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務市場競爭是全球性大環境的競爭,同時又離不開合作。近些年在中國展開合作的國際巨頭越來越多,顯示中國云服務市場的商機。11月9日,甲骨文也與騰訊云簽約聯手拓展市場。入華合作除了解決牌照難題的困擾也是提高競爭力的選擇。
入華“淘金”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云計算白皮書(2016年)》顯示,我國云計算市場總體保持快速發展態勢,2015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378億元,整體增速31.7%。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也曾預測稱,中國云計算未來會進入高速發展期,在全球經濟發展趨緩的時局下,能夠獲得中國云計算市場的勝利也就意味著將在全球云計算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11月9日,甲骨文與騰訊云在上海簽約,雙方將聯手拓展中國云計算市場。甲骨文與騰訊云于2015年11月便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由騰訊云來幫助甲骨文云服務在中國落地。甲骨文認為,此次在產品層面進行整合,標志著雙方合作的進一步深化。甲骨文亞太區高級副總裁Francois Lancon表示,“不僅限于數據中心建設,而且要把合作深化到彼此產品的整合與對接,甲骨文將整合騰訊的社交功能,借助騰訊的社交功能和互聯網行業地位加速中國業務”。
甲骨文目前在云上推的軟件產品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銷售云、企業資源計劃管理(ERP)軟件等。雙方預計,甲骨文的公有云最早將在2017年落地。
其實,甲骨文并不是第一個在中國展開云服務布局的跨國企業。2012年底,微軟與世紀互聯的聯姻,在2014年旗下Azure公有云就已經在華落地,還與國開在11月2日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云計算巨頭亞馬遜AWS也在今年通過與光環新網簽約開始加強布局;IBM通過與世紀互聯的合作,云平臺Bluemix公眾版在今年10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以和為貴”
跨國公司選擇合作的方式切入中國云計算市場是多方面的原因決定的。云計算服務和數據中心緊密相連,而數據中心服務涉及國內互聯網安全的方方面面,因此在中國還未對外資完全開放。
2012年工信部宣布重啟IDC的牌照審發,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可以申請IDC業務,不過該規定還強調僅限向港澳資本開放,且外資比例不超過50%。此外,外商投資企業申請IDC業務需先取得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批準的《外商投資經營性電信業務審定意見書》和商務部批準的《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
另據來自中國云計算產業聯盟的說法,在華提供公有云服務要滿足兩點要求,第一點是所有中國的數據必須留在中國;第二點是所有技術服務都需要由中國提供。因為上述多重限制,國外云計算廠商想進入中國基本只能選擇繞路,尋找一個適當的合作伙伴以輸入技術授權的方式繞過牌照也成為了必然。
憂患難除
雖然有合作作為鋪墊,但跨國企業都很難解決在中國的網絡部署和實施的問題。一位從業人士解釋稱,云相關的業務不是簡單的互聯網產品和業務,對技術和運營能力以及網絡架構的支持等要求都很高。跨國企業很難將原有的架構復制,更難根據中國本土的企業要求去提供服務,尤其在員工甚至都很難直接進入數據中心接觸數據的情況下。
目前,世界云計算領域,亞馬遜AWS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微軟Azure。從二者的財報中來看,增長的速度還是十分可觀的。亞馬遜的云服務三季度營業收入8.61億美元,同比增長超50%,微軟Azure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16%。另外,阿里云也以14.93億元同比增長130%的增速受到關注。
亞馬遜、微軟等巨頭希望在國內取得成績,不得不面對與本土企業的競爭,這也是難以逾越的障礙。據了解,阿里云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是第二名的10倍,中國超過35%的網站由阿里云提供服務。除了阿里云,包括騰訊、百度、金山等國內互聯網企業都在加強云計算的布局,并將觸角伸向了國外。因此,跨國企業若想在合作的基礎上分得國內云計算市場的一杯羹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