值鏈的低端。

然而如今,隨著人口紅利期逝去,中國制造連成本優勢也已不如從前,中國消費者本身也面臨著消費升級的需求,愿意為高品質付更多的錢,這就意味著,中國制造業亟待提高效率、提升質量來增加競爭力。

對于這件事,國家也是很捉急,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指出,要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并把發展這些產業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不過,這些問題難道只要簡單上云就可以解決嗎?當然不是。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說:“今天講企業上云,上云不是目的,上云是為了帶來服務于客戶的價值,產業的升級。”

云計算與人工智能對制造業有什么用?

數據處理能力提升,幾乎是所有企業上云帶來的基本優勢,從而提高效率。利用云計算,美國工業機械制造商BalzerPacific把四項設計的分析時間從4天縮短到90分鐘;比如,在臺式機上只能同步進行2個塑料件仿真分析,而在云中可以同步進行25種不同的仿真分析。

我們會發現,說到制造業企業上云,似乎都跟人工智能連在一起。其實,上云只是智能化的第一步,企業上了云之后,可能會發現很多可以提升的點。

剛剛一直提到的中國制造的質量提升,就是一例。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學家閔萬里在現場介紹,工業生產有幾十個生產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參數,每個傳感器一秒鐘可以采集數千次數據。面對這樣海量的數據,人類依靠經驗稍顯力有不逮,而人工智能則可以采集各個環節的數據,分析哪個環節出錯率較高,還能找出最優方案。

阿里云舉了一個光伏企業的例子,在光伏切片的生產過程中,有數千個生產參數會影響到切片良品率,例如上部砂漿溫度、下部砂漿溫度、上部導輪溫度、下部導輪溫度等,這些變量都會生產結果。阿里云對蘇州協鑫生產過程中采集到的全部變量進行分析,找出與良品率最為相關的60個關鍵變量,截止目前為止,已經將光伏切片的良品率提高了1%。劉松表示,該良品率每提高千分之一點,每年可以節省上千萬的生產成本;1%意味著節省了上億成本。

深度學習經過大量數據的訓練之后,會對某個產品的形成最優生產方案的算法模型、形成一定能力,也就是一個專注工業的大腦,這個大腦的能力和模型,也有可能用到其他地方或者其他的生產線上,節省了很多試錯成本。

劉松還說,技術角度以外,制造業還缺乏精細化的客戶導向思維,包括像最大的家電廠商,產品是給最終用戶用的,但是把貨交給供應商以前的國美蘇寧,卻不知道客戶想什么。這也是云計算能發揮作用的領域之一。

汽車制造商吉利將核心營銷系統部署在云上,構建新的信息通道,客戶的需求和行為數據可以實時反饋到生產、設計、制造等環節中來,決策層可以借此了解用戶痛點。

每一個制造業企業轉型的路徑可能是不同的,阿里云表示,對于特定企業而言,比如第一步可能是先明晰未來去哪;第二部分門別類看這個企業目前最缺什么、需要怎么轉型;最后,則要給出定制化的方案,來到第三步,阿里云的生態合作伙伴就開始參與,因為他們對行業更了解。

劉松表示,云是一個超級的載體,大家不把云當做一個技術,云是一個廣場,會聚集到各種各樣的信息數據,最終上面會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未來,今天相對自建的孤島式的封閉模式,會變成一個在線化、數字化、可運營的商業模式

未來,可能整個制造業所有的工廠,物理設施會變成在云上模擬。他舉例,以前制造高鐵的時候,跑隧道和彎道需要實地路測,包括車箱里坐幾個人,有時還要拿著分貝儀去手動測試當高鐵開到350公里時速或者在彎道時,座位的噪聲有多大。但今天,高鐵已經可以用全數字的方式,在物理車箱未造出來之前就直接模擬現實情況,評估工程學設計,這可以極大降低成本。

未來的數字雙胞胎的生產概念也是如此,“未來生產線上的東西,有一個數字影像,用算法去優化影像,反過來,推導整個物理的設計,這是未來的功能”。

當人工智能概念在互聯網行業被鼓吹得風生水起,不知道傳統行業的寶寶們會不會一臉懵逼?

