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Google、微軟是現在科技界幾大龍頭,不過它們各自的直接財務收入來源很不一樣,蘋果在不斷革新自己,Google收購摩托羅拉移動試圖進入硬件然后又賣掉了它,微軟則宣布它的目標將聚焦在“設備與服務”上。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這些科技公司的創立時間、主要產品,又是如何賺錢的。
近日,《財富》發布了2015年世界500強排行榜,從排名上看,科技行業蘋果、微軟和三星是利潤最高的科技公司。那么,問題來了,這些世界上最賺錢的科技公司都是怎么賺錢的?
從排名上看,科技行業蘋果、微軟和三星是利潤最高的科技公司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蘋果、三星、谷歌、微軟、英特爾這些世界上最賺錢的科技公司都是怎么賺錢的。
向作者提問標簽:筆記本電腦
SAMSUNG(三星)電子集團
持續經營凈收入:【272億美元】;
所屬行業:【技術硬件、儲存以及外圍設備】;
收入:【2166億美元】;
三星集團是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包括85個下屬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機構,在近7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近300個法人及辦事處,員工總數20余萬人,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
SAMSUNG(三星)集團
▼創立時間?
1938年由“創業鬼才”李秉喆創立,1969年進入電子行業;
三星開始并沒有涉足電子產品,為食品貿易公司,1938年由“創業鬼才”李秉喆創立,位于韓國大邱成立。經營販賣干魚蔬菜,后來開設面粉廠,后來相繼進入制糖、化肥行業。直到1969年,三星SANYO電機成立(1975年3月將公司名稱變為三星電機,1977年3月被三星電子兼并)三星電子工業才成立,從此三星進入電子行業。
三星在1938年創立之初為食品貿易公司,1969年進入電子行業(圖片來自:pinterest)
▼主要產品?
手機、電視/電腦、冰箱/洗衣機、配件等都是其主要產品;
提起三星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其手機產品,三星手機可以說是Andoid系統里面的機皇產品,其銷量也是毋庸置疑的,當然除了手機產品之外,三星還有平板產品、電視/電腦、冰箱/洗衣機、配件等都是其產品。
手機、電視/電腦、冰箱/洗衣機、配件等都是其主要產品
▼三星的錢從哪兒來?
主要盈利還是硬件銷售,手機業務、數碼相機、洗衣機等產品銷售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
雖然因為蘋果和國內手機廠商的夾擊,三星手機銷量有所下降,盡管去年三星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縮水,但其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制造商。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統計,2014年第二季度,三星智能手機銷量占全球市場25%份額。
盡管去年三星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縮水,但其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制造商
今年上半年,三星公司信息技術與移動通信部的產品銷量,包括三星手機所在部門,占公司總銷量的57.4%。當然,三星不僅僅制造手機,它也制造監控器、數碼相機、洗衣機等產品,而三星電子只是三星集團旗下諸多子公司之一。
關于三星你應該知道的事兒:
到目前為止,三星電子依然是韓國最賺錢的公司,去年持續經營凈收入達270億美元。今年上半年,三星公司信息技術與移動通信部的產品銷量,包括三星手機所在部門,占公司總銷量的57.4%,當然,三星不僅僅制造手機,它也制造監控器、數碼相機、洗衣機等產品,可以說三星電子只是三星集團旗下諸多子公司之一。
Google(谷歌)
公司類型:【跨國科技企業】
谷歌是一家美國的跨國科技企業,Google最大的作用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并從中受益,此外,Google被公認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也是互聯網上5大最受歡迎的網站之一。其更多的致力于互聯網搜索、云計算、廣告技術等領域,開發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聯網的產品與服務,當然,因為Android系統的原因谷歌還有標志性的Nexus產品。
▼創立時間?
1998年佩奇和布林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宿舍內共同開發;
1998年Google創始人佩奇和布林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宿舍內共同開發了全新的在線搜索引擎,并于9月7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以私有股份公司的型式創立,以設計并管理一個互聯網搜索引擎。
1998年Google創始人佩奇和布林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宿舍內共同開發了全新的在線搜索引擎
并于同年9月7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以私有股份公司的型式創立(圖片來自:nikkeibp)
▼主要產品有哪些?
最核心的產品還是Google搜索引擎;
谷歌的產品有很多,包括Google+、Google Chrome、Android、Nexus等非常優秀的產品,但其最核心的產品還是Google搜索引擎,其Google搜索引擎主要的搜索服務有:網頁,圖片,音樂,視頻,地圖,新聞,問答等。
Google最核心的產品還是其搜索引擎
其Google搜索引擎主要的搜索服務有:網頁,圖片,音樂,視頻,地圖,新聞,問答等
▼谷歌的錢從哪里來?
