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IBM再次成為焦點。
先是一則嚴重失實的標題黨文章瘋傳了朋友圈,號稱IBM為了轉型認知計算和云平臺企業,要放棄咨詢業務。稍有企業級市場常識的人誰不知道,認知計算更需要行業咨詢服務,云計算怎么可能少了咨詢服務?
緊接著,拉斯維加斯傳來消息,IBM董事長兼CEO羅睿蘭成為公司歷史上第一位在CES上演講的CEO。一個只做企業級2B市場的企業緣何去了CES?難道這是IBM 10年前將PC業務賣給聯想之后,重返消費級2C市場的一個信號?
1、“認知計算”是四兩撥千千的事兒
1月6日,一封疑似IBM內部郵件的曝光讓業界沸騰起來。
筆者還是先來辟謠那句“IBM放棄咨詢業務”吧。2015年,羅睿蘭推出了負責認知計算及企業應用業務的咨詢業務部門,并計劃聘請2000人的顧問團隊,深入從金融、健康、教育、文化等各行各業。咨詢非但沒有放棄,還在認知計算的大方向下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疑似IBM內部郵件內容
筆者認為,不論疑似IBM內部郵件的內容是否屬實,但IBM轉型認知計算卻是不爭的事實。在2015年年底IBM中國研究院20周年論壇上,認知計算已經作為論壇主題出現;從去年4Q開始,不少機場、路牌的廣告中,認知計算已經成為繼“智慧地球”之后IBM新的Slogan。
可以說,轉型認知計算確實是IBM自20年前郭士納幫助IBM向服務轉型以來最大的一次轉型。早在2年前,即2014年1月,IBM宣布投資10億美元組建沃森(Waston)集團時,羅睿蘭就這樣評價它對于IBM的意義:
這分別意味著主機時代、個人電腦時代、服務時代和認知時代。看到了吧,2年前IBM向認知計算轉型就已經初現端倪。
這2年中,IBM一直在為以沃森認知計算為代表的全公司的轉型,它的系列巨變包括:
20億美元收購公有云IaaS企業Softlayer,12億美元興建全球40個云數據中心,10億美元投資PaaS平臺BlueMix研發,10億美元組建認知計算的代表沃森集團,23億美元將x86服務器業務賣給聯想,倒貼15億美元將芯片制造業務賣給GobalFoundries,30億美元投資新型芯片的研發……
短短十幾個月的時間,IBM內部就完成了超過100億美元的并購重組。
與此同時,IBM在認知計算方向卻進行了更大的投入,據羅睿蘭在正在舉行的CES上表示,這一投資高達300億美元。
除了在技術上的投入和收購之外,尤為值得關注的是,IBM在去年分別收購了2家數據源企業:醫學影像公司 Merge Healthcare,以發展認知時代的醫學診斷能力,以及天氣預報公司Weather.com,以增強天氣數據的認知能力。
確實,如果沒有足夠的數據源,又拿什么去分析呢,又如何讓認知能力進一步提高呢?沃森已經進行了金融和醫療方面的數據學習,但對于IBM并不擅長的2C業務或者說是消費者數據,IBM在一年以前選擇與Twitter戰略合作。
頗具戲劇性的一幕是,宣布后者的收購是在去年10月拉斯維加斯的IBM insight大會上,筆者當時就在現場:大會開始第一天,Weather.com的CEO還在臺上作為IBM的合作伙伴發言,第二天IBM就宣布將它收購了。
而此次大會也一改IBM為主的風格,至始至終都是合作伙伴在臺上與IBM共同講述各個行業應用大數據分析和認知計算的案例,這就包括BOX云存儲企業、波音飛機公司、天文行業組織等各行各業。
由此可見,底層數據源通過收購或戰略合作,中層IBM自研認知計算架構,上層通過開放API獲取更多不同行業的數據以進行行業自學習能力的培養。據IBM全球高級副總裁王陽透露,沃森的下一步是滲透進教育、文化行業。
另一方面,認知計算又與IBM在2年前宣布的四大重點業務CAMS(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移動、社交)息息相關,或者說認知計算可以帶動IBM所有業務的發展,可以算得上是四兩撥千斤的事兒。
比如,在去年年底IBM宣布推出PaaS層Bluemix本地版本落實中國時,IBM全球云平臺服務部總經理Steve Robinson在北京接受筆者采訪時,就證實沃森的認知能力和它在物聯網上的應用是IBM PaaS層上獨一無二的能力,這無疑將大大增強用戶接受Bluemix的興趣。
當然,從基礎架構發展到與應用如此接近的大數據和認知計算領域,外文與英文的互為轉換,各國不同行業的地區獨特性,甚至與美國相比相對封閉的數據源合作環境,都是IBM沃森在非英語國家是否能順利發展的重要挑戰。
2、“重返”消費市場?沒你想的那么簡單
羅睿蘭成為IBM歷史上第一位在CES上演講的CEO。但這并不是她的第一次。在她3年前僅僅到任幾個星期后,就率領17名高級副總裁從IBM總部――紐約飛赴創新的源泉――硅谷,這在IBM百年歷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
CES上羅睿蘭介紹擁有沃森認知能力的日本機器人"PEPPER"
但是從中推測IBM重返消費市場,卻腦洞開大了。
在她的積極推動下,蘋果、微軟、Twitter、騰訊……都在一年多以前相繼與IBM結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組成了一個IBM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型生態圈。從這個角度看,IBM已經通過它特有的Inside方式“重返”了消費級市場。
為什么一項標榜自己只做企業級市場的IBM,會突然對CES或者說消費級市場關注起來了呢?
若是回到十年前IBM將PC業務賣給聯想的時代,你一定沒有什么質疑:IBM專注于企業級市場,放棄消費市場,是符合當時高價值定位的。但是到了大數據為先的今天,你可能會有了新的想法:IBM如果能一直保留“小黑”,并成功推出手機“小小黑”,進而也如小米一樣從硬件轉向建立平臺,又會出現什么奇跡?這個消費級平臺和企業級市場協同又會產生多大的能量呢?
這只是一環套一環的假設,顯然對于一家企業來講,基因不同領域不同。但移動互聯網打破了企業級和消費級之間的圍墻,IBM也希望以B2C2B的方式去影響客戶的客戶。尤其是認知時代的來臨,消費市場已經對企業級市場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倒逼作用。
不過,IBM在消費市場的影響力早已隨十年前的PC收購案煙消云散了,但又不能坐等而無所作為。因此IBM選擇“重返”消費市場的方式并不是自己生產產品在消費市場廝殺,而是選擇躲在幕后成為IBM inside,及各種物聯網硬件背后的認知大腦。
不論是1年多以前與蘋果的合作,還是CES上羅睿蘭大談特談的物聯網硬件的合作企業,都是一個道理:如果說智能硬件給了IBM認知計算一個酷炫的外殼,那么這個消費級的產品如何創造未來則需要IBM更多的思考:它為認知計算提供了更豐富的數據源,它和云平臺搭配可以更靈活地構建新的生態圈,它和開發者配合可以更全面地滲透長尾市場……
消費市場是一個更廣闊的渠道,一個更創新的市場,一個全新的生態圈,更是一種接地氣的商業模式,一條將IBM和認知時代連接在一起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