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普及及其延伸所帶來的信息技術,得到了全社會、全企業開展各式各樣的商用、民用應用,也催生了云計算、大數據時代的快速到來。進而使信息化進入以云、與數據的廣泛關聯、跨域融合和深度應用為特征的智慧化階段。
在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時應當下,我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是“互聯網+”?首先,“互聯網+”已經是國策,其落實于執行是會有相關部門參與及推動的;其次,“互聯網+”還是個方法論,社會各界都要用這個方法論來指導中國企業的轉型及升級;最后,“互聯網+”具有極強的使命感,是必須執行與推行的。
華云數據首席戰略官郁珉表示:互聯網+已不僅僅是原來的互聯網,包括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在內的各種平臺,都將承接不同的內容和服務的發布與傳播,在這樣的環境下,移動互聯網之后,云與端的融合將是下一個爆發性增長點。
倘若我們把“互聯網”比喻成人類的大腦架構,那么互聯網虛擬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便是將互聯網的核心硬件層、核心軟件層和互聯網信息層統一起來,為互聯網各虛擬神經系統提供支持和服務。如此來看,“云計算”與互聯網虛擬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特征非常吻合。在理想狀態下,物聯網的傳感器和互聯網的使用者通過網絡線路和計算機終端與云計算進行交互,向云計算提供數據,接受云計算提供的服務。
為此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云計算、大數據已經成為了科技發展的代名詞。
郁珉表示:全球已經進入第四次產業革命,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四個技術是這次產業的支柱,國家經濟戰略、相關政策也全部圍繞著這些信息技術開展。
近年來,云計算的技術、市場、格局都發生了質的飛躍,如今云計算已經不再只著重于技術,而是面向應用、聯合應用、共享應用多的方共享成長。我們需要建設更強有力的平臺,形成開放和共享的價值觀。在未來開闊的云端,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開放和共享,也會引來更加多樣化的互聯互通。
說到多樣化的互聯互通,就不得不談到“萬物互聯”,我們也可以稱作“物聯網+”。雖然現在各處都是智能硬件,各處都講物聯網,但要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還需要慎重思考。雖然對于物聯網如何成功落地我們還在思考與斟酌,但國家、企業及我們個人也都在積極討論云計算、大數據對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配置的影響,而華云數據卻是對新技術最敏銳、最落地的實踐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