從金融科技、智能家居這些概念來說,似乎他們也在盡力參與這場信息技術革命。互聯網巨頭更是用盡洪荒之力用科技來改變傳統行業,IBM、百度、阿里云,都相繼發布了醫療大腦,金融更是早就成為了這些巨頭的目標,因為這兩個行業擁有海量數據;就連餐飲行業的送餐服務,都加上了人工智能的調度。

仔細看看,在這些傳統行業里面,人工智能觸碰和改變的,以服務業為主。規模龐大、占GDP比重接近35%的制造業,跟人工智能的關系,卻有點若即若離。

有點特立獨行的,是阿里云。作為傳統的重資產運營行業,制造業看似重得跟互聯網格格不入,在各大科技巨頭忙著在籠絡金融和醫療等服務行業,發布各種醫療大腦和金融云之時,阿里云切入了制造業這個甚少科技巨頭關注的行業。

終于盯上制造業的云服務商

此前3月29日的云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阿里云發布ET工業大腦。據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其實從去年開始,阿里云投入了很多科研和技術能力,提升江蘇、廣東和浙江等地的制造業的智能化,他們派出了不少人到徐工集團、協鑫光伏、中策橡膠、吉利汽車等企業的車間調研,設計具體的云服務解決方案。

昨天(4月19日),阿里云更是請來了浙江省政府,聊起了建設“云上浙江”,“十萬企業上云”計劃。

這跟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發布《浙江省“企業上云”行動計劃(2017)》有關,計劃讓10萬家企業有能力利用最新技術來提升效率,推動以制造業企業為主的浙江企業上云。據浙江省經信委信息資源與基礎設施處處長洪杰介紹,計劃年內新增上云企業一萬家,領先的云服務商3-5家,應用服務商100家。根據浙江省政府的文件,任務已經分配到了各個縣市,都有一定的指標要引導企業上云。

這意味著,在浙江省,即將有一大波上云企業,而且還會有幾家云服務商,會被政府優先推薦。是不是看到商(yin)機(zi)?

作為比較早關注這個行業的廠商,阿里云當然得趕緊抓住這個機會,響應當地政府的號召,迎接一大波上云制造業企業的到來。仔細看看,打著這個小算盤的,不僅阿里云。就在阿里云這個溝通會的第二天,騰訊也要在杭州舉辦“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主題之一就是當騰訊云遇上中國制造。

制造業企業為什么要上云?

在這些云服務廠商宣傳面向制造業的解決方案時,都會提到“中國制造2025”。確實,這一波工業企業的上云,也許是科技發展的需要,可能也離不開政府的順勢而為。

從宏觀角度看,浙江省建設“云上浙江”和阿里云重視工業解決方案,都離不開一個大背景——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早在2015年,中國的制造業產量占世界的近25%,超過德國成為世界制造業產出最大的國家。正如阿里云首席科學家閔萬里所言,曾經,“If something can be made, it can be made cheaper in China.”(如果能制造出某個產品,在中國就能更便宜地把它造出來。)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工廠,與其廉價的生產要素分不開,同時,中國制造也被貼上了便宜卻粗制濫造的標簽。

據武漢大學2015年發布報告顯示,中國制造雖然產量排第一,但整體競爭力卻只有13名,高于泰國和印度,與瑞士、日本、德國等地相距甚遠。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制造產品質量水平不高,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從而使得產品的利潤率較低,處于價值鏈的低端。

然而如今,隨著人口紅利期逝去,中國制造連成本優勢也已不如從前,中國消費者本身也面臨著消費升級的需求,愿意為高品質付更多的錢,這就意味著,中國制造業亟待提高效率、提升質量來增加競爭力。

對于這件事,國家也是很捉急,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指出,要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并把發展這些產業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不過,這些問題難道只要簡單上云就可以解決嗎?當然不是。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說:“今天講企業上云,上云不是目的,上云是為了帶來服務于客戶的價值,產業的升級。”

云計算與人工智能對制造業有什么用?

