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之后的技術是什么?思科的答案是霧計算
云計算之后的技術是什么?如果你問思科,它給出的答案將會是霧計算。
2015 年 11 月, ARM 、思科、戴爾、英特爾、微軟等幾大科技公司聯合普林斯頓大學成立了非盈利性組織 OpenFog Consortium (開放霧聯盟),旨在推廣和加快開放霧計算的推廣和普及。 2016 年 5 月 17、18 日,該組織將在普林斯頓大學召開聯盟會議。
對于思科、ARM 等這類的老牌科技企業來說,霧計算的推廣和普及意味著更多的服務器等設備方面的需求,這可以提高他們在計算機服務器、操作系統和芯片方面的銷量。
而與云計算所采用的集中式計算方式不同的是,霧計算采用分布式的計算方式,將計算、通信、控制和存儲資源與服務分布給用戶或靠近用戶的設備與系統。
雖然看起來“霧”是一個新名詞,但是它所代表的分布式計算的觀念早就被提出來了。盡管集中式的云計算允許人們高效、廉價的分享昂貴服務器資源,減輕企業用戶的負擔。
但是同時這也意味著它需要建設超大型數據中心,而這就要求購買造價高昂的服務器。這給服務提供商造成了更大的壓力。即使是像 Facebook 、微軟這樣的提供云計算服務的大公司也已經開始投資新的造價更低廉的網絡服務設備了。
此外,隨著越來越多依賴云計算的智能設備的出現,從云端到移動設備的數據傳輸變得越來越擁擠,它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問題。
而分布式計算恰好彌補了集中式計算在這方面問題的不足。霧計算通過一些運算能力更弱,分布更分散的計算機,來處理家電、汽車等一些物聯網設備的數據。
它在地理上分布更為廣泛,而且具有更大范圍的移動性,這讓它適應如今越來越多不需要進行大量運算的智能設備。對一些對時間延遲敏感的應用如實時和流媒體應用中,霧計算也具有更大的優勢。
相較于“云端”是由服務器集群組成,“霧端”由我們身邊的設備組成,我們通過讓一個設備向另一個設備發送升級數據包,而不需要聯網。
當然,霧計算并不是跟云計算產生競爭關系,而是讓更多種類的應用加入到網絡計算中,尤其是涉及數據管理和分析的。兩者基于同一網絡平臺的不同計算模式,相互配合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數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