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件行業內,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了。
惠普。戴爾。EMC。英特爾。如今這幾家計算機硬件巨頭們都已不復當年的光景。別說十年前了,就算五年前或者幾個月前的情況,都要比現在要好多了。
硬件巨頭們也都意識到,技術格局正在發生轉變。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崛起,個人電腦的重要性日益下降。谷歌、亞馬遜、微軟等云計算服務風生水起,企業不必專門購買硬件來自建數據中心。而由于Facebook在內的互聯網巨頭,以及大型云計算供應商的推動,真要用到硬件時,企業購買的也是別的硬件。對于這一切,惠普、戴爾、EMC和英特爾全都看在眼里,只是不知該如何是好。
周遭的格局不斷變遷,硬件巨頭們也不斷地重組、重塑和自我改造,以期跟上時代的步伐,一會兒收購企業,涉足全新的市場,一會兒又拋棄之前的收購,押注全新的企業。在硬件行業內,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了。
有那么一段時間,硬件巨頭們認為,最好的出路就是轉型成為軟件公司。2010年,全球最大的計算機芯片制造商英特爾斥資76.8億美元,收購了安全軟件公司McAfee。一年后,惠普以111億美元收購“大數據”公司Autonomy。之后數年間,另一家PC和服務器巨頭戴爾也花費幾十億美元,到處收購軟件公司。但這些交易無一奏效。戴爾于今年夏天剝離了旗下的軟件公司,惠普企業也在上周將軟件部門賣給了Micro Focus,跟Autonomy分道揚鑣。同一周,英特爾將McAfee作了分拆處理。
戴爾和惠普曾想要成為云服務企業,結果也沒有奏效,于是現在又走上了重組之路。惠普一分為二,其中一半于近日收購了三星的打印機部門。戴爾則與EMC合并。與此同時,英特爾則忙著吞并大大小小的芯片企業。在試水軟件失敗之后,它們又想做回硬件企業了。簡而言之,這一切都只為一個目標:找到它們在未來技術領域中的位置——假設這個位置是存在的。英特爾的地位自不待言,但其他企業就不太好說了。
收購熱
有的企業可以在市場潮頭轉向時完成轉型。大約十五年前,IBM就來了場大變身。它于2002年收購IT咨詢公司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三年后脫手PC業務。后來便聚焦針對大型企業的硬件、軟件和咨詢服務,而且成效顯著。雖然PC成了大路貨,PC市場的縮水也是顯而易見,但企業IT卻肥得流油,是項高利潤率業務。
隨著市場繼續棄PC而投奔手機和平板,其他計算機巨頭也嘗試了類似舉措。戴爾前前后后收購了數據庫軟件制造商Quest、網絡安全公司SonicWall,以及云管理公司Enstratius。英特爾將McAfee收歸旗下。最為大膽的是惠普,只不過最大膽的設想并沒有實現。2011年,時任惠普CEO的李奧·阿波特克(Leo Apotheker)宣布收購Autonomy,據傳他還準備賣掉整個PC部門。不過一個月后,阿波特克被解職,惠普也推遲了分拆PC部門的計劃。若想在一夜之間改造一家大型公司,投資者肯定會吃不消,但這樣的改造又必不可少,而且越拖就越緊迫。
到2011年以后,云計算又開始變革企業IT,硬件巨頭們又不得不變。英特爾的轉型頗為成功,變身互聯網巨頭的主要芯片供應商,成為云技術背后的芯片,客戶包括谷歌、亞馬遜、微軟和Facebook。雖然芯片還是英特爾的,但互聯網大拿們卻把它們裝入了新型的服務器和數據存儲設備,跟惠普、戴爾和存儲巨頭EMC漸行漸遠。
惠普最終分拆成了兩家公司——惠普企業(商用軟硬件)和惠普公司(PC和打印機),以專注于自己的強項,可惜大勢已去。亞馬遜已經主宰云業務,谷歌和微軟也已遙遙領先。微軟通過自我重塑,輕而易舉地適應了當今時代。雖然兩家公司都面臨重重障礙,但比起惠普和戴爾都要好得多。惠普沒有錯過機遇,而是把天價賭注錯押到了Autonomy上。
尋找新方向
這些年,戴爾、EMC、惠普和英特爾學到一個教訓:硬件公司想變成軟件公司,這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我們也不必太過苛責。畢竟,其他公司也栽過類似的跟頭。谷歌和微軟學到的教訓是,軟件公司要想成為硬件公司也非易事。這幾年中,谷歌手機收購了手機制造商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 Mobility),之后又忙不迭地脫手給了聯想;微軟則在收購諾基亞之后,忙著將這筆資產減值。
主要問題在于,當初的戴爾、EMC、惠普和英特爾都沒有看到未來走向。英特爾本應大力挺進手機業務,而不是收購McAfee。惠普應該把云業務更當回事,而不是去收購Autonomy。
不過,英特爾肯定沒有忽略下一波浪潮:人工智能(AI)。就在分拆McAfee的同一周,它還收購了Movidius,一家為無人機、智能手機和其他設備制造AI芯片的公司。憑借這筆收購交易,英特爾有機會在手機業務中找到真正的立足之地。上月,它還收購了Nervena,一家服務器芯片生產商。去年,它就曾斥資167億美元收購Altera,這家公司的芯片也有助于推動AI業務。
這些收購的另一個合理之處在于,它們和英特爾的核心業務密切相關——芯片廠商收購其他芯片廠商。但這并不是成功的保障。比如惠普就在大力押注打印機,但這樣的業務顯然不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