數據處理能力提升,幾乎是所有企業上云帶來的基本優勢,從而提高效率。利用云計算,美國工業機械制造商BalzerPacific把四項設計的分析時間從4天縮短到90分鐘;比如,在臺式機上只能同步進行2個塑料件仿真分析,而在云中可以同步進行25種不同的仿真分析。

我們會發現,說到制造業企業上云,似乎都跟人工智能連在一起。其實,上云只是智能化的第一步,企業上了云之后,可能會發現很多可以提升的點。

剛剛一直提到的中國制造的質量提升,就是一例。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學家閔萬里在現場介紹,工業生產有幾十個生產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參數,每個傳感器一秒鐘可以采集數千次數據。面對這樣海量的數據,人類依靠經驗稍顯力有不逮,而人工智能則可以采集各個環節的數據,分析哪個環節出錯率較高,還能找出最優方案。

阿里云舉了一個光伏企業的例子,在光伏切片的生產過程中,有數千個生產參數會影響到切片良品率,例如上部砂漿溫度、下部砂漿溫度、上部導輪溫度、下部導輪溫度等,這些變量都會生產結果。阿里云對蘇州協鑫生產過程中采集到的全部變量進行分析,找出與良品率最為相關的60個關鍵變量,截止目前為止,已經將光伏切片的良品率提高了1%。劉松表示,該良品率每提高千分之一點,每年可以節省上千萬的生產成本;1%意味著節省了上億成本。

深度學習經過大量數據的訓練之后,會對某個產品的形成最優生產方案的算法模型、形成一定能力,也就是一個專注工業的大腦,這個大腦的能力和模型,也有可能用到其他地方或者其他的生產線上,節省了很多試錯成本。

劉松還說,技術角度以外,制造業還缺乏精細化的客戶導向思維,包括像最大的家電廠商,產品是給最終用戶用的,但是把貨交給供應商以前的國美蘇寧,卻不知道客戶想什么。這也是云計算能發揮作用的領域之一。

汽車制造商吉利將核心營銷系統部署在云上,構建新的信息通道,客戶的需求和行為數據可以實時反饋到生產、設計、制造等環節中來,決策層可以借此了解用戶痛點。

每一個制造業企業轉型的路徑可能是不同的,阿里云表示,對于特定企業而言,比如第一步可能是先明晰未來去哪;第二部分門別類看這個企業目前最缺什么、需要怎么轉型;最后,則要給出定制化的方案,來到第三步,阿里云的生態合作伙伴就開始參與,因為他們對行業更了解。

劉松表示,云是一個超級的載體,大家不把云當做一個技術,云是一個廣場,會聚集到各種各樣的信息數據,最終上面會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未來,今天相對自建的孤島式的封閉模式,會變成一個在線化、數字化、可運營的商業模式

未來,可能整個制造業所有的工廠,物理設施會變成在云上模擬。他舉例,以前制造高鐵的時候,跑隧道和彎道需要實地路測,包括車箱里坐幾個人,有時還要拿著分貝儀去手動測試當高鐵開到350公里時速或者在彎道時,座位的噪聲有多大。但今天,高鐵已經可以用全數字的方式,在物理車箱未造出來之前就直接模擬現實情況,評估工程學設計,這可以極大降低成本。

未來的數字雙胞胎的生產概念也是如此,“未來生產線上的東西,有一個數字影像,用算法去優化影像,反過來,推導整個物理的設計,這是未來的功能”。

關鍵字:阿里云制造業企業騰訊

本文摘自:36kr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牙克石市| 肥城市| 光泽县| 抚松县| 高青县| 张北县| 菏泽市| 竹溪县| 阳江市| 利川市| 鸡东县| 繁峙县| 措勤县| 炎陵县| 灌南县| 唐山市| 江孜县| 黄冈市| 松桃| 宝丰县| 白水县| 阿城市| 郸城县| 榆林市| 芜湖县| 厦门市| 汉川市| 广州市| 自治县| 苏尼特左旗| 嘉鱼县| 民权县| 黎川县| 林甸县| 大洼县| 连江县| 丰都县| 青海省| 大连市| 闵行区| 大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