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 云, 兩個關鍵詞, 它們的一種關聯是——“認知能力以云的形式交付”。
2016年10月,IBM高級副總裁、IBM系統部總經理羅思民(Tom Rosamilia)接受本刊采訪時說,IBM現在是一家正向認知轉型的企業,這些認知的能力是以云的形式交付出來的。
認知
不久前,也是在2016年10月,IBM公司董事長、總裁兼CEO羅睿蘭(Ginni Rometty)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演講,題為《轉型,奔向認知商務時代》。羅睿蘭說,大部分信息,如圖片、視頻,是非結構性的,以往計算機對這類問題無能為力,IBM認知系統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對這類信息的消化和解讀。
羅睿蘭表述的“非結構性信息”即大數據的原初定義,而機器認知屬于人工智能話題。可以說,IBM向認知轉型,正是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蓬勃發展這一時代特點的回應。更進一步,IBM還希望在“認知”的筐子里裝進盡可能多的東西。羅睿蘭說,人工智能只是認知系統的一部分。她以沃森(Watson)技術平臺為例,說Watson不僅能夠在電視問答節目中展現“智能”,而且能幫助醫生讀病歷、診斷和治療。
羅思民對本刊也舉了Watson的例子。IBM已經讓Watson閱讀了2500萬頁文獻——這非人力所能及。羅思民說,機器認知的價值正在于此。比如醫療行業,每一天都有很多新文章發布,從業人員不可能有時間來消化所有文章。矛盾——數據生成量之大、出版文章之多和人類個體吸收能力之間的矛盾——出現了。IBM進行測試,研究人類看到相關知識后做出決策的過程,然后使用Watson技術平臺來模仿人類的獲取信息并決策的行為,向醫生提出建議。有了機器的幫助,醫生不需要花漫長的時間讀需要消化的信息,而是根據機器的建議做決策。據羅思民說,Watson讀完所有相關信息,提出的建議里會出現一些新想法,很可能是醫生以前沒有想到的。
IBM認為,認知和學習系統象征著一個計算新時代。歷史就此分為過去和未來:過去,計算意味著編程,基于規則——類似“A事件產生,則采取B行動”的規則;未來,認知系統能夠處理和學習大量很多信息,得出結論,把結論交給專業人員——醫生、股票經紀人等等。
混合云
羅思民執掌IBM系統部,他的關切在于,在IBM理解的“認知時代”背景下,系統部如何更新基礎架構技術,為IBM的整體戰略服務。“整體戰略”包括認知的戰略、向云轉型的戰略和以行業為重的戰略。羅思民說:“機器學習從加速計算中受益匪淺。可以看到Power處理器技術和加速器技術結合,比如和NVIDIA(英偉達)的GPU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學習功能。處理器和GPU結合提供了認知時代里所需要的系統性能。”
在IBM看來,混合云是通往更強認知能力的主干道;用羅思民的話來說,就是“混合云在定義我們的未來”。羅思民說:“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行業的IT系統都在走向混合云方式,這表示,他們要么已有的本地IT系統上運行,要么會接入一些公有云環境。”接著羅思民例舉了三種“混合”形式:一是對運行在不同平臺(包括本地和不同云平臺)的程序和應用進行統一協調管理,可稱為“整合混合”;二是在云環境中進行應用開發,并最終在一個本地環境中將其投入生產;三是用混合實現應用的可遷移性,某個應用既可以在本地運行,也可以在需要時在公有云環境(如IBM Bluemix云)里運行。
而另一種對混合云的需求,即通過混合云帶來“爆發能力(bursting capability)”(指在本地運行能力達到極限后通過使用云計算來進一步增加能力),羅思民認為其實在他接觸的客戶中并不常見。
2016年9月,IBM公司宣布推出多項“云就緒”系統、服務和解決方案,以簡化混合云環境中的數據、應用和服務。新的混合云產品組合包括:面向云的Power系統,特點是融合了基于OpenStack的云管理和彈性消費模型,幫助客戶將IT基礎架構轉換成一個能夠處理AIX、IBM i和Linux工作負載的本地云;面向云的z系統,這是一個運維產品,可提供有關云操作的分析洞察;IBM Spectrum數據復制管理和保護解決方案,此次更新擴展了面向混合云的方案,可集成多個云對象存儲選項。
IBM為推行其混合云戰略,打造了一個成長中的開放式生態系統。目前Canonical、Hortonworks、Mirantis等知名公司已經參與其中。羅思民說,IBM和合作伙伴一起,在中國和美國都建立起了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以支持云服務。
采訪中,羅思民介紹了兩個中國本地客戶使用LinuxONE的案例:IBM和百洋藥業一起建立的“菩提醫療云”系統,以及IBM和華夏快線為四川南充當代運業公司搭建的電子客票服務系統。他說:“我們為認知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