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的廣泛普及要歸功于創始者亞馬遜,是它最早嘗試將閑置的服務器資源對外出租并獲利。如今,占據亞馬遜總營收不足10%的云服務已經提供了集團將近過半的利潤。近些年,隨著云計算在國內市場的剛需被喚醒,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國際巨頭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市場滲透,但在中國數據主權和網絡安全法規的限制下,這些外資云在國內的進展并不順利,因受監管限制,只能“帶著鐐銬跳舞”,國內市場基本上還是騰訊云、阿里云這些本土企業的天下。
誰是亞馬遜在中國的衣缽傳人?
雖然外資云并沒有在國內占主導地位,但是他們的盈利模式、銷售方式乃至企業文化已經成為了國內云平臺學習的方向。在很多報道中,阿里云和亞馬遜并列的情況非常多,“阿里云與AWS、Azure等巨頭的競爭也將主要在生態層面上展開”、“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云Alibaba Cloud的3A競爭格局”等概念被拿出來反復炒作。
那么阿里云是否具備與亞馬遜AWS并肩的能力和地位?撇開利益相關的投行報告,單是看兩者的營收和利潤就能一目了然。今年第三季度,亞馬遜AWS的營業收入32億美元,經營利潤率超過26%,而阿里云營收14.93億元,大約兩億美元,差了16倍,況且還沒有實現盈利。這兩個數據的對比很清楚,無論是影響力還是實力上,阿里云完全不能和亞馬遜AWS相比,不能因為短期的增速和海外的布局,就認為阿里云已經躋身國際一流。
其實,就算不和國際巨頭相比,單在國內市場上,阿里云的“一哥”地位并不牢固。國內市場的參與者并不在少數,三大電信運營商、騰訊云、百度云、華為、金山都不可小覷,細分市場的搶奪和蠶食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在眾多的競爭者中,騰訊云所施加的壓力最為明顯。
無論是雙11云服務價格下調,還是不久前的Sort Benchmark 比賽,阿里云一直受到競品——騰訊云的追趕乃至壓制。
還是通過營收數據進行對比。在第三季度,騰訊支付相關服務及云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48%,總營收為人民幣49.64億元,其中騰訊云服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0%,對比阿里云的同比增長130%,騰訊云的增速后勁更足,已經形成了趕超之勢,未來“一哥”的位置會不會易主,實在很難說。
到底誰技術更好、價格更低、朋友圈更大?
營業收入只是冰山一角,但反映很多的問題,不過騰訊云和阿里云的差距還是要從深處挖掘。
1.比性能。
云計算涉及的技術十分多,網上有很多關于服務器、數據庫、對象儲存等產品的性能評測對比,評測結論并不統一。實際上,即使阿里云的起步要早兩年,但也并沒有積累出技術優勢,反倒是在Sort Benchmark的排序比賽中將關鍵指標全盤輸給了騰訊云。
Sort Benchmark是一項國際賽事,被稱為“計算界的奧運會”,谷歌、AWS、微軟都曾參賽并獲過獎,在今年的Sort Benchmark上,象征著技術能力的排序比賽的四個子項目冠軍都被騰訊云拿到,并以提升2到5倍的成績刷新阿里云去年創造的紀錄;而今年阿里云則拿下象征性價比的CloudSort的冠軍,外界解讀為“以降低3倍的成本刷新2014年加州大學采用AWS創造的記錄。”
多說一句,對于這項比賽,媒體有兩種誤解,一是騰訊云之所以能得冠軍完全是出動了豪華設備,且這套設備并不實用;二是阿里云的重點在于給企業“降成本”而非“拼速度”。實際上,按照比賽規則,能參賽的產品必須是商用產品,而且騰訊云的參賽產品“數智”已經在騰訊云上開放了,所以并不存在設備不實用這一說。另外,從2014年到2016年,云計算技術已經普遍改進了很多,阿里云性價比“提升3倍”并不具有參考意義,況且2014年的比賽,并非AWS自主參賽,AWS沒有對參賽團隊進行直接指導。
在性能上,阿里云和騰訊云都接受住了來自內部產品的檢驗。在云的眾多使用場景中,“2015年春晚”搶紅包是最經典的一幕,收發紅包這種億萬級別的數據處理量,是阿里云支持的12306網站搶火車票的一百余倍,從這個例子中就可以看出,在云計算性能上,騰訊云絕不會落后于阿里云。
2.比價格。
亞馬遜網絡服務全球市場副總裁Ariel Kelman曾表示:降價是AWS云服務重要戰略。自開展業務以來,亞馬遜AWS已經展開了52次減價活動。亞馬遜如此,國內平臺更是如此。對于阿里云、騰訊云而言,前期能否盈利并不值得考慮,跑馬圈地更為重要,只要能夠搶先大舉搶占市場,之后便可以通過規模效益實現收支平衡乃至盈利。這種做法很類似前期的O2O、網約車等領域。
阿里云在年內的幾輪降價雖然壓低了大多數競品的利潤,但是對平臺級的騰訊云卻沒有效果,況且,目前同類產品的售價騰訊云依舊低于阿里云。
