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年,我們一直在于IBM和SAP展開競爭,但今天我們再也不關注這兩家公司了。”這句話是甲骨文掌門人在美國舊金山當地時間10月25日舉辦的Oracle OpenWorld 大會上所說的,同時他還認為甲骨文在云計算領域的最大競爭對手是微軟。
作為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企業,IBM一直是整個科技行業的風向標。許多今日耳熟能詳的行業名詞都是來自這家企業,比如智慧地球、電子商務等。不僅如此,如今很多科技巨頭的誕生和發展都和這家公司有關,微軟、Oracle或SAP的創立都曾受益于IBM;SAP五位創始人中有四位是IBM前員工;Oracle的傳奇故事起源于IBM的關系模型理論的發布;微軟的成就發軔于對IBM個人電腦的思考……
但是,在移動互聯時代,IBM的轉型緩慢和笨拙。
轉型 IBM其實一直處于轉型進行時,但是這種轉型是拋棄傳統的硬件利潤,轉向高利潤的IT咨詢服務。
甚至,在云計算方興未艾之際,IBM也曾在無數場合喊過向云計算轉型的聲音,但實際上,IBM要么抱著傳統的硬件業務不思進取,要么繼續扮演IT咨詢服務的角色,這些舉措都沒有真正抓住云計算的本質。相比較而言,不論是微軟還是亞馬遜、Google等,都在大力發展云服務,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起碼,目前微軟的主要收入來源早已經不再是傳統的操作系統;亞馬遜的AWS盡管還不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其增長速度卻是顯而易見的。
在云計算市場布局的相對緩慢往往被認為是IBM受資本市場的影響所致:在云計算不能切實為公司帶來較高的營收之前,對其投入都將是謹慎的。而這種謹慎則導致公司布局的遲緩,在真正的市場浪潮到來之后沒辦法迎頭趕上,甚至會讓公司錯過新一代的技術浪潮。這對于科技公司來講可以說是致命的。
不僅如此,IBM在實際的運營中也受到了類似的影響。
不管是服務器、存儲等硬件產品也好,還是咨詢服務、云計算服務等相對軟的一些服務也罷,其本質還是“產品”。這里的產品指的是互聯網時代的產品:互聯網時代,做產品最關注的是用戶價值、用戶體驗,以及與用戶體驗相關的所有事情。這些都需要傳統做產品的企業重點關注,服務作為一種“產品”,自然也離不開這種模式。但是反觀IBM,則一直延續其傳統做法:上來先是給客戶講一通新的理念和做法,接著是產品推薦(自然是自家產品為主),然后落地執行……
比較深陷泥潭的惠普和艱難轉型的IBM而言,微軟的云計算轉型可以說已經取得一定成效,而就其今年年初的表現來看,可謂贏得了開門紅。
在1月底微軟發布的第二財季的報告來看,微軟以Office 365、Azure和DynamicsCRM為核心的企業級云服務,收入上增長了114%,年收入已達55億美元,顯示出強勁的增長態勢。事實上,作為一家即將40歲的老牌IT巨頭,微軟在減少對PC過度依賴的同時,正在努力追趕大數據、移動和云計算的浪潮。
在我看來,微軟的這一可喜變化源于幾年前公司堅定向云計算轉型的決心,尤其在熟悉相關業務的納德拉執掌微軟之后,提出了云+移動的公司整體戰略,并持續貫徹之,更為微軟的轉型注入了強大動力。2014財年,微軟在云計算服務方面的營收已經達到203億美元,直追在云計算方面基礎雄厚的IBM公司。而且,有意思的是,微軟在云服務相關業務的拓展上,同樣也在與Salesforce、Citrix等加強合作,甚至不排斥與IBM、甲骨文、SAP等的合作。因此,從轉型的速度和效果來看,微軟無疑是眾多傳統IT巨頭中最成功的。
不管我們承認或者否認,這都是一個舊勢力與新生力量大混戰的變革時代,在云計算領域尤其如此。正如Larry表示,云計算對于傳統的IT世界帶來了令人震驚的影響,微軟是唯一一家跨越了鴻溝成功進入云計算領域的傳統對手,并在IaaS、PaaS和SaaS三個公有云和混合云層面積極展開競爭。而盡管IBM曾是一家偉大的公司,SAP曾是最大的應用軟件公司,但這兩公司都沒出現在云計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