Google雖然產品多樣化,但其著重于創新,但目前為止大多數的利潤還是來自于廣告業務;
Google提供最優的搜索結果來獲取最大數目的普通客戶,而之后再用精確的配對投放廣告來獲取最大數目的商業客戶,不管是Gmail還是Google+都是圍繞這兩點在進行。但隨著Google Glass或無人駕駛等的推出,Google有很大可能會因硬件而崛起,實現更多的利潤。
目前為止大多數的利潤還是來自于廣告業務
關于谷歌你應該知道的事兒:
廣告盈利是Google的主要盈利模式,這種模式支撐了Google龐大的搜索工程;
根據谷歌知音的統計,在谷歌的所有產品中,如GoogleAdSense(廣告聯盟)、Google Blog Search(博客搜索)、Google News(谷歌資訊)、Google Notebook(網絡記事本)、iGoogle(個性化主頁)等共有47個產品還沒有為谷歌及其股東帶來任何收益;
Apple(蘋果)
持續經營凈收入:【370億美元】;
所屬行業:【技術硬件、存儲以及外圍設備】;
收入:【1709億美元】;
相比蘋果公司相信更多的用戶更了解其產品,iPhone、iPad等產品被更多的人熟知,那蘋果又是什么性質的公司?蘋果的錢從哪里來?其理念又是什么?同樣帶著以上的三個疑問,下面就為大家深度解析一下蘋果公司,他們的產品、企業以及CEO背后面紗。
蘋果(Apple)公司
▼創立時間?
1976年4月1日創立;
蘋果公司(Apple)是美國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由史蒂夫·喬布斯、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羅·韋恩(Ron Wayne)等三人于1976年4月1日創立,并命名為美國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2007年1月9日更名為蘋果公司,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庫比蒂諾。
史蒂夫·喬布斯、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羅·韋恩(Ron Wayne)等三人于1976年4月1日創立
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蘋果公司發展歷史當中,喬布斯并不是一種參與其中,其1985年9月17日辭去蘋果公司董事長職位,賣掉自己蘋果公司股權之后創建了NeXTComputer公司,不久,windows95系統誕生,蘋果電腦的市場份額一落千丈,幾乎處于崩潰的邊緣。此后,在1997年,喬布斯創辦的NeXTComputer公司被蘋果公司收購,并且再次回到蘋果公司擔任董事長。
▼主要產品?
iPhone、Mac和iPad;其產品設計簡練
蘋果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其推出的硬件產品非常多,也非常精美,幾乎涵蓋了大半電子產品,手機(iPhone)、筆記型電腦(PowerBook、iBook、MacBook、MacBook Pro、MacBook Air)、桌上型電腦(Mac Pro、iMac)、平板型電腦(iPad、iPad mini)、個人數位音樂播放器、顯示器、家庭視聽網絡連結器等等。
iPhone、Mac和iPad是蘋果公司主要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公司的電腦產品已從2006年全面采用英特爾處理器,但iPad和iPhone等iOS移動設備則采用蘋果公司自行設計的A系列ARM SoC處理器(如Apple A6)。
▼蘋果的錢從哪里來?
蘋果公司(Apple)是美國的一家高科技公司,雖然軟件是其靈魂,但更要依托硬件呈現,其盈利大部分來自出售iPhone、Mac和iPad;
其實,喬布斯早期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他在八九十年代就意識到軟件在未來的重要性,是軟件給了硬件靈魂,所以從喬布斯離開蘋果開創NEXTStep到后蘋果吞并后者,并以NEXTStep為基礎開發OS X以及后來衍生出的iOS,可以發現蘋果每次重大突破都伴隨著軟件服務的新設計與新理念,所以說蘋果不是單純的生產電子產品,獨特的軟件服務才是蘋果公司的靈魂。
我們從蘋果2014年數據中我們發現,但更要依托硬件呈現,其盈利大部分來自出售iPhone、Mac和iPad
所以蘋果更像是一個軟件公司,給用戶帶來的直觀體驗是軟件帶來的,硬件只是個載體,如何發揮產品的最大性能也是由軟件質量來決定,硬件越來越像一個輔助角色,所以說有些人說,買iPhone就是買iOS系統送手機,可以說出售iPhone、Mac和iPad是其盈利的主要方式。
關于蘋果產品你應該知道的事兒:
在世界上所有最賺錢的公司中,蘋果公司的凈收入增長最引人關注。2004年,蘋果的收入僅有2.76億美元。而到2013年,蘋果收入已經增至370億美元。蘋果近來的凈收入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iPhone的銷量。
上個季度,蘋果售出3520萬部iPhone,收益達198億美元,占公司374億美元總收入的一多半。從近期看,iPhone將依然是蘋果營收的主要增長點,在新iPhone發布的第一個周末,蘋果就售出1000萬部。到10月末,蘋果新iPhone將在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銷售。中國被蘋果視為最重要的市場,中國3家最大移動運營商將開售新iPhone。
微軟公司(Microsoft)
持續經營凈收入:【221億美元】;
所屬行業:【系統軟件】;
收入:【868億美元】;
微軟,是一家跨國科技公司,是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機軟件開發的先導,公司總部設立在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德市(Redmond,鄰近西雅圖),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統和Microsoft Office系列軟件都是其產品,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腦軟件提供商。
微軟公司(Microsoft)
▼創立時間?
1975年蓋茨與童年好友保羅·艾倫一起創立了微軟公司;
1975年蓋茨(大三)離開了哈佛,與童年好友保羅·艾倫一起創立了微軟公司,并且蓋茨認為電腦將會是一個寶貴的工具,它們將出現在每個辦公室、每一個家庭的桌面上,在這樣的理念之下他們開始為個人電腦開發軟體。
1975年蓋茨與童年好友保羅·艾倫一起創立了微軟公司(圖片來自:laruche)
▼主要產品?
Windows系統是微軟公司最核心產品;
要說起微軟,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其Windows系統,當然除了Windows之外,還有Microsoft Office(微軟公司的辦公軟件套件)、Surface系列電腦、微軟鼠標、游戲桿、Zune,此外微軟還進軍游戲行業光暈系列(halo)就是其公司出品的。
Windows系統是微軟公司最主要的產品
▼微軟的錢從哪兒來?
兩大授權業務仍是微軟主要收益來源;
可以說,商業授權幾乎占微軟營收的半壁江山,覆蓋Windows服務器產品、Windows批量許可版和面向企業的Office,其它商業業務主要由該公司快速增長的企業服務組成,如云服務Windows Azure和Office 365商業版。
商業授權與消費者業務兩大授權業務仍是微軟主要收益來源
消費者業務方面,消費者授權覆蓋OEM Windows授權、面向家庭和小商家用戶的Office,消費硬件包括Xbox硬件、Xbox Live訂閱、Surface產品和諸如鍵盤鼠標的PC配件。其它消費者業務一項則涉及Windows在線商店、微軟實體店、Xbox游戲與服務、在線廣告(主要來自必應)和Office 365家庭高級版訂閱。兩大授權業務仍是微軟主要收益來源,其它的部門總體都處于盈利狀態,盡管個別業務處于虧損或者打平。
微軟公司小結:
微軟一直是技術領域的龐然大物,也是最賺錢的公司之一。微軟運營收入的絕大部分源自其商業業務部門,主要是向商家出售產品授權,包括Office、Windows操作系統以及服務器產品。去年微軟860億美元收入中,Office、Windows操作系統以及服務器產品和工具銷售額達580億美元。
Intel Corporation(英特爾)
所屬行業:【集成電路、處理器】;
全年營收:【559億美元】;
運營利潤:【153億美元】;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零件和CPU制造商,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在2015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英特爾排在第67位。
Intel Corporation(英特爾)
▼創立時間?
1956年,摩爾加入肖克利設在了望山的實驗室,和集成電路的發明者羅伯特·諾伊斯一起工作,1968年,摩爾和諾伊斯一起退出仙童公司,創辦了Intel,致力于開發當時計算機工業尚未開發的數據存儲領域。
1968年,摩爾和諾伊斯一起退出仙童公司,創辦了Intel
▼主要產品?
處理器、SSD硬盤都是其主要產品;
作為PC業的老大,Intel可以說是DIY玩家最熟悉的品牌,Intel的CPU處理器、SSD硬盤都是氣出色的產品,全球如聯想、惠普等PC大廠大部分處理器都采用Intel產品,我們使用的大部分電腦產品都是采用其處理器。
Intel處理器、SSD硬盤都是其主要產品
▼英特爾的錢從哪兒來?
出售處理器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雖說Intel還在大熱的移動領域外邊徘徊,但賺錢能力在PC行業還是無與倫比的,2014年全年營收559億美元,相比2013年的527億美元上漲6%,毛利率也從59.8%提高到了63.7%,RD研發及管理用費197億美元,運營利潤達到了15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5%,全年凈利潤117億美元,增長了22%。
PC客戶端部門營收89億美元
PC客戶端部門營收89億美元,環比下降3%、同比增加3%,數據中心部門營收41億美元,環比上升11%,同比上升25%,物聯網部門營收5.91億美元,環比上升12%,同比上升10%,移動及通訊部門營收-600萬美元,軟件及服務部門營收5.57億美元,環比持平,同比下降6%。
Intel小結:
在去年英特爾營收中,HP公司貢獻了18%的營收,Dell貢獻了16%的營收,聯想貢獻了12%營收,從國家和地區來看,過去三年中為Intel貢獻最多的分別是新加坡、中國(含香港)、美國、臺灣地區、日本。那Intel到底有多少家底?Intel在美國地區的等效資產價值240億美元,愛爾蘭是54.3億美元,以色列是19.5億美元,美國之外的地區資產價值9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