最近的一次降價是阿里云發起的,其在云棲大會上宣布中國區云產品全線下調,核心云產品最高降幅達50%,而就在半個月之后,騰訊云便掀起了更徹底的降價浪潮,核心產品全面調價,最大降幅低至3折。
降價是以盈利為代價的,當前參與各方均未盈利,但拓展市場在當下顯得更為重要,可以預見,國內的降價潮還會有幾輪,而且阿里云和騰訊云仍將在不短的時期內頻繁發起價格戰。但這種做法對亞馬遜、微軟等國外云計算服務商并不利,因為國外企業一向難以適應“價格戰”,這倒也利于國內平臺抓住機遇排除國際巨頭的干擾先行壯大起來。
3.比生態。
可以說,阿里云和騰訊云的壯大是離不開阿里和騰訊這兩個平臺靠山的,但是即便都存在平臺依附關系,但也存在著諸多差別。
阿里云誕生之時便獨立于母公司,最初用戶是阿里小貸和淘寶天貓,具有明顯的電商屬性,隨后才對外形成自己的生態。而騰訊云自誕生起,就結合騰訊消費級業務優勢形成不同的垂直云體系,如游戲云、視頻云、媒體融合云、金融云、政務云等。可以說,騰訊云并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業務來考慮,而是作為整個平臺戰略去考慮的。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當90%的流量都來自移動終端的時候,坐擁微信、QQ、瀏覽器、視頻、應用寶等接口的騰訊系就顯得十分龐大——其占據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時間超過50%。可以說,騰訊平臺已經為騰訊云提供了最大的應用場景。
與阿里云的更多地布局在政務、電商、物流等領域不同,騰訊云在游戲和視頻等娛樂場景上擁有更多的優勢,而后者恰恰是最容易形成井噴趨勢,最容易出現爆款產品的領域。
相反,阿里云由于自身原因,已經讓開始形成的生態圈出現了裂痕,不久前IT之家發表聲明從阿里云遷移出去就是一個例子。
4.比高端用戶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云計算的利潤要從高端用戶上獲取。小企業每月支付的租金并不能形成大氣候,云平臺要像IBM當年給銀行、大機構、大企業提供服務一樣,搶占高端用戶。這不僅意味著技術要絕對過硬,還要求云平臺有超強的資源整合能力。
在這些“高大上”的客戶中,金融機構無疑占據大頭。今年7月,銀監會發布《十三五科技指引》,明確提出未來5年銀行業60%以上的業務系統上金融云,75%的場景實現智能運維,這給云計算市場畫了一個很大的蛋糕。近期甲骨文聯姻騰訊云,形成了對等地位基礎上的強強聯合,為騰訊云在金融等主流領域的拓展增加了籌碼。在進軍金融云方面,騰訊集團副總裁賴智明曾表示,騰訊金融云的搭建是一個傾全力All in的投入。騰訊云在金融機構上的布局將取得先發優勢,提高品牌溢價。
高端客戶的另一個爭奪熱點是海外市場。近日,騰訊云宣布將于本月內全面開放11個海外服務節點,算上海外的3個數據中心、國內5個數據中心,騰訊云在全球的服務節點達到19個,成為截至目前在全球云計算基礎設施最完善的中國互聯網云服務商。
在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騰訊云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在全球快速部署海外節點的同時,騰訊云也在為出海企業提供一套生態體系平臺服務,比如針對游戲行業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務,比如:1.整合騰訊內部資源,為游戲企業提供東南亞音樂播放平臺JOOX等多家平臺級互聯網公司的海量用戶流量;2.整合騰訊游戲最具優勢的語音服務,為游戲企業提供不同國家不同語音版本服務;3.在未來,騰訊云還將有望提供海外直播分發平臺,為優質的視頻直播平臺提供內容分發和流量入口。對比阿里云的海外布局,可以說,騰訊云和阿里云的“云端之爭”已經將戰火燒到了國外市場。
全面的對抗已經開始
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加大,企業自建IT系統的成本十分高昂,況且大多面臨著海量數據的分析和處理難題,為了實現業務的穩定和擴容,減輕一次性投入的資金負擔,大量企業將關注重點放在了云計算上。通過云平臺的彈性架構,的確能大幅提高企業業務上線的效率,節省開支。
所以在這幾年,傳統的IT市場份額已經在被不斷地取代,租公有云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選擇,隨著各類行業的深度觸網,騰訊云與阿里云的巨頭之爭已經被擺上了臺面。
毫無疑問,市場將向著資本、資源雄厚的企業傾斜。就從目前各平臺的內部動力分析,騰訊云和阿里云的全面對抗才剛剛開始,一個暫時領先,一個緊追不趕,當差距越來越小時,誰的戰略和路線將最終勝出?相信不用多久便能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