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消息,路透社最近撰文稱,歐盟與谷歌在反壟斷問題上陷入爭端,可能無法讓歐盟的企業從中受益。相反,谷歌在各個領域的強大競爭對手,如蘋果、亞馬遜和Facebook等,有可能乘機進一步坐大。
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從小處著手,快速取得勝利,然后轉移至更大的問題。
這似乎是歐盟在谷歌反壟斷案中采取的戰略。圍繞購物服務,歐盟選擇對谷歌發起了較小范圍的指控,同時啟動了另一項針對其Android移動軟件的調查。
不管歐盟對谷歌在網絡搜索領域濫用市場壟斷地位的指控是否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該監管機構尚未公開其具體的指控內容——谷歌都可能被這起案件牽制數年的時間,投入相當大的精力應對繁瑣的監管程序或反復提起上訴。
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可能讓谷歌現有和未來的競爭者具有更大勇氣,向其范圍廣泛的業務發起挑戰,就像歷史上微軟與美國和歐洲監管機構出現反壟斷糾紛時的情形。
歐盟在指控谷歌對比較購物競爭對手采取了反壟斷行為的同時,還表示正在繼續調查谷歌在其它領域的行為,包括該公司通過所謂的“網頁抓取”方式,復制其它旅游和本地商務評論網站的內容,以及在廣告業務上的一些限制性做法。
專家表示,歐盟迅速認定谷歌通過偏向自己的購物服務,損害了其它同類網站的利益,涉嫌濫用其市場主導地位。這可能為歐盟今后對其發起新的反壟斷指控,如圍繞其如何處理有關酒店、機票等服務的搜索結果,設置一個先例。
反過來,這可能重新引發人們就谷歌避稅和隱私保護等問題,展開充滿政治意味的辯論。
麥格里證券(Macquarie Securities)的谷歌分析師本·沙克特(Ben Schachter) 指出:“令人擔憂的是歐盟的這次調查到底有多廣泛?”
谷歌一向承認它是歐洲最常用的搜索引擎,但堅持辨稱,現在人們在網上尋找信息有多種渠道,包括通過社交媒體、手機應用程序、購物網站等,或直接訪問流行網站。
谷歌在回應歐盟的聲明中表示:“有關我們損害消費者和競爭對手利益的指控,已被證明是不著邊際的。我們尊重歐盟的決定,但堅決不認同其指控的內容。”
分析師稱,到目前為止,歐盟發出的初步異議聲明,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它已準備好迫使谷歌改變其業務模式,任何這方面的暗示都會讓投資者逃離,威脅谷歌的創新和競爭能力。
投資公司Baird Equity Research的分析師科林·塞巴斯蒂安(Colin Sebastian) 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我們看不出谷歌商業模式長期上面臨著來自監管機構的風險。”他說,更有可能的是,歐盟將對谷歌處以罰款,或對其如何擺正自家服務與競爭對手類似服務的關系上做出一些限制。
陷入僵局
相比之下,當年微軟被指控將其網絡瀏覽器與占壟斷地位的Windows軟件捆綁,企圖主宰新興的Web時代。這一指控引發的法律爭端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從1998年延續到2010年。在這過程中,人們呼吁將微軟拆分為兩家公司,并為目前的互聯網行業領導者谷歌、Facebook、蘋果和亞馬遜的橫空出世創造了條件。
谷歌是否面臨同樣的命運還言之過早谷,因為世界已超越了PC時代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谷歌的一個優勢是它控制了Android系統,該軟件搭載了全球80%以上的智能手機。這讓谷歌在當前的移動大潮中處于有利的位置,但隨著歐盟開始對Android軟件進行調查,谷歌的這一優勢面臨著不確定性。
歐盟競爭專員瑪格麗特·維斯塔格(MargretheVestager)曾表示,她希望搜索的基本“原則”有所改變,而不是重新設計當前的搜索頁面,或調整決定谷歌排名結果的算法。
在歐盟對谷歌進行為期5年的反壟斷調查中,谷歌三次提出和解方案,但均遭到歐盟斷然拒絕,因為它認為谷歌有關改進的建議過于狹窄或缺乏實質內容。
歐盟本周決定指控谷歌,受到一些初創購物網站的歡迎。此前,他們不斷提起投訴,指控谷歌在其搜索結果中歧視他們。他們認為,歐盟的行動給予他們第二次機會,無論是在商業機會和吸引新的風投資金方面。
但谷歌陷入困境,不太可能有利于歐洲目前初創企業蓬勃發展的局面。部分原因是,谷歌是一個活躍的風投家,一直積極地收購當地初創企業;此外,大多數初創企業依靠谷歌投放的低價廣告,為自己的服務提供資金支持。
相反,谷歌的更大的對手,包括德國出版商阿克塞爾·施普林格、其他歐洲媒體和電信公司,將從谷歌的困境中獲得更大利益。
放手一搏
最有可能的受益者不會來自歐洲,而是那些家喻戶曉的高科技公司,他們在日益統一的全球數字市場與谷歌展開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在智能手機領域里,他們是蘋果和三星;在網絡購物領域里,他們是亞馬遜;在社交媒體領域里,他們是Facebook和Twitter,以及在軟件領域里,他們是微軟和甲骨文——這兩家公司是歐盟對谷歌發起反壟斷指控的積極支持者。
分析師塞巴斯蒂安指出,在偏向自己的產品而打壓競爭對手上,亞馬遜、Facebook和蘋果有許多與谷歌相似的商業行為。在他們控制的領域,每家公司都以自己的方式逼近谷歌。
塞巴斯蒂安表示,但是,因為這些競爭對手沒有像谷歌在網絡搜索市場上一樣,擁有決定性的市場壟斷地位,所以至少目前他們沒有受到監管機構的審查。
亞馬遜的網站搜索推出了自己的“Buy Box”功能,為自己的庫存產品或其他重要合作伙伴提供優惠待遇。蘋果的移動應用程序(如iTunes、Maps 和AppStore)被預安裝在嚴密控制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中,作為這些設備的默認軟件,類似于Android手機將谷歌的搜索、地圖和應用商店作為默認軟件。
Facebook的精準廣告業務利用了會員的個人信息,這使得其比包括谷歌在內的其它在線和線下媒體擁有明顯的優勢。十年前Facebook在廣告行業沒什么地位,目前按擁有的廣告客戶數而言已是排名第二,僅落后于谷歌。根據麥格理分析師沙克特的估計,谷歌擁有400萬名廣告客戶,而Facebook擁有200萬名廣告客戶。
Facebook還開始強化自身的搜索功能,將用戶留在其網絡內而不是去訪問谷歌占主導地位的公開網絡,這對谷歌構成了很大的挑戰。
分析師表示,谷歌本來正在摩拳擦掌,允許網站瞄準現有用戶投放廣告,同時利用客戶的電子郵件地址投放廣告,向Facebook類似的精準廣告業務發起直接挑戰。
市場研究公司分析師布萊恩·維塞爾(Brian Wieser)指出,谷歌可能會推遲推出這類廣告產品,以避免刺激監管部門,此前該公司也努力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但最終功虧一簣。
維塞爾表示:“谷歌清楚,他們想做的任何事情都會遭受嚴格的監管審查,所以為什么要猶豫